外植体指的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者组织的片段,也指在继代培养的时候,移入新培养基的组织切段,这种切段是经过培养的。在离体培养繁殖种苗时,培养材料一般选取生长健壮的无病虫的植株上正常的器官或组织,可以提高成功的几率,增加其实用价值。
外植体取材的不同状态具体表现为外植体生理状态、取材部位、取材时期、外植体的大小及受伤程度、外植体预处理等。幼龄材料比成龄材料褐变轻,这可以用幼龄材料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少,而成龄材料多来解释。
平吉成在研究小金海棠、八楞海棠和山定子刚生成的实生苗上切取茎尖进行组培的试验中,发现接种后褐变很轻。高度分化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后则很容易褐变,而在幼嫩器官或组织中,褐变则较轻。
植物体内酚类化合物含量、PPO活性与外植体所处的生长季节有关,而PPO活性和酶类含量有正相关性,春秋季较弱,随着生长季节的到来,酶活性逐渐增强,所以早春和秋季取材较为适宜。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