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温或剧烈运动之后会出汗,这些汗是通过体表的汗腺排出来的,经过蒸发,使体温降低,是人体的御热机制。其他大多数的温血动物和人一样,也通过汗腺排汗来御热。
动物会流汗不稀奇,但你听说过植物也会“出汗”吗?而且它们在大早晨“出汗”,这是为什么呢?
植物流汗是什么样子的?相信不少人会见过以下这些情形,在气候潮湿的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许多植物的叶尖和叶缘会冒出大量的小水滴。我们一直以为这些小水滴是露珠,其实这并不是露珠!
露珠由空气中的水汽在植物表面遇冷凝结成的水滴,一般分布在叶片的表面。但植物叶尖和叶缘部位的水滴,可不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而是从植物体中分泌出来的,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植物的“汗液”。
露珠是水,而植物的“汗液”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它物质,和人类的汗水真的很像!
你若不信,可以试着弹掉叶片上的水分,你会发现,叶面上的露珠被弹掉后不见了,而叶尖和叶缘部位的水分被弹掉之后又慢慢冒了出来。
揭秘植物“出汗”之谜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那么“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大量吸水,这些水很大部分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着,大量的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全部关闭,而根却仍源源不断地在吸水。
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膨胀,进而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这些水孔位于叶片的尖缘,与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相通。所以你在清晨见到的植物“汗液”,其实是植物晚间“流汗”的尾声。
露珠是怎么形成的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露珠,露与霜一样,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
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世上生活的时间很短。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