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植物家族 > 正文

哪里是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热带起源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类。和裸子植物相比,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故又叫有花植物。那么被子植物的起源地在哪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被子植物——百合被子植物的起源地:

由Heer所主张。其理由是格陵兰岛发现过木兰科及金毛蕨科植物的化石,认为有花植物从北极圈开始,然后向南迁移,有三条迁移路线:由欧洲到非洲;由欧亚大陆到中国、日本,再向南到马来西亚、澳洲;由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美洲。

这一假说有两个问题:极地植物区系无论现代还是化石都相当贫乏;两极是变动的,现在的北极不一定是过去的北极,太阳与地球的倾角现在为23度30分,过去则达到35度。

北极起源的假说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被子植物——木棉花

一、热带起源说(中低纬度起源说)

北极起源的假说被否定之后,热带地区集中保存了许多较古老的被子植物吸引了系统学者们的注意,并提出热带起源的设想。塔赫他间提出从印度阿萨姆到西南太平洋的斐济是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Smith A. C.则认为被子植物的起源中心位于日本到新西兰之间,他们的依据都是斐济存在着木兰目的Degeneria vitiensis,这种植物具有受精前保持开放的单心皮,是比较原始的性状。我国学者吴征镒亦主张被子植物在热带起源。 热带起源有三个地点:

(1) 热带亚洲:吴征镒认为“我国南部、西南部和中南半岛,在北纬20度到40度间的广大地区是近代东亚温带、亚热带,也是北美、欧洲等温带植物区系的开端和发源地”。他于1964年提出热带亚洲起源的理论,1977年更加详细阐发这一观点。第三纪以前,地球各大陆连成一片,在北纬20度到40度地区,现代被子植物丰富,拥有众多的古老植物,被子植物从这里起源后向北美、欧洲转移。大陆飘移造成了现代植物分布的格局。Takhtajan和Smith的观点如前所述。着眼于Degeneria心皮单生,受精前保持开放,认为和属于种子蕨的Caytonia相似。但实际上斐济在地质史上是从第三纪后才从海中升起的珊瑚岛,它的心皮减少到只有一个,比起心皮多轮,螺旋状排列的木兰科其他植物来说应该说已经演进了。

被子植物——天人菊

(2) 热带美洲:由Thomas提出,认为亚马逊河流域在现代拥有最丰富的被子植物(4.5万种)。但南美的植物区系虽然很丰富,但缺乏原始的代表,如无金缕梅科的代表,中美的木兰属是从北美传播来的,反映出南美植物区系不是最古老的,化石植物区系也说明了这一点。

(3) 热带非洲:由Devin和Axelrod主张,七十年代依据板块学说,现在的非洲和南美洲在白垩纪之前还属于冈瓦纳大陆一部分称为西冈瓦纳,另外两块即澳洲―南极,印度,亦属于冈瓦纳。据说非洲的化石植物区系很丰富,但现存种类仅有1.5万种,相对于面积来说,种类是贫乏的,Devin认为是非洲的干旱造成了种的贫乏。而东南太平洋的岛屿是很以久前从冈瓦纳大陆飘移出去的,找到了避难所,保存了丰富的种类。

被子植物热带起源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被子植物——邹菊

二、亚热带起源说(华夏植物区系起源说)

张宏达教授提出,1962年形成观点,1980年发表,提出“华夏古陆在古生代末期、整个中生代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在这里有可能是原始的被子植物及有花植物起源的摇篮”。华夏植物区系Cathaysia Flora是指三叠纪以来,在华南地台及其毗邻地区发展起来的有花植物区系,这一名称是哈里Halle T. G.使用于东亚古生代以大羽羊齿为代表的植物区系,张宏达教授扩大了这一名称的含义。它的范围包括现在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东部到达江苏、浙江、福建及台湾沿海地带,西部拥有川、康、云、贵等地台,还包括第三纪以后上起来的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区,南部则有两广及毗邻的印度支那半岛在内。主要理由是:

1、华夏植物区系的被子植物区秒有许多古老的类群,包括木兰目、毛茛目、昆栏树目、云叶目、连香树目、睡莲目、金缕梅目。

2、华夏植物区系的被子植物区拥有大量在系统发育过程各个阶段具有关键作用的科和目以及它们的原始代表。它们是五桠果目、杜仲目、虎耳草目、堇菜目、山茶目、芸香目、卫矛目、泽泻目、百合目等,组成了系统发育完整的体系,这种被子植物的网络是任何其他大陆不能比拟的。

被子植物——向日葵

3、华夏古陆到中生代以后,海侵停止了,造山运动把华夏古陆和其他古陆联成一片,并趋于稳定,最有条件成为有花植物的发祥地,已找到的各种有花植物的化石和花粉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而其他古陆,无论是澳洲、非洲、南美或热带亚洲在进入中生代之后,不是海侵,便是被冰川复盖,很不稳定。再从现存的植物区系和出土的化石及孢粉的贫乏,也可以说明它们难于成为有花植物的摇篮。被子植物的散布和发展是在联合古陆还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之前,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解释地球上各大陆植物起源的统一性,以及各大陆植物区系发展的特殊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