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公害河蟹养殖已成为养殖户致富的新路子。根据多年河蟹养殖经验,将无公害河蟹的池塘条件,以及河蟹放养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讲述如下,供朋友们参考。
一、无公害河蟹的产地环境和蟹池条件
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应建在无"三废"(废水、废气、固定废弃物)污染的地点,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一1996标准》。
要求水源充足、新鲜,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蟹池单池的面积宜在4000平方米以上,水深12-16米。土壤以粘土为好,粘壤土次之,池底淤泥在10公分左右。
蟹池设进排水口、牢固耐用的防逃设施及水泵等注换水设备。
二、无公害河蟹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晒池和清塘消毒
蟹种放养前加水15公分左右,每千平方米水面用12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再加水至水深60公分。
进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蟹池和河蟹爬出池外。
2、设置隐蔽物
水草是河蟹栖息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池底可栽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水面移放水花生或小芜萍等。
水草的覆盖率应占蟹池总水面的50%左右,在饲养过程中,一旦水草减少要及时加以补充。
3、施肥
河蟹具杂食性,池塘适度施肥可增加底栖动物,促进水生植物生长。
一般每千平方米水面可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钙3-3.75千克,再配施腐熟发酵的有机肥(牛粪、猪粪、鸡粪)300千克左右,具体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
4、投放鲜活螺蛳
清明前后,每千平方米水面投放鲜活螺蛳450千克,让其在蟹池中自然繁殖,为河蟹提供部分优质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在蟹池中移栽水草和投放鲜活螺蛳是生态养蟹的重要举措。须注意在水草移植和螺蛳投放之前,要用4%的食盐水或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液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三、蟹种放养
蟹种最好选择长江水系产的,并在无公害生产基地培育的"扣蟹",规格以100-200只/千克为好,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健全,无寄生虫附着。
放养密度以每千平方米水面750-900只为宜。
为充分利用蟹池的水体,每千平方米水面可套养150尾花白鲢,450尾异育银鲫或少量青虾(切忌套养肉食性鱼类)。蟹种放养以每年2月中旬至3月底为宜。
四、饲养管理
1、选择适当的饲料
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饲料有豆饼、浸泡的大豆、花生饼、玉米、小麦、麸皮、南瓜、山芋、各种水草、菜叶等。
喜食的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虾、螺、蚌、蚬肉、动物内脏等。配合饲料应根据河蟹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制成颗粒饵料。
2、饲料投喂
按"四看"、"四定"原则投喂饲料。"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蟹的摄食活动。一般在6月中旬之前,动、植物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为30:70。8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70:30。天气晴朗,水的透明度大,水质好,河蟹摄食旺盛,活动正常时要多投。反之,则应少投。
"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在河蟹正常生长期内,要求每日投喂2次,早晨6一7时,傍晚5一6时沿池边浅水区定点(每3一5米设一个投饵点)各喂1次。投喂的饲料要求青、粗、精结合,荤素搭配,新鲜适口。
最好投喂无公害优质的河蟹配合饲料,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劣质饲料。每次投饲量:上午占全日的30%,傍晚占70%,具体以投后3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3、水质管理
水位与水质的控制有一定关系,按照养殖生产上的经验,掌握"春浅、夏满、秋勤、冬深"的原则,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5月上旬前将水位保持在0.6米,7月上旬前保持在0.8-1米,7月上旬后保持在1.5米。
池水要保持清淡,一旦出现水色变浓(水质过肥)、河蟹上岸现象时,要及时注换新水。每次换水0.2-0.3米,先排后灌。水的透明度保持在0.3-0.4米,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8.5为宜。5月上旬至9月中旬每20天泼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千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5-15千克。
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如过氧化钙、光合细菌、em微生物制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河蟹病害的发生。
4、病害防治
用药应符合《ny一5071无公害食品鱼用药物使用准则》。不使用五氯酸钠、孔雀石绿、氯霉素、痢特灵等禁用药物。池水消毒使用次氯酸、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或交替使用消毒剂和生物制剂(光合细菌或em等微生态制剂),以维持蟹池中的微生态平衡。
定期投喂河蟹专用的内服药,控制纤毛虫病及因纤毛虫病而引发的其它疾病。及时清除残渣剩饵,做到健康养殖,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增强河蟹的体质和免疫力。
五、适时上巿
在10月下旬,可采用灯光诱捕和地笼网张捕的方法捕捉池内的河蟹,大批池养河蟹起捕上巿后,池中剩下的少量河蟹可在干池时捕捉。
捕捉商品蟹时要确保河蟹肢体完整。若是干池时从浑泥浆中或洞穴中挖出的河蟹,应及时放入有流水的网箱中暂养,以便清除河蟹体内的泥沙和污物。
成蟹暂养结束,应根据商情、按体色,规格,雌雄分挑,并用干净、无异味的蒲包、蟹箱或篾竹筐包装。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不能对河蟹造成直接或间接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