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水库越冬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专门用来养蛙的小型水库或山区的农用水库使蛙越冬。专用水库一般建在小溪或小河的沿岸一侧,距离丰河道要有5-10米的距离,能够避免洪水的冲击。
(1)种蛙水库越冬。种蛙的水库越冬是目前保存种蛙最好的方式,存活率高,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水库保存种蛙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浅水贮存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水库越冬阶段。
贮蛙池贮存阶段:贮蛙池类似产卵池,长5米、宽3米、株60厘米,池壁及池底可用砖打水泥修筑,亦可用塑料薄膜作围墙。水口对角线方向设置。池内水深保持40厘米。保持池水的流动,不断更新池水。此种规格的池子可放种蛙1万只左右。
种蛙的贮存时间为9月中旬到10月末,约为45天。林蛙在种蛙存贮池存贮,是种蛙越冬的过渡阶段,经过存贮池暂存之后,才能入水库越冬。
水库越冬阶段:种蛙入水库的时间,需在10月末或11月初,水温稳定在10℃以下,摄好在5℃左右,这时林蛙不仅不再出河上岸,而且在水下的活动也很少,仅在很小范围内活动。
越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散放越冬法,一种是笼装越冬法。
散放越冬法是将种蛙散放在水库内,库内要设置一些隐蔽物,任其自由寻找越冬场所。此种方法的成活率较高。
笼装越冬法足将蛙放在铁丝或竹子编织的笼子里,连笼带蛙起放入水库越冬。笼子的规格一般为70厘米×60厘米×30厘米,每笼可装500只种蛙。笼子在水库内的放置方法是,将装好蛙的笼了的盖封好,放进库区隐水处的1.5-2米深处,要将笼子用木桩固定,以防水流冲走。
种蛙水库越冬的管理丰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经常检查调整水位。始终使笼子在水下1米多深的水中,即使结有50-80厘米厚的冰,尚有1米多深的水层。冬季结冰后要经常打开几个冰眼观察水位变化,检查越冬情况,有条件的地方要检查水的溶氧量,保证冬季水溶氧量在每升5毫克以上。打开冰眼通气足冬季结冰后增氧的好办法。
笼装的种蛙在越冬过程中要用钩子移动几次蛙笼,以防沉着淤泥。笼装的越冬成活率可达96%。林蛙在0-1℃的温度条件下亦可正常进行冬眠。
种蛙出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出库法,另一种是自然出库法。
人工出库法是将入水口封闭,排干库水,将库内种蛙一次取出。笼装种蛙出库较简便,取出笼子,用流水冲洗掉污物,送往繁殖场。人工出库的时间要比自然出库早5-7天。
自然出库法是林蛙自然从越冬水库中出来,人们在水库岸边设立围墙拦阻,或用手加以捕捉。这种出库的方法关键是建好防逃设备,减少外逃损失。
种蛙自然出库的规律是:每天18时开始出库,19-21时形成高峰,24时基本停止出库。整个出库历时10天左右,但集中出库时间只有4-5天。根据这一规律可安排捕捉的时间。
(2)幼蛙水库越冬
幼蛙的水库越冬和种蛙基本相似。幼蛙放入水库的方法主要靠幼蛙沿河道自动进入水库。幼蛙越冬水库以小型为佳。面积最好30-50平方米。
幼蛙一般从10月中旬开始逐渐向水库集中,到11月末大部分进入水库,潜伏在水库的隐蔽物中,或在库底石块泥沙中潜伏。幼蛙在春季4月末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