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与薯块产量关系密切。现以广东秋植甘薯为例,分述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所出现的几种情况。
(1)正常情况
地上部茎叶从还苗后直至茎叶盛长期,逐渐加速生长,形成繁茂的最适叶面积,每亩2 000~2 600米2,即叶面积指数植株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3~4。
地上部鲜茎叶重量与地下部鲜薯重量的比值为l的交叉转折点出现在植后70一80天。
这种生育情况是秋薯正常生长的表现,地上部与地下部生育较协调,既能保持较稳定的最适叶面积,利于制造大量光合产物,又利于结薯,并能顺利地把大量干物质转运积累到块根中,薯块迅速膨大,薯数足,薯大,产量高。
(2)徒长
地上部茎叶生长很快,繁茂旺盛,提早封垄,叶面积发展过量,植后90天,叶面积指数超过5,至块根膨大期,茎叶仍继续旺长。
这种长相,薯块产量较低。由于茎叶徒长,大量养分消耗在茎叶的生长和呼吸作用中,同时植株氮素代谢作用占优势,碳水化合物的产生和积累少,不利于块根的形成,易发生粗根。
一般种植在肥沃的水田、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或高温多雨多肥、排水不良等情况下易出现徒长。
(3)早衰
地上部茎叶生长前中期长得有一定基础,绿叶面积也达到适宜面积,结薯正常。但在结薯后,茎叶生势缓慢,或叶面积达到高峰后,未能保持稳定的最适叶面积,黄落叶过多过早出现。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生育中、后期缺肥,或遇旱所致。一般种植在旱坡地的田块易出现。
由于结薯正常,有一定的薯数和薯重,仍有一定的产量,但薯块较小。因为薯块膨大阶段时,叶面积不大,光合产物少,影响薯块膨大与干物质积累。
如果中后期的栽培条件得到改善,还可增加产量。
(4)长势差
地上部茎叶开始生长便较差,以后生势也不旺盛,始终未达到最适叶面积水平,植株体内营养物质较少。因而不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薯数少,薯重轻。
一般种植在瘠薄的旱坡地易出现这种现象。若生育前中期茎叶生长较差,以后能及时加强管理,仍可争取一定产量,但因延迟了结薯期,薯蒂延长,薯块膨大部位较低,基础较差,干物质积累慢,难获高产。
(5)前衰后旺
地上部茎叶前期生长较慢或较差,后期却又生长过于旺盛。这种田块产量很低,因为前期缺乏营养,不利于结薯,薯数少,后期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和薯块膨大。
一般不施基肥和管理不善会造成这种现象。
广东的秋薯生育过程总的特点是前中期气温高,雨量较多,有利于茎叶生长达到最适叶面积,打下高产基础;中后期白天气温较高,夜间凉爽,温差较大,极有利于薯块膨大,较易达到预期高产。
茎叶盛长期间最适叶面积指数宜在3.5—4,5,认真控制好叶面积稳长和稳降,既不徒长又不早衰,提高光合净同化率,使结薯后同化物质尽快向薯块运转积累,有利于取得高产。
广东晚秋薯和冬薯生长前期气温相对较高,但不久就逐渐下降且偏低,而且雨量也较少。因此肥水管理的关键是抓住前期气温较适宜时猛促茎叶生长,使叶面积发展较快,为结薯和块根膨大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