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病害,导致大豆的品质下降,产量降低。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大豆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大豆紫斑病
1、大豆紫斑病的症状特征
叶片初感染有褐色圆形斑点,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块。茎秆感染时形成长条形或梭状红褐色斑块,严重时茎秆变成黑紫色,上有稀疏的灰黑色霉层。
豆荚感病时,呈紫色斑,内浅外深。
2、大豆紫斑病的发病规律
潜伏在种皮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再侵染植株。通过风或雨水进行传播。
3、大豆紫斑病防治方法
品劲、盈美、笨醚甲环唑等
二、大豆霜霉病
1、大豆霜霉病的症状特征
主要危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豆粒。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系统发病,子叶无症状,从一对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
豆荚染病时,外部症状不明显,内部常有灰白霉层,受害豆粒发霉而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2、大豆霜霉病发病规律
主要是通过遗落在土壤中随病残体的卵孢子进行越冬,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寄生在大豆植株上,再不断地繁殖过程中进行再侵染。
一般在连续雨天、湿度大、气温凉爽的时节,在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地发病重。多在成株上发生病害。
3、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
霜疫力克、甲霜灵、乙膦铝、百菌清。甲霜灵和乙膦铝用于拌种防治,霜疫力克和百菌清用于喷施。
三、大豆疫病
1、大豆疫病的症状表现
以危害叶片为主,一般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始发,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展后为不规则暗绿色班或暗褐斑。
成株期受害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扩展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黑,叶柄基部变黑凹陷,叶片下垂凋萎但是不脱落。
病斑相互合并大块组织变褐枯死,一旦遇到阴雨天,可迅速扩展到整个田块。
2、大豆疫病发病规律
①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②土壤粘重、致密、含水量高或连续下雨时容易发生。
3、大豆疫病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
②深耕翻土,疏松土壤。
③霜疫力克、品金、阿卡奇等
四、大豆病毒病
1、大豆病毒病的症状表现
本病症状常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变异较大。常见的症状有四种:
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的淡黄绿色相间斑驳,对光观察明显(抗病品种、植株后期感病)。
重花叶型,病叶黄绿色相间,皱缩严重,叶脉变色弯曲,叶肉泡状突起,叶缘下卷,植株矮化。
皱缩花叶型,黄绿色相间花叶、主叶脉有泡状突起,叶片皱缩。
黄斑型,叶片皱缩褪色为黄色斑驳,叶片密生坏死成褐色小点或不规则黄色大斑块,叶脉变褐坏死。
2、大豆病毒病发病规律
在田间病苗残体越冬,条件适宜的环境下完成侵染;蚜虫、飞虱等传毒完成侵染。
3、大豆病毒病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多数的推广品种为高感病品种,高品质的抗病品种较少。
②提前防治蚜虫、飞虱等害虫,蚜虫的机动性很强,传病速度快。所以提前预防(而不是出现蚜虫后的治虫)蚜虫的对病毒病的发生有着很好的预防效果。
③建议使用斯润+好巧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