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呢?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本文介绍形成盐碱土要的条件(成因)及盐碱地的两大类型。
一、形成盐碱土要的两个条件
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二、盐碱地的两大类型
土壤盐碱化按照其形成过程 划分为两大类型:
1、原生盐碱化土壤::指在盐土、碱土、盐化土、碱化土上开垦的土地, 从开发利用(耕种)以来,尽管进行了洗盐、排盐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由于土壤质地黏重或具有黏化等障碍层或地下水位高,排水排盐出路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土壤始终没有完全脱盐。
2、次生盐碱化土壤:指在盐土、碱土、盐化土、碱化土上开垦的土地,土地开发耕种以后,经过洗盐、排盐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曾经(已经)脱盐(成为非盐碱化土壤),但是由于管理问题,田间灌溉水量过大,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壤重新积盐或因排水渠道淤塞,土壤排盐变为积盐,形成次生的土壤盐碱化。
三、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1、气候因素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比较少,水分蒸发快,在水中溶解的盐分就很可能在土壤的表层聚集,就很容易形成盐碱地。夏季的雨水比较多,大量盐会跟着水流走,这时土壤中的盐含量少,春季水分蒸发较多,水中的盐分会慢慢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时土壤中的盐比较多。
2、地理条件
地形的高低对盐碱地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地形的高低关系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进程,也就是关系到盐分的聚集和行动,溶解于水中的盐分,一般会跟着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形聚集,形成盐碱地,通常盐碱地都在盆地、低洼地区和排水不好的平原。
3、土质和地下水
土质的粗细关系到土壤中毛管水运动的速度和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中的毛管水上升速度快,高度高,砂土和黏土积盐分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壤质土更容易形成盐碱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也影响盐碱地的形成,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的更容易积盐,也就更容易形成盐碱地。
4、耕作制度与管理
有些地方在耕作时,不做好浇水和排水管理,浇水时用大量的水进行浇灌或者低洼地区只灌水不排水,就容易积盐,形成盐碱地。
5、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或者渠道旁边的土地,有时会因为河水的渗透而抬高地下水位,推动土地积盐,形成盐碱地。海水周边地区的土地有时也会因为海水的浸渍,形成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