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探讨

黄颡鱼出血病到底该怎样治疗?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南海本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南海服务团队结合集团研究中心一起对出血病做了全面的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方案

一、黄颡鱼出血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鱼吃食减慢,严重时甚至不吃食。离群在池塘边游走或打转,有些悬垂于表层水体,只露出头(当地称“上吊病”)。

该病感染快,死亡率也很高。病鱼体表发黄,粘液增多,头部出血,眼球突出,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下颚发红,部分鱼躯体有点状出血。

二、黄颡鱼出血病的流行情况

发病时间:黄颡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每年4-5月的梅雨期和8-10月的高温期,其中5-6月和8-9月为高发期。

危害群体:鱼苗期主要是出血性水肿,规格3-5公分的鱼种容易患病,致死率很高;成鱼患病规格在0.1斤以上。

发病率: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30-60%。

发病水温、ph:水温在25℃以上,ph6.5-8。

三、黄颡鱼出血病致病菌是什么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下可看到细菌呈短杆形态(如图4),鉴定为阴性短杆菌。

四、黄颡鱼出血病的发病原因

1、在苗种期或成鱼期,养殖户习惯换水,换水对黄颡鱼会产生应激,加上水体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引起鱼体感染。

2、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

3、5-6月雨水多,7-8月白撞雨多,雨水对鱼体应激大。

4、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池塘粪便和有机质积聚过多,加上高温季节细菌繁殖快,鱼体容易被感染。

5、投喂饲料营养单一,疾病抵抗力下降。

五、黄颡鱼出血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菌及乳杆菌等菌制剂对鱼塘进行调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引起的应激;

(2)使用的渔具要及时用碘制剂、氯制剂等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经常对水体底部消毒,防止病原体蔓延。

(4)定期使用乳酸菌、多维等内服保健,增强鱼的体质。

2、治疗措施

第一步:降低氨氮亚盐对其危害,减少应激

首先全塘使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氨氮亚盐的毒性,接着使用增氧剂和分解类的菌制剂分解池塘中的粪便和底部有机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和繁殖。

对于氨氮、亚盐过高的池塘,使用化学类改底产品,建议适当增加用量。

第二步:内服减少鱼体病原菌数量,增强免疫力

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从鱼的表观症状和解剖结果来看,细菌已经感染到了鱼的体内,造成部分器官败坏,所以需要先将鱼体内的有毒细菌杀死,增强鱼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产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另,由于抗生素类的产品对鱼体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配合多维类的内服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三步:池塘水体和底部杀菌,减少病原菌数量

内服杀菌后,先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即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出血病。

总之,在疾病高发期的季节,要加强预防措施,勤巡塘,早发现,早治疗。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