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是刺参幼体、稚参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选择适宜的饵料品种、掌握合理的投喂量,是关系人工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单胞藻饵料
单胞藻的品种很多,不同生物需要不同品种的单细胞饵料。通过多年反复进行的小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上述单胞藻品种,按照其饵料效果可划分为四个档次。
1、盐藻、牟氏角毛藻
盐藻个小,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易于消化,适宜的繁殖水温为20-25℃,与耳状幼体适宜的培育水温18-28℃相吻合。
角毛藻,个体小,悬浮性强,细胞壁薄,幼体对其消化、吸收能力强。
2、三角褐指藻、小新月凌藻、中肋骨条藻
这几种单胞藻,都具有个体小、活动力弱、宜高密度大面积培养的特点,且利于幼体摄食。
刺参幼虫幼体对其消化、吸收能力也较强,尽管经常可见尚未被消化的完整藻体排出体外,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藻体被消化、吸收。
3、金藻类
如湛江叉鞭金藻、单鞭金藻、等鞭金藻等。刺参幼体摄食这几种藻类后,消化力较弱,大多数呈完整藻类排出体外。
4、扁藻、小球藻、微绿藻等
扁藻藻体较大,趋光性强,活动能力强,幼体不易捕食,同时扁藻的细胞壁厚,幼体摄食后也不易消化。
二、代用饵料
耳状幼虫培育期间的幼虫饵料,主要是单胞藻类。然而,在育苗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水质变化或敌害生物、原生动物的不良影响,从而使藻类无法正常繁殖,藻液容易被污染,幼虫所需饵料得不到保证,严重时直接影响育苗工作顺利进行。此时代用饵料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试验开发的代用饵料主要有海洋红酵母、面包鲜酵母、大叶藻粉碎滤液等。海洋酵母(红酵母11)个体小,一般为3微米-6微米;面包酵母菌体大小为5-10微米,以上两种酵母悬浮性及浮游性强,分布均匀,不易下沉。
投喂24小时后,尚能保持淡乳白色,有利于幼体摄食。幼体摄食后,酵母细胞在胃内分布均匀,且随着胃液的流动不停地旋转,在胃与肠的交界处,酵母细胞已结成团,胞体轮廓不清,消化正常。
大叶藻粉碎滤液,主要成分为大叶藻的有机物碎屑,发酵后由细菌和真菌分解释放的可溶性和胶性物质,以及细菌、真菌本身,是幼体易于摄取、消化、吸收的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