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把1-20日龄的雏鹑称为育雏期。这一时期是鹌鹑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较难饲养的阶段。必须认真抓好下列环节的管理。
(1)把握好温度。育雏期间的保温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刚出壳的幼雏,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如控制掌握不好,特别头5天之内,极易造成死亡。刚出壳的雏鹑需置于37℃的温室中,以后每两天下降1℃左右,到育雏末期,基本接近自然温度。
(2)控制好湿度。湿度过低,雏鹑易患呼吸道疾病,体型干瘦;湿度过高,垫草潮湿,幼鹑羽毛粘连,病菌滋生,也会引起感冒、拉稀等疾病。初期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65%.2周龄后可调整为55%-60%。
(3)调整好密度。养殖密度是指育雏笼单位面积所养雏鹑的数量。密度过大,活动拥挤,互相影响,生活环境恶化,发病率、死亡率升高,易造成部分弱小者生长不良,甚至被挤伤压死;密度过小,浪费设备,增加成本,很不经济。此外,密度还与日龄和季节有关,日龄小的密度可大些,冬季密度可大些,日龄大的和夏季,密度应小些。一般1周龄以内的每平方米养200-250只;两周龄以内的为150-200只;3周龄以内的为100-120只。
(4)安排好通风。鹌鹑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加上密度大,如忽视通风换气,室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会危害雏鹑健康,影响生长发育。所以,既要保证育雏需要的温度,又要保证通风良好,使空气新鲜。
(5)配制好饲料。鹌鹑饲料需要的蛋白质、赖氨酸、磷、维生素A、B、E较鸡的高得多,如配制不全面、不科学,将影响鹌鹑的生长发育。因此,饲料配制必须多种营养成分搭配,并保证新鲜可口,切忌霉坏变质饲料掺混其中。
(6)搞好日常管理。一是饮水管理。雏鹑在喂料前一般先饮水。第1次饮水的水温为40℃左右。雏鹑的水槽要浅,以免雏鹑掉入水槽弄湿羽毛或被淹死。每天换水2次,自由饮用,切忌断水;二是饲喂管理,一般出壳后20-24小时即可开食,将饲料放入料槽由其自由采食,以后每天加料2-3次,以不断粮为准。饲料要磨碎筛成粉料饲喂,对积压过久或弄脏的槽料要及时清除,并清洗干净,方能再投料;三是垫料管理。雏鹑幼小虚弱,怕冷惧寒,笼底网上应铺垫麻袋布或其他软织布,以增强保暖效果,待3-5天后,天气暖和时方可撤走垫袋;四是卫生管理。笼垫要2天打扫一次。饮水器换水时需清洗干净后方可装进新水,污染严重食物要及时清除并进行消毒处理。严防老鼠及其他鸟禽入侵,以免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