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规模经营是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栽桑模式、养蚕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七十年代主要是四边桑,以大队、生产队集体养蚕,量小面大。八十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四边桑逐步向小桑园、间作桑发展、分户养蚕。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亩栽3000株桑的速成密植桑园,仍分户养蚕,虽然养蚕量、产茧量有较大增加,但质量没有提高,蚕桑生产大起大落,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生产质量和效益,笔者认为,集中发展,规模经营,是今后蚕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意义 蚕桑分散经营有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

一是面大量小,不便管理。由于分散,就难以引起蚕农的足够重视,对桑树只讲产出,不讲投入,甚至连修枝工具都没有,斧砍刀削,对桑树危害极大;不重视给桑树施肥、除草、治虫,蚕农认为有它不多,无它不少,随时可以毁,随时可以栽。而在规模经营的地方,蚕农会自觉地修枝整形,除草施肥、打干疤、修病虫枝、刷白干,除虫等。

二是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蚕桑生产受丝绸行情影响较大,分散经营的地方,在低谷阶段,桑树少的地方,往往会立即出现毁桑或不养蚕的现象。如原南充县1992年、1993年的低谷期,很多地方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毁桑现象,据统计资料表明,仅两年时间,全县减少桑树2000余万株。

三是技术贯彻,蚕茧质量差。分散经营,桑树少,养蚕面大量少,蚕农不重视投入,不重视技术推广,桑树多为树势衰败,桑叶产量低,质量差,常规养蚕技术难于落实,蚕病多,蚕茧质量差,年产也很低,有的只有几公斤。粒茧丝长800-900米,解舒率在50%以下。

相反,规模经营有以下好处:

一是便于形成产业。规模化经营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规模化经营才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是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规模经营便于管理,投产期短、见效快,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好门路。如南充市高坪区会龙乡2村,共7个社,836人,1028亩耕地(其中田589亩,土439亩),该村1990年有桑23.2万株,养蚕260张,产茧6680公斤;蚕桑生产具有一定规模,近几年来,仍然坚持育苗栽桑,培护管理。

二、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

1.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南充市为例,全市有农业人口627.44万人,耕地5211585亩(其中田249375亩,土2718210亩),人均占有耕地0.83亩;嘉陵区农业人口643331人,耕地632502亩,人平耕地0.98亩;高坪区农业人口532814人,耕地面积548938.2亩,人平占有耕地1.03亩。并且还有约占耕地三分之二的荒山、荒坡、荒滩可供开发,大量的土地资源为规模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要注意选择开发土质适宜,水源充沛的土地资源。

2.充沛的劳动力资源。栽桑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妇女、老年人都可有效利用,这部分人约占农业人口的五分之二,这是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势。

3.适宜的气候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湿度不能太大。

三、搞好规模经营的建议

要集中成片、规模经营发展蚕桑生产。首先是区域布局,要根据土地资源、土质条件等状况,进行区域分类,找出适合发展蚕桑生产的区域,不适合的区域用以发展其它产业。其次是对发展区域进行逐社逐户摸底调查,妥善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第三是业主制开发,现在很多精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无人耕种,可以整村整社集团承包,将留守在家的人员集中起来,进行规模栽桑养蚕。第四是在今后的发展中,人、财、物的投入全部放在规模发展上,按建设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的原则,从育苗栽桑、良桑嫁接、改造设施到发种产茧各环节常抓不懈,使之在数量上、质量上不断上升,为提高经济效益、稳定蚕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