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总量与养殖对象总产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产品产量所消耗的饲料越少。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就怎样降低池塘养鱼饵料系数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提高鱼种质量
鱼种质量要求的主要指标包括:规格达到规定的标准,大小整齐,体质肥满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色泽正常,种质遗传性状好,抗病能力强。
通过对比试验表明,鱼种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养殖成本的关键因素。
二、优化放养模式,品种搭配结构合理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的放养模式是提高产量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采取了目前正在推广的80:20和60:40以优质吃食鱼为主的养殖技术,此项技术就是能够合理利用水体空间使各品种之间优势互补,从而达到降低饵料系数的目的,取得更加明显的养殖效益。
三、改良池塘条件,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1、防止水域污染,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促进养殖生物正常生长,有效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品种的数量与质量,使之达到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食品的目标,提高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
2、提高水中溶氧量
试验表明,当鱼类在水中溶氧为3.0毫克/升时所消耗的饲料,饵料系数要比4.0毫克/升高—倍。溶解氧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呈正相关,反之代谢物和养殖对象的生长负相关。
3、掌握水温变化对饵料系数的影响
在投喂饲料的过程中,要设法提高水温,要随着水温的升降而增减投饲量,以求达到最佳的饲料投喂量。
同时在鱼类养殖时期要加强培养相应的天然适口饵料也是降低饵料系数的重要补充手段。例如在草鱼生长期内,如可增添充足的天然饵料,便可节省人工饵料30%以上。
有良好的天然饵料的草鱼养殖池塘,使用的人工饵料的饵料系数,可降低到1.4以下,也能成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四、采取科学合理的放养技术
包括放养品种选择、放养密度、养殖品种质量、经济性状、巿场情况以及放养操作方法等。
1、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状况及生物状况等自然条件和巿场需要的品种确定所养殖的品种,并制定合适的放养密度,也就是最佳放养量。放养密度过大,养殖对象在不良的水体环境中生长,所用的饵料系数肯定升高。相反若放养密度过低,则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产值效益下降,饵料系数同样升高。
2、养殖对象的放养规格、品种质量是放养技术中决定饵料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放养的品种纯且质量好,体质健壮,则吃食旺盛,新陈代谢率强,对饲料的能量转化率亦高,生长速度快,则饵料系数便会下降。
3、在池塘的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品种搭配合理、巿场前景好并注意各品种之间对摄食的相互干扰行为,提高饲料利用率。
4、在分塘放养的过程中要仔细操作,防止鱼体受伤。—般应在主养鱼驯化摄食完成后,再投放其它配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