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大便是否正常是反应孩子消化好坏和喂养是否得当的标志,通过观察大便,可发现喂养和护理不当及发病的问题,以便给予调正及治疗。首先来了解什么是正常大便,新生儿出生几小时以后,便有黑绿色的粘稠状、均匀无臭味的便排出,这是由胎儿的胃肠道分泌物,胆汁,胎儿在宫内吞咽的羊水、胎毛、胎脂及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等组成。
此后二天再排过度便,呈棕褐色。当母乳喂养后,便色渐渐变黄,生后3-4天后变为金黄色,比较粘稠细腻,略带有奶鲜味,不臭,大便次数不等,有时每日1-2次,有时5-6次,甚至更多,大便次数多不能完全反应消化的好坏,关键在于大便的质量。喂牛奶的孩子,大便的颜色较母乳喂养者浅,为黄白色,且稠,比较粗糙,大便次数较母乳喂养少。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到3个月时,大便成形,次数减少。
异常大便的鉴别:婴儿出生后24小时仍未见大便,应检查一下是否先天无肛门。如果大便呈咖啡色或柏油样,提示胃肠道可能有畸形或有消化道出血疾病。如果母亲有乳头裂伤出血时,小儿大便也可呈柏油样,但次数少应属正常。若次数多,应去医院检查。
若大便呈深绿色,蛋花样,有酸味,次数较原来增多,吃奶时听到肚内有鼓鼓的叫声,吃奶的时间间隔缩短,则可能是小儿吃奶时未能吃饱,处于长时间的饥饿状态,当孩子饥饿时肠蠕动便会增加,出现肠鸣现象,大便次数随着增加,当胃排空后,由胆囊排入胃下端十二指肠内的深绿色胆汁没有足够的食物消化,便使胆汁在肠道中的浓度升高,故大便呈显绿色。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停留在胃肠中被消化吸收的时间缩短,因此大便含有没消化好的蛋花样奶瓣。
造成绿色大便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换尿布时使小儿腹部暴露时间过长,肚子受凉,或尿布盖到脐周,尿布湿后,尿液浸泡湿腹部,使腹部受凉,受凉后可以使胃肠道功能紊乱,使肠蠕动增加。若能精心护理,合理母乳喂养,及时热敷,母乳不足时及时催乳治疗,调整人工喂奶的浓度,保证孩子吃饱,孩子大便一定会正常。若仍不好,可喂煮萝卜水治疗。
若小孩大便稀,且有奶瓣样不消化的脂肪和蛋白小块,次数一日达十几次,但颜色正常,这种情况,在化验大便时,会有脂肪球和少量的细胞,此种情况可能因为母乳量充足,甚至过剩,母亲摄入脂肪性食物过多,使奶脂比例过大,再加上新生儿对脂肪和蛋白消化能力还不强,因此出现腹泻,但体重增加却较快,精神也好,不哭闹,属正常生理性腹泻,不必担心,也不需要用药。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消化功能逐步完善,这种腹泻会自然消失。
遇到以上大便异常情况,切勿乱用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旦用药不当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乱用抗菌素,可造成菌群失调性消化不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再治疗难度就大了。如大便为稀水样,伴有少量蛋花样奶瓣,或大便为粘液脓便,精神萎靡,吃奶减少或拒奶,吐奶、哭闹、呻吟,尿量明显减少,体温超过38℃,大便化验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等,这就不是一般的腹泻了,而是肠炎或菌痢。家长应重视,及时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