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就是我国古代养生大师,且为养生学说莫定了理论基础。如孔子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三戒”,即是根据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一样,而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
除三戒外,孔子还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如他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意思是只有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另外,孔子对于饮食卫生还提出了某些宜忌,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鳢而偈,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乡党》),从而明确指出了食品要精细,烹调要得当,进餐要定时,以及变色、变味、腐败变质的食品都不宜食。这些饮食卫生要求,是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重要一环。
除孔子外,孟子亦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养生思想,如他非常强调精神调摄,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的要求。孟子提出“我四十不动心”,意思是在我40岁后,要自己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不因情志所动,不为名利所惑,情不动则心安。
不但孟子强调寡欲,荀子亦是这样,如《荀子•正名》谓:“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意思是,越是人生固有的,既不可贪得无厌地纵情任性,又不可去、止,要“从所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满足欲望。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