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害怕强光,喜阴湿环境,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多栖息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泥洞野草丛中或树下,傍晚后至夜间爬出来寻食、交配和繁殖,有时在白天,下雨后和阴湿天气,尤其在梅雨季节多于阔叶树丛中活动。爬行时将身伸出壳外,遇敌时则头身均缩入壳内。
它的食性很广而杂,主要用齿舌舐食柔嫩多汁的植物根、茎、叶、芽、花和各种瓜果皮。蜗牛摄食量大,相当于自身重量的一半,被蜗牛食害的植物,不久即渐渐枯死。故蜗牛为农业害虫。在人工饲养成螺,除含碱较多的植物外,几乎一切绿色植物和吃剩的米饭、猪饲料等均可当作饲料。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蜗牛多摄食腐败植物。
蜗牛对气温和湿度非常敏感。生长活动所需温度为17~30℃,繁殖适温为22-30℃;最适宜的温度为20-28℃之间,生活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5%-95%;最宜相对湿度为65%-85%。温度过高过低或土壤过于过湿都对蜗牛的活动不利。褐云玛瑙螺在气温36℃时,开始避开向阳处,躲到凉爽地方隐蔽。高于40℃时,会出现夏眠,超过45℃会热死,而气温低于14℃,开始逐渐分泌黏液堵塞壳口,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
蜗牛喜欢潮湿环境,如果环境干燥,身体失水干缩,停止活动,甚至死亡。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蜗牛,遇到高温和强光时,会加厚背上的贝壳,并使其颜色发白,以尽量减少吸收外界光热,使之安全度夏。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幼螺长到5-6个月龄时,性开始成熟。两只发情的蜗牛,多在夜间或黎明时交配。蜗牛交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双交配,两螺同时受精排卵,即1个螺体为雄体,把阴茎插入到另1个螺体中去排精,而同时又为雌体接受对方的阴茎排出的精子;另1种是单交配,即1个螺体性腺未成熟,不能互相受精排卵,只能使已成熟的雄性腺排精,使对方的卵受精。
交配前两只蜗牛爬到一起互用触角接触,头和头交错摩擦,身体并连,彼此生殖腔位置相接。交接器(阴茎)突出,插入对方的生殖孔中,每次交配2-3小时。交配后10-15灭左右开始掘上穴产卵,卵白色呈圆形。受精卵在土中经过10-15灭,便孵化成幼螺;7个月长为成体,当年性成熟,寻找安静、阴湿的环境繁殖。在中国分布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