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又称青粉病、伪黑穗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病。下面我们介绍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同时介绍稻曲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供参考。
一、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种植时比较常见,主要危害水稻的穗部。
本病发生病害感染时,水稻穗粒内会形成一种菌丝块,这种菌丝会逐渐变大,导致稻粒裂开,仔细观察还回发现有淡黄色鹅块状东西,类似孢子。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孢子会裂开,变成墨绿色的粉末,会借风雨传播,导致危害过的稻穗或稻粒,则不能继续的正常生长。
二、水稻稻曲病的危害
如前所述,稻曲病是真菌引起的穗部病害。稻曲病发生严重时,不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污染稻米,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近年来,优质稻面积扩大,加之在抽穗扬花期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是造成稻曲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
易感品种在抽穗期遇下雨天气时,则在水稻破口中期(水稻破口50%左右)再施药一次,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30%爱苗乳油15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四、水稻稻曲病的发病规律
本病自身能携带病菌传播,当水稻成熟收获后,其种植携带该病菌的几率十分大,有时很难发现,但是用着携带病菌种子播种后,生长出的水稻到了稻穗期也会慢慢的浮现,随后大面积发生。
第二种情况就是土壤中携带稻曲病病菌,这些病菌的适应力强,即使到了冬季寒冷天气,也能安全越冬,到第二年温度上升是,水稻播种后也会慢慢繁殖,到了穗期随风雨进行传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