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别名猴姜、毛姜、申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附生植物槲蕨或中华搪{蕨的干燥根茎。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两广、四川;中华槲蕨主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骨碎补以条大、色棕、毛茸少者为佳。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骨碎补和烫骨碎补两种。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用火燎去茸毛(鳞片)。传统认为其根茎上的毛在服用时会引起毛(鳞片)。传统认为其根茎上的毛在服用时会引起恶心,所以才采取用火的炮制方法(炒、砂烫、燎)。现代研究认为炮制后使药材饮片质地酥脆,产生膨胀或裂痕,有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成分功用】
骨碎补含骨碎补酸、橙皮苷、双氢黄酮苷、淀粉、葡萄糖、柚皮苷等成分。
【性味功效】
骨碎补味苦性温,入肾、肝经。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能。主治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仆闪挫,筋骨折伤等症。外用可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骨碎补水煎服用10-2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或晒干研末外敷,也可浸酒擦患处。
【药用验方】
抗骨增生丸(《中华民共和国药典》):处方:熟地黄210克,肉苁蓉(蒸)140克,狗脊(盐制)140克,女贞子(盐制)70克,淫羊藿140克,鸡血藤140克,莱菔子(炒)70克,骨碎补140克,牛膝140克。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甘微涩。功能与主治: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一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炎,肥大性腰椎炎)以及颈椎综合征、骨刺。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22克,小蜜丸1次3克,大蜜丸1次l丸(每丸重3克).日3次。应用参考:本品镇痛作用较好,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
【注意事项】
1.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不宜服骨碎补。
2.骨碎补内服常规用量为10-20克。大剂量应用(100克煎服)有引起中毒的报道,表现为口干、多语、恐惧感、心悸胸闷,继尔出现精神恍惚、胡言乱语等精神失常表现。
【传说趣事】
骨碎补命名的故事:相传后唐明宗皇帝李宣外出围猎时,突然从附近的草丛中窜出一只金钱豹,吓得皇帝身边的一位最得宠的皇妃从马上摔下来,筋断骨裂,鲜血直流。当时,恰逢御医不在身边,皇帝急得手忙脚乱。这时,一名卫士从岩石上采来一种草药,捣烂后敷在皇妃的伤口上,起到了止血止痛的效果。后来继续用这种草药为皇妃将骨病治愈。皇帝大喜,亲自命名此药为“骨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