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中秋节的传说知多少

历来关于中秋节的传说,都充满了神话色彩。不过,关于中秋节最多的说法都和嫦娥有关,其特征则以月明月圆最为显著。而中国民间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和八月十五杀胡人。

嫦娥奔月。传说中都说嫦娥因为偷吃了其夫后羿从西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而升天奔人月宫,成为蟾蜍,终日捣药。蟾蜍是癞蛤蟆,将嫦娥化身为蟾蜍,并且终日在月官里捣药,表现了后人对嫦娥偷吃仙药一事的谴责。唐时,嫦娥逐渐被人们所喜爱,文人墨客纷纷将这个神话加以美化写进诗中。人们觉得这样的惩罚对一个女子实在过重,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删除了将嫦娥化身为蟾蜍的部分,而将嫦娥说成是月宫中的仙女,将蟾蜍说成是玉兔。

中秋节

中秋嫦娥奔月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远古时,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结果晒得庄稼枯死,鸟兽逃散,民不聊生,给人间带来无尽的灾难。当时有一个英雄,名叫后羿,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弓引箭,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太阳,后羿要求他为人间照明,并严令他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据说后羿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和妻子非常恩爱,人们都很羡慕他们。听说后羿射日的消息后不少志士很仰慕他的射箭技术,于是纷纷前来拜师学艺,其中就有一个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求道经过王母娘娘住处,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独自成仙,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在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逢蒙看见,于是他生了歹心,决定将不死仙药占为已有。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后羿率领徒弟外出打猎,逢蒙谎称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走后,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转身打开百宝箱,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就飞升到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来,知道嫦娥成仙飞到月亮上去了,也向月亮飞去,他拼命地追赶,可就是追赶不上。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官里的嫦娥。老百姓知道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为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就出现了拜月的风俗。

吴刚伐桂。月亮上除了有嫦娥以外,人们还可看到斑驳的树影,那是一棵桂花树。传说这棵桂花树有五百丈高,生长繁茂。每到中秋节时,桂花香飘万里。桂花树下,有一个人在砍树,这个人叫吴刚。吴刚是汉朝河西人,他曾随仙人修道,由于触犯了天条,仙人把他流放到月宫里,命他砍伐桂树。但是,吴刚每砍一斧,桂树的伤口随即愈合。他再砍,桂树再长。因此吴刚只好不停地砍伐那棵永远也砍不倒的桂花树,承受着自己犯错误以后仙人对自己的惩罚。李白《赠崔司户文昆悉》诗中曾有“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旧时实行科举制度,秋闱大比之年常常选在八月,因而人们把科举得中者称为“蟾宫折桂”。后来这一说法又有新的延伸,人们把科举应试者的祝愿或得中后的庆贺,也称为“蟾宫折桂”。

玉兔捣药。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月亮上还有只玉兔。这在我们儿时中秋日之夜,老奶奶曾经多次指着月亮中那个小黑影告诉我们:那就是月亮中捣药的玉兔。这只玉兔是怎么跑到月亮上去的呢?还得从吴刚伐桂说起。传说吴刚受到仙人炎帝的惩罚以后,他的妻子缘妇心里十分难过,就叫她的二儿子延和三儿子殳升到月亮上陪伴吴刚,把大儿子鼓留在身边照顾自己。但延和殳升到月亮上以后,不能保持人形,于是就变成了蟾蜍和玉兔。蟾蜍后来做什么,传说中没有交代。但这只玉兔却不停地在石臼里为神仙捣长生不老药。因此后来民间过中秋时,总是供奉一只“兔儿爷”。有一首诗描述了当时民间过中秋买兔儿爷的热闹景象中秋月色净无瑕,洒扫庭前列果瓜。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

所谓“兔儿爷”,就是塑成兔状的泥偶人,也有用布扎成的,或者用纸画成的,一般都是人首兔身。兔儿爷的面孔和身体都做成人的模样,只是比人多了两只长耳朵和一张三瓣嘴。也有的做成当官的模样,有的穿着铠甲,像个将军。有的做成骑老虎的模样,还有的稳稳坐在椅子上。

民间之所以供奉兔儿爷,就是因为玉兔捣药,可以确保祛病强身,长生不老。《京师乐府诗》中有一首诗,对人们为什么敬拜兔儿爷作了详细的说明:中秋分外月华明,领宴归来夜色清。不供嫦娥怜兔影,为侬捣药祝长生。

据传,兔儿爷起源予明末,那时的兔儿爷是一副庄严的模样,摆在香案上接受人们的祭拜。到了清代以后,兔儿爷变成了儿童手中的玩具,制作也开始精致起来。

朱元璋起义与八月十五杀胡人。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元时,民族之间时常有纷争。那时,蒙古族统治中国,对其他民族实行异常残酷的压迫,对汉族的压迫尤其利害。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在朝廷严密管辖之下,传递信息十分困难,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传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人饼内,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了起义的那一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抗元之势势不可挡,不久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很快就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十分高兴,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他将传递信息的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并取名为“月饼”,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下来。

在中国民间流传得更多的说法是“八月十五杀胡人”。元朝时候,汉人生活在鞑子(指鞑靼,古代汉族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统称)的统治之中。为了防止人们反抗,统治者在各家各户都安插一个鞑子,监视每个住户。这些鞑子骑在汉人的头上作威作福,人们不胜其苦,便商量要怎么除掉他们。后来,商定在八月十五晚上一起动手杀掉鞑子。主意虽好,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通知大家呢?结果有人想出办法,把这个秘密约定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面相互赠送。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八月十五日大家齐心合力杀掉了鞑子。于是,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就传了下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