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则记载:“煮糯为丸,糖水为汤,谓之圆子。”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圆”,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元宵”(谐音“袁消”),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味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元宵风味甜美,很受人们青睐,在宋代,被视为珍贵的食品。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中写道:“贵客钓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市中珍品”即指汤圆。汤圆的形状是圆的,元宵之夜天上的月亮也是圆的,人们元宵节吃元宵,原有祭月和拜月的意思,寄托着希望全家团圆幸福的情思。

元宵节的习俗

元代伊世珍讲述了一个吃汤圆的故事:自从嫦娥奔月以后,其夫羿昼夜想她成疾。正月十四夜里,一个童子来到有穷国宫殿求见羿,自称是嫦娥派来的使者,说“夫人知你非常想念她,但她无法降临。明日是正月十五,你用米粉作成丸,圆圆的如月亮,放在西北方向,呼叫着夫人的名字,三日夫人可降。”后来果真夫人如期而至,羿与嫦娥团圆了!这个传说极富人情味,反映了元宵夜人们追求团聚的愿望。

中国人元宵节做元宵,主要是用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糯米粉掺和一些早米粉,用开水调至适当程度,再搓揉做成圆子,内面裹进白糖拌和的黑芝麻粉,下锅煮熟后食用。芝麻味甘,性平,有补血、润肠、生津通乳、养发的功能,中国人做汤圆主用的芝麻做馅,能符合健康饮食风尚。另一种是做成实心的圆子,下锅煮熟后外裹白糖黑芝麻。第三种是做成实心圆子外裹糯米饭,蒸熟后食用,这种元宵也叫“珍珠汤圆”。不管是哪一种元宵,都是香气扑鼻,细腻可口,令人垂涎。

宋代诗人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偏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团圆事事同”寓意人团聚的意思,诗中描写的水煮圆子的情况与中国水煮汤圆的情况基本一样。圆子浮在水里,像珠子一样地翻动,盛在碗里又是白白的、圆圆的,就像天上的月亮。近代,汤圆不仅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专用食品,而且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甜食小吃。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