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在寿县城南30公里处,为四面筑堤的平原水库。古名芍陂,今名安丰塘。芍陂之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施会编音便:"庐江郡,…来自…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至于安丰塘之名,"寿春…续持前带着帝班查…安丰……县界360百科有芍陂,灌田万顷,号安丰塘。"但自唐至明,通常仍称芍陂,有清以来,才号称安丰塘。
- 中文名称 安丰溏
- 始建时代 春秋楚庄王时
- 出处 《唐书·地理志》
- 地位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来自绍
芍陂是我国古速代四大水利工程(芍陂、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后汉书》和《水经注》记载,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建。今安丰塘北岸有孙公祠,即后人为纪念孙叔敖而立,祠内殿阁云白源他当味伯俨然,碑石林立。
芍陂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据《安徽通志·水系稿》载,芍陂有三源:"一淠水,今湮塞;一360百科淝水,今失故道;一龙穴山水"。芍陂承蓄南来充沛水源,居高临下,向西、北、东三个方向灌溉田地,衔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蓄溉关系考虑十分周到。它的创建,为后起的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悠久
清精委美酒齐必 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工作队曾在安丰塘越水坝附近,发掘出汉代水利工程--草土混合结构的堰坝遗址。出土遗物中有"都水官"铁锤,证明至少在汉代就曾设官管理此陂。
芍陂陂径及灌溉面积,古代记载,多不相同。《后汉书》、《通典》、《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无和郡县志》等书都说:"陂径百里",或"凡迳百里"、"芍陂周二百二十四里",或"周二百里"。郦道元《水经注》则说"芍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夏尚忠《芍陂纪事》亦载"周围凡一百策是余里,此孙公当日之全塘也。"郦注和夏纪所载陂周相天证磁牛当,考之地望,较为可械青用急道选龙结信。芍陂灌溉面积,在籍所载,也多分歧,多数是"灌田万顷",最多的说"数万顷",少的说"五千余元更顷"以至"数百顷"。
异充统牛久 芍陂兴建后,历代都有修治,东汉王景、刘馥,晋刘颂,南北朝刘义欣,通脱载营烈农铁隋时赵轨,以及其后宋、元明清名代均有修竣。由于历代豪强抢占,战乱频繁,到建国前夕芍陂灌溉面积已不足8天静呢万亩。
当前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芍陂灌区来自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对芍陂进行了综合治理,沟通了淠河总干渠,引来了大别山区的佛子岭、磨子潭、响360百科洪甸3大水库之水,成为淠史杭灌区一座中型反调水库,蓄水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3万亩。灌区粮产量6亿斤以上。1983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重要水利设施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注目。近年来,美国、罗马尼亚、西德及联合国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国内前来考察的专家了民络绎不绝。
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芍陂遗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