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09/t018f76b4da2cb4edd1.webp)
《车程差官树辆动力学及控制》是2来自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拉贾马尼(Rajamani,R.),王国染雷严始刻又注互排业,江发潮 等译。
- 书名 车辆动力学及控制
- 作者 拉贾马尼(Rajamani,R.)
- 译者 王国业,江发潮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页数 290 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了足以体现车辆动力学特征的,而且能够满足设计车辆控制系统需要的车辆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这些模型的特性,和由这些模型开发出的实际汽车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本书涵盖了巡该显古然无引每航控制、自适应巡来自航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车道自动保持系统、高速公路自动行驶、横摆稳定性控制、发动机控制、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半主360百科动悬架、轮胎模型以及轮胎?路面按较国护准菜入少参数识别,书中特别介绍了几种目前科研中经常采况缺门用的轮胎模型。
本书可供汽车行业和大专院校里从事控制系统研究的工程师和专家各茶音概早损飞响们参考,也可用作汽车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译者的话
本书论述了能足以体现车辆动力学特征、满足车辆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的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班加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的设计。本书较其他同学论著具有深入、系统和实用的特点,是一本既有理灯查岁及活属后延积阻煤论研究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参考书。Rajamani教授是明尼苏达大唱空个调统眼另乡较身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控制和微型传感器实验室主任,I阶及断缩往曾EEE/ASME学报编委。我们关注Rajamani教授的研究是从程言2002年他发表的"基于GPS实时识别轮胎-路面摩擦系数场溶封散套"的文章开始的,Rajamani教授长期从事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发表重要论文70余篇,涉及到本书内容的主要方面。2006年我们在网上查到此书,看后觉得此书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对我国从事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领域的科研人员会有具体指导送领亚内问况晚研度非费和帮助,于是有了翻译此书的想法。翻译和出版工作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分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本书第1章、第2章、第3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由王国业翻译,第4章、第5章、第9章、第10章由江发潮翻译;第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由侯春敏翻译,李淑艳老师龙菜翻讨按州叶宁求粒审译了部分章节,樊月珍老师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翻译工作。全书终稿由中国农业候盾几大学余群教授审阅,叶阳、曾蔚英、付燕荣、李元、章娟丽、刘恩托、朱妮、付晓丹、肖龙等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翻译整理工作,在此表意现看没班金器曾示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难免有翻译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译 者
图书前言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来自生的指导教师,我经常觉得需要一本对有关汽车控制系统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进行总结,以及建立照没委便开发这些系统所需的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论著。已经出版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介绍车辆动沙振又五球牛浓较且达金力学的论著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车辆控制系统工程师的需要。车辆控制系统工程师们需要既简单又足以应体现车辆动力学特征的,最主要地还要满足设计车辆控制系统需要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本书将试图介绍这样的模型,以及由这些模型开发出的实际汽车控制系统。
本书涵盖了巡航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车道自动保持系统、高速公路自动行驶、横摆稳定性控制、发动机360百科控制、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半半聚间临医粮育灯司主动悬架、轮胎模型以及轮胎一路面参数识别。本书特别介绍了几种在文献中经常采用的轮胎模型。
随着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日广,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公路系统,更节能、 更舒适、更安全,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交通体系适连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达到这诸多方面的,甚至互相冲突的要求,现代汽车越来越倚重于综候史顾它车证范优合应用传感器、调节器和反馈控制的电子控制系统。
本书适合供那些在汽车行业和大专院校里从事这类控制系统研究的工程师和专家们参考,同时也适合作为车辆动力学和控制方向的研究生教材。在本书出版后如果发现察使演杨服关能了你有排版错误和其他错误将会在下面的网址上及时改正。
如果读者发现了这些错误能够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很前空继总到练品还感激。
书籍信息
车辆动力学及货论误商图算紧个们控制/(美)拉贾马火盐调正复越黄月顶尼(Rajamani,R.)著:王国业,江发潮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
![](http://d.aap5.com/20230209/t01285153336fad64c8.jpg)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书名原文:Vehicle Dynamics and Control
IS织绝志款感落院讲BN 978-7-111-31283-3
Ⅰ.①车… Ⅱ.①拉…②王…③江… Ⅲ.①汽车-动力学 Ⅳ.①U46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32639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策划编辑:徐 巍 责任编辑:刘 煊
版式设计:霍永明 责任校对:刘怡丹
封面设计:鞠 杨 责任印制:杨 曦
北京中兴印刷权源从磁风厂印刷
2011年1月析马静失院却第1版第1次印刷
169mm×239mm·19印张·369千置解烈站减官做字·
0001-3000盾册
章节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1章概论1
1-1驾驶员辅助系统1
1-2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2
1-3平顺性3
1-4用任米汽于解决交通堵塞的技术4
1-4-1自动化公路系统4
1-4-2"交通友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5
1-4-3窄型工勤车辆倾斜控制6
1-5排放和燃油经济性7
1-5-1混合动力汽车8
1-息点动5-2燃料电池汽车8
参已考文献8
第2章车辆侧向动力学11
2-1商业应用开发中的汽车侧向运动控制系统11
2-1-1车道偏离预警系统11
2-1-2车道保持系统12
2-1-3横摆稳定控制系统13
2-2车辆侧向运动的运动学模型14
2-3两轮车辆侧向动力学的模型18
2-4相对旋转坐标系中点的运动22
2-5关于路面误差力学模型的讨论23
2-6动力学模型中的横摆角速度和侧偏角的讨论26
2-7从车辆坐标系到地面坐标系27
2-8路面模型28
2-9本章小结30
参数表31
参考文献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