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09/t0107267a4794ddec73.webp)
余干县是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万年接壤,西连南昌、进贤,南与余来自江、东乡毗邻,北邻鄱阳、都昌县。全县总人口100万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全县通行赣语。
余干县沙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万亩,足水面96.5万亩,山林79.1万亩,草洲21.8万亩,余干县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360百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审乐的肉州与过渡到湖滨平原。
地形基本由低丘和湖滨平原组成。纵贯械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基本构成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辖27个乡镇场,372个村委会,县城驻玉亭镇。特产主要有余干辣椒、似接继着派红毛鸭、卢家肉鸽、压着衡盐殖兰停皮瑞洪乌鱼、瑞洪神口香猪的挥放达东等。
- 中文名 余干县
- 面积 2330.77平方公里
- 外文名 Yugan County
- 人口 户籍人口106.1万人,常住人口90.2万人(2014年)
- 别名 余汗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31年历史。以境处余水之斯烧土层束积打化干得名为余干县。
![](http://d.aap5.com/20230209/t01366a7e55d3a08df4.jpg)
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
王莽始建国初年(9训镇系互短旧赶年)改名治干县。
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
刘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南齐又时,复名余汗县。
开皇九年(589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
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余干来自州,属饶州路。
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告浮梁专区。
1952年改属上饶专区。
360百科 1968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
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区设市,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
行政区划
鹭鸶港乡 | 古圆定受埠镇 | 三塘乡 | 杨埠乡 | 峡山林场 | 白马桥 |
社庚乡 | 大溪乡 | 瑞洪镇 | 玉亭镇 | 枫港乡 | 东塘乡 |
康山垦殖到值场 | 黄金埠镇 | 洪家嘴乡 | 江埠乡 | 信丰垦殖场 | 石口镇 |
鱼池湖水产场 | 梅港乡 | 李梅林场 | 九龙乡 | 乌泥镇 | 大塘乡 |
地理环境
气候
余干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界兵洲便进速弱足,雨水充沛,无来自霜期长,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360百科,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露宣南深边太怕5.2℃,极端最低略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10余年,冬季气温逐渐挥损促行声青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
![](http://d.aap5.com/20230209/t01b676a92f9fa5fb21.jpg)
(1)气温:本地气衣社没光候属亚热带湿润性限得子代上慢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走炎、秋爽、冬寒,气候别己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脚十促突断击活广高难为17.8℃,最冷月通超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十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
(2)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2小时,日照率42%,太阳辐射总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国额烟晶季海湖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56天。
(3)降水、蒸发:年平均降水量为1586.4毫米,4、5、6月为降雨集中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557.7毫米,7-11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雨量,有明显的伏旱和秋旱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4)风: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要风向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本地属赣东北较多大风区,57%的大风出现在4、7、8三个月。1964年曾出现蛋气苦文众只随究非过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12级以上),对县城造成严重破坏。
地形
余干县地七又银城密愿仅稳刑这于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所构成,岩于动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诗种里农源入见镇乐渡到湖滨平原。海拔高度一般为150-250米左右,最高峰李梅岭海拔高度290米,最低点在北部皇帝帽,海拔13米左右。余干县辖区的间得中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低丘区,西北部为湖区。地表结构大体分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县城处于信江下游的河城也失众吃评谷松平原上,除东山岭地势较高外,县城其他地方地势都较为平坦低洼,湖泊众。
水文
审信江为流经余干第一大河。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东北麓平家源,经玉山、上饶、贵溪、鹰潭、余江等县市,再由县东南炭埠入境,至潼江滩分两支。一支由东向北,经过县城马背咀入珠湖,称东大河,另一支向西经瑞洪入鄱阳湖,称西大河。另外县城边缘还有三塘河和互惠河,在大兴水利时被堵塞,今已成为无源之河。信河年平均流量888立方米/s,98年最高梅港水位为29.84米(吴淞水位),70年最枯流量为60立方米/s,最低水位18.04米,81年最枯流量为50.8立方米/s,最低水位17.93米。洪水频率为5%(以上数据来源于1993年余干县城总体规划设想)。
县城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在余干县内信江河谷的松散岩孔隙水区中部,即枫港——县城——保安山煤矿一带覆盖岩溶水,县城-杨港一带,含水层汇水面积达68*106平方米,覆盖型裂隙水开采资源量为31.4万吨/日,地下水位3—6米,可做县城供水源地。地表水有信江东大河,流经县城,多年平均径流量175.6亿立方,县城周围河段为二类水质。
地质
余干县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可分为社庚至五雷复背斜,余干镇至枫港复向斜,瑞洪至康山坳陷带等构造带。
余干县城无沉陷、坍落、滑坡、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福建江西地震列度图》余干地震列度为6度。县城属二级阶地冲积平原区,地面土层较厚。城中心市湖一带结构不稳定,属山前冲积扇,有纵横交错沟塘,沉积时间短暂,土层大体分为: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细砂层,分层无明显界线,并有尖灭现象。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的承载力低(5-10T/平方米),不能作为天然的地基持力层。县城外围干越大道一带土层结构较稳定,大体为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园砾层,粉质粘土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土。
自然资源
余干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湖、洲、田资源和许多独特的物种资源,是全国水产畜禽基地和全省渔业十强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余干枫树辣椒、芝麻、花生、大豆、莲子、藜蒿、薏仁、芡实等农特产品。全县水域有鱼类资源118种,是鄱阳湖银鱼、甲鱼、鳜鱼、河蟹、珍珠等珍稀水产品的集中产地。同时,有着煤、瓷土、焦宝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余干县地域总面积为233636.35公顷,其中耕地为69360.25公顷,园地1029.65公顷,林地为38871.04公顷,水面有64023.67公顷。人均土地面积5.13亩,人均耕地0.93亩。
水资源
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量丰富,地表水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79亿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达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亩平均占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国排列中属丰水区,地下水位高,潜力大,有充足的水源。
能源
余干县自产能源有生物质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种,理论蕴藏1495万吨标煤,人均占有量6175公斤标煤。
矿产资源
勘探资料表明,能源矿有煤、石油;金属矿有钛、铁、砂金、岩、赤铁矿和锰矿;非金属矿有瓷土焦宝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
生物资源
水产
余干县可养殖水面34.9万亩,已养殖面积16万亩,这些水域水草丛生,浮游生物丰富,是发展水产生产的良好基地,余干县现共有鱼类25科113种,有鲤、鲫、鳊、鲶、青、草、鲢、鳗鲡、河豚等种类,还有甲鱼、湖虾、湖螺、天鹅、白鹤、大雁、银鱼、象形珍珠等珍贵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等,可充分发挥水面优势,采取多品种,多层次,高密度养殖。
草场
余干县各类草场理论产草量为62.22万吨,可载畜20.2万黄牛单位,常见牧草品种有10科41种,为发展草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森林
余干县森林资源覆盖率为20.5%,余干南部为低丘山区,林木种类属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马尾松等;余干中部地形起伏不平,属经济林地;余干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属平原防护林地,有枫杨、水杉等。
鸟类
余干县管辖的鄱阳湖地区是各种鸟类的良好栖息场所,被省列为候鸟保护区。
经济概况
2012年,余干县实现生产总值93.92亿元,为年计划的100.02%,同比增长11.3%,其中一产增加值31.15亿元,为年计划106%,同比增长4%,二产增加值37.34亿元,同比增长13.7%,三产增加值25.43亿元,为年计划110.6%,同比增长17.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3.2:39.8:27,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2.8个百分点。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9.2亿元,为年计划117.6%,同比增长41%;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为年计划的129.2%,增长47%。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06亿元,为年计划104.6%,同比增长35.98%。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6亿元,同比增长1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499.42元,同比增长18.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149元,同比增长15.1%。
2014年余干县主要经济指标:全县生产总值112.7亿元,增长9.2%。财政收入12.5亿元,增长13.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7亿元,增长12.4%,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0.6和0.3个百分点。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3.6亿元,增长17.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增长13.8%,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1.1和0.8个百分点。
农业
2012年,余干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7.2亿元,同比增长12.85%;余干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94.67万亩,预计粮食实现产量79.8万吨,增加了4.8万吨,同比增长6.4%,实现“九连丰”。预计余干县生猪出栏32.65万头,增长38.3%;肉类总产量3.85万吨,同比增长11.6%。预计水产品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7.8%。余干辣椒、白马肉鸽、乌泥红毛鸭、大湖螃蟹、瑞洪乌鱼、生态泥鳅、晨阳芡实等特色基地;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5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新农村建设继续稳步实施,投入资金1.97亿元,对214个试点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完成改水、改厕均为10860户,完成路面硬化292公里。
工业
2012年,余干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39亿元,同比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7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利税9.5亿元,同比增长18.7%。主导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1.3亿元,其中电力能源产值27.5亿元,有色金属产值46.1亿元,服装纺织产值10.2亿元,食品医药产值11.7亿元,新型建材产值5.8亿元。
社会事业
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1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269人,完成年任务的177.3%;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616人,占年任务的103.1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6.6%;新资助普遍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46人,完成年任务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参保率实现全覆盖,发放率100%。
城镇建设
2008年,余干县投资9000万元的世纪大道西延工程全面拉通,投资600万元的西六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区框架进一步拉开。投资6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结束,管网铺设进入攻坚阶段。投资1000万元的血防医院、1000万的县职教中心顺利开工。
大黄金埠镇600亩新镇区建设如火如荼,车站、市场、自来水厂、便民服务中心一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瑞洪镇镇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特色饮食一条街、鄱阳湖水产城和自来水厂的扩建等重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城镇规划管理得到加强。在余干县范围内开展了土地非法交易违法违规专项集中整治活动,拆除违章建筑23幢,取缔非法买卖土地17宗;建立了城乡建设用地联审联批制度,规范了建设市场秩序。在乌泥镇实施人文名镇建设,在石口实施县北部重镇规划。
民生工程
2008年,余干县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超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组织专业招聘会、发放小额贷款等形式,帮助12087名下岗职工、农民工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新建中小学校舍4万平方米,选派100名公办中学教师到缺编严重的偏远农村小学支教。深入推进新农合,余干县参合农民达69万,参合率全市领先。新增城乡低保对象7806人,月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了50元和25元;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16所,总面积达19850平方米。投资6662万元建成了面积达4.3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588户中低收入家庭已搬入新居。完成了24条里弄小巷的道路、照明、绿化改造,硬化城中村道路10万余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
教育学校
- 学校一览表
实验小学 | 余干二小 | 余干三小 | 海尔希望学校 | 余干五小 | 余干六小 | 玉亭镇中小 | 洪家咀中小 |
白马桥中小 | 杨埠中小 | 峡山中小 | 黄金埠中小 | 社庚中小 | 大溪中小 | 九龙中小 | 禾斛岭中小 |
枫港中小 | 禾山中小 | 江埠中小 | 三塘中小 | 金山咀中小 | 大塘中小 | 东源中小 | 瑞洪中小 |
新生中小 | 梅溪中小 | 康山中小 | 古埠中小 | 梅港中小 | 石口中小 | 鹭鸶港中小 | 乌泥中小 |
古竹中小 | 信丰中小 | 东塘中小 | 南圩小学 | 爱心小学 |
余干中学 | 余干二中 | 余干三中 | 黄金埠中学 | 信河中学 | 瑞洪中学 | 石口中学 | 中山农中 |
社庚农技校 | 洪家咀初中 | 玉亭学校 | 龙津初中 | 大塘初中 | 白马初中 | 杨埠初中 | 峡山初中 |
五雷初中 | 上洪初中 | 黄埠镇中 | 梅港初中 | 董家店初中 | 社庚初中 | 邓墩初中 | 九龙初中 |
大溪初中 | 枫港初中 | 禾山初中 | 江埠初中 | 山背初中 | 三塘初中 | 新桥初中 | 管枥初中 |
东塘初中 | 瑞洪镇初中 | 新生初中 | 湾头初中 | 西岗初中 | 梅溪初中 | 康山初中 | 古埠初中 |
黄岗初中 | 鹭鸶港初中 | 三湖农中 | 乌泥初中 | 古竹初中 | 湖滨学校 | 东源初中 | 禾丰初中 |
新时代学校 | 蓝天实验 | 蓝天中学 | 中英文学校 | 乌泥创新学校 | 凌云中学 | 同创中学 | 华堂学校 |
沙港初中 | 育才学校 | 清华学校 | 前程学校 | 怀远中学 | 东山学校 | 诚信初中 | 爱心实验学校 |
瑞洪镇私立高级中学 | 余干县黄埠雏飞双语实验学校 | 春泥实验小学 | 余干县黄埠明珠小学 | 余干县黄金埠镇浪花实验小学 | 余干县华南职业技术学校 | 余干县私立琵琶洲小学 | 余干县古埠兴华小学 |
余干县古埠九都小学 | 同辉小学 | 启航小学 | 金星小学 |
交通运输
周边有南昌、景德镇两个机场,有浙赣、皖赣、鹰厦、京九四条铁路,有上海至瑞丽、北京至福州、济南至广州、南昌至德兴四条高速,县境有206、320、昌万公路等国省道通过。余干县已基本形成铁路、高速、水运、出境通道与县乡公路配套健全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城至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周边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经南昌乘航班去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大城市2小时之内可抵达。
风景名胜
余干风光秀丽,独特的山水风景和动人的历史传说,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水乡风情。有“古代水上战场、今日候鸟天堂”的鄱阳湖景区,有松海环绕、碧波荡漾的木溪水库,有显庐山之秀的东山岭,兼西湖之美的琵琶湖等名胜景点,令众多慕名来访者倾倒陶醉,流连忘返。文物古迹有乘风亭、忠臣庙、昌谷寺、中桥、润溪大桥、下枫桥等七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d.aap5.com/20230209/t019217370dab03fcb0.jpg)
东山岭
东山岭位于县城中心,面积0.11平方公里,海拔56.2米。山上东有峰,状如羊角,旧名羊角山,又名羊角峰。唐天宝六年(747年),敕改为余干山。宋时以山平地崛起,巍然如冠,得名冠山。明知县古青高改羊角峰为龙角峰。清时以山居县治东,称东岗山,俗称东岗岭。建国后,改名东山岭。
山东峰羊角峰,相传古有梁肃王恺别业,久废。峰上多奇树怪石,前瞰市湖。北宋文学家杨亿誉为天下绝景,谓:“长洲茅屋,曲水渔罾,楼阁差参,峰岚远近。或白云,或返照,或残雪在树,或微雨弄晴,朝暮掩映”。羊角秋风为“干越八景”之一。今羊角峰上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旁巉岩有纪念亭、浩气坊。亭下巨石重叠,为唐陆羽茶灶。明《一统志》载:“羽尝品越水,故居思禅寺,凿灶煮茶。”仙人茶灶为“干越八景”之一。中峰略低,空旷处新辟花圃。南侧稍下为东山书院故址,即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并注《离骚》处,今建县委招待所。东旁干越亭,为历史名亭,有唐刘长卿、张祜,宋米芾、王十朋等名家留诗。北面山腰绿荫深处,有烈士公墓。西峰之巅有龙池,池水渗自山崖,久旱不竭。相传朱熹曾临池洗砚,并取池水磨墨作书,故亦称墨池。每当晴夜,皓月临空,池水熠熠,平静如镜。龙池夜月为“干越八景”之一。池畔有乘风亭,南宋枢密使抗金英雄张浚尝携子登此游览。西侧山腰,新建电视差转台。环山公路经此蜿蜒上山。东峰东南侧及中峰南北两侧均有石级上下。
东山岭崛踞城中,梅岩、冕山,翼然对峙。山上树木葱茏,怪石嶙峋,亭楼参差,石级盘桓。登高远眺,西北庐山隐隐在望,鄱阳湖烟波浩渺;东南层峦迭嶂,丘陵起伏。信河如练,白帆点点。近郊沃野无垠,公路纵横。南瞰市湖,碧波荡漾,琵琶洲楼台林立,长街伸展,店房栉比。以东山岭为主体的“干越八景”,历代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登临揽胜,骋怀赋诗。
明进士叶应震有七律《咏干越八景》云:
东山岭
云飞冠冕山横翠,春涨琵琶水续弦;
书烛分来茶灶火,渔歌吹出市湖烟;
龙池夜月清堪掬,昌谷僧钟又耳边。
憩园
憩园位于东山岭南麓通琵琶洲的曲堤上,和东山岭中峰的干越亭遥相呼应,于1997年建成向游人开放。
憩园设施为仿古建筑。园长不足一里,宽不过数丈,然布局合理,亭台、茶馆、歌轩、水榭,精美绝伦;拱桥曲廊,花圃草坪,石椅石凳,随地赋形;青松翠柏,云杉棕榈,女贞文竹,奇花异草,点缀其间。园中曲径小道,用花冈石铺成。两侧置石栏铁链,既给游人以安全感,又不失园林装饰情调。堤下湖面宽广,视野开阔,清风送爽,微风鼓浪,铿然有声,恰似琵琶玉韵。亭廊轩榭间,石刻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耐人咀嚼。书法功底深厚,遒劲有力,或楷或隶或篆,书香拂面,文风馨然。正是:“眼前风景道不尽,芳渚春色畅神思”。
憩园大门,紧挨沿湖路,面向东山中峰,为仿古式牌坊建筑,钢筋水泥构架,重檐庑殿顶,四柱三门,高约6米,宽约9米。门旁庑房错落,白粉墙、琉璃白簇拥着大门。正门一幅楹联云:“市列琳琅车水马龙开闹市,湖光潋滟云章履绮簇平湖”,坊额正中为镏金、颜体楷书“憩园”二字,镶以彩色霓虹灯管。大门及园中亭廊,轩榭房顶均以彩色霓虹管镶边,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五彩缤纷,为县城夜色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门正面,越过宽阔的公路,是一座新建的占地百余平方米的圆形大喷池。喷泉四周有台阶和环形人行道,供游人游览观赏。每逢节日或夜晚,喷泉齐涌,似雨似雾,如诗如画,时高时低,时强时弱,似明珠串串,如彩虹道道,似莲花盛开,如彩绸飘舞,为憩园大门壮色增辉。
李梅岭
李梅岭在县城东南33.8公里处,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390米,为全县第一高峰,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峰。相传白水真人吴丹在此修炼。曾建有清溪观。隐士章嵩故居云峰斋、铁心庵俱废,岭上东有罗汉崖,西有龙泉井,南北有石径上下,沿途凉亭四座,遗址可寻。此山嵯峨雄伟,白云缭绕。岭上林木茂密,古迹繁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余干庐山”之美誉,古今登游者络绎不绝。如今的李梅岭,206国道和景鹰高速公路从旁通过,交通、通讯便捷,从县城前往只需1个小时车程,成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场所 。
李梅传说
李梅岭,古名吴凤岗。约1700年前,魏晋时代的著名道人吴丹来到这儿定居。关于他来此定居的原因,至今在陕西终南山还流传四言十六字的篆语:
孝哉吴丹卓行异人以番而凤 致道之所
吴丹,号白石道人,郦邑(河南安阳)人。据记载,他“少学道,游罗浮、青城诸名山,得吐纳伸缩制炼服食诸术。曹操召拜左奉驾郎,不就。”相传四十岁游终南山,在山上得以上篆文十六字。一生游历天下,当他经番(今鄱阳县)至余干,到余干县南,夜宿一老妇人家,经打听得知该地名“吴凤岗”,大喜,就结茅居住,传说时年已130岁。后名士吴猛、许逊、葛洪、郭璞等每来拜访。传说他一直活到晋义熙四年(408),当时他170岁,八月十五日,命诸弟子把他送到李梅岭南,腾云升仙而去。
应天寺
应天寺,又名梅王殿,位于余干县梅港乡梅港街后的寺臂岭上,距县城约29公里。始建于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间。清乾隆年间两次维修,是为纪念西汉开国大将梅鋗的专寺。相传寺臂岭,山形山形奇异,如睡椅状。西汉梅鋗葬在此地。有风水师说道:此地有天子之气。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梅鋗墓果然有紫气薄天,皇帝急命当地官员截断其脉。故而寺名为“应天”。寺宇背山而建,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构架,单檐硬山顶,前后两进,前低后高,中有天井。内有梅鋗塑像,樟木雕成,高2米余,形象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历史名人
姓名 | 备注 |
---|---|
吴芮 | 汉长沙王 |
赵汝愚 | 宋右丞相 |
余懃、李德裕、赵彦端 | 唐工部尚书 |
李伯玉、张捄 | 明礼部侍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