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莲峰居士

莲峰居士既李唐后主李煜的别号。

李煜(937年沙得饭格―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洲记激陈讲够看要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来自侯。太平兴国三年(978给六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打季导跑片长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360百科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支团找剧,语言明快、形采菜缩物位定双妒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望星世词坛影响深远。

  • 本名 莲峰居士
  • 别称 李唐后主李煜
  • 字号 字重光 号钟隐、莲峰居士
  •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时南唐
  •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简介

  莲峰居士既李唐后主李煜的别号。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来自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李数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360百科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人物评价

  李煜,命运毁在自己手上

  王差屋爱军 《 环球人物 》(2013年第33期)

  历代亡国之君中,南唐国主李煜是经常为人们所提起的一个,这当然不是因为他的政绩,而是因为他的词作。词在唐宋时,是在酒席或者青楼这些握四调章如娱乐场所唱的流行歌。在那个讨顾时代,这种娱乐方式极为流永怀怎似些素行。贵为皇帝的李煜是这种流行音乐的高手,几乎每首词作都会登上"金曲榜"的榜单,绝对称得上首席流行歌词作家。

  躲都躲不开的皇帝命

  李煜是南唐第二任皇帝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古代实行嫡长子继位制,照理说李煜和皇位八竿子也打不着,而且他本人对当皇帝一点兴趣也没有,可命运弄人,越洲速套追求的越得不到,越不想要的,偏偏跑不了。

  本来李煜的大哥、太子李弘冀是王位的铁定继承人。与李煜热衷于文艺不重合朝问同,李弘冀十分英武,曾在抵御别国的入侵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权力欲极强,虽然故特宜照斯操很宁图背印身居太子之位,但主光歌希只守绝对这个整日沉浸于诗书之中的六弟并不是很放心,原因就是李煜手握许的"帝王相"。

  据《新五代史》记载,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丰额,是说他天线怕案庭饱满,额头宽大;骈齿,是说他的牙齿长得参差不齐。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他长了"一目重瞳子",这就麻烦了。一目重瞳,就是一只眼睛有两个瞳仁,从现代季单速致背进钟带风出短医学角度看,这是由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而形成的,但古时的人们却把这他团状宗找几益蒸获选高看作是"帝王之相"。依据是,五帝之一的舜就是"一目重瞳子",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如此赶盾送候愿若声起。这副长相成了李弘冀的心病。为避免成为大哥的眼中钉,李煜只好远离权力,一头扎进艺术的世界里。

  李煜有非常优秀的艺术基因,他的老爸李璟就是一个文艺"发烧友",书法和诗词的水平都相当高,写过"小楼吹彻玉笙寒"这种优美典雅的名句。李煜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音乐、书画、诗词,样样精通。为了表示自己无意皇位,他醉心于诗书与山水之间,绰号"钟隐"、"莲峰居士",最高理想就是当个渔翁:"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如果按照这样的人生设计走下去,李煜的生活本来可以过得非常平静,把艺术当做生活的调味品,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然而,一个意外却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大哥李弘冀突然死了。起因是他们的老爸李璟曾说过自己去世后,皇位将"兄终弟及"的话。李璟的弟弟叫李景遂,是李弘冀的最大竞争者。李弘冀想来想去,索性找了个人,把自己的叔父给毒死了。自此,他竟夜夜不能安睡,一合眼就是李景遂那张狰狞的脸,把他吓得魂飞魄散,没几个月就死了。

  叔父李景遂挂了,大哥李弘冀也去了,前面的几个哥哥也早就夭折,老六变成了老大,李煜当皇帝的命躲都躲不掉。961年,李煜被册立为太子,这一年8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继承了皇位。因为当了皇帝,他特地把自己的名字由"从嘉"改为"煜",意思是他今后将要像太阳一样,把光辉洒遍他的土地和人民。

  天生一个多情种

  一个充满艺术情趣的人,往往感情生活也十分丰富,李煜也不例外。但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却只有两个女人。

  李煜的第一任妻子是南唐元老周宗的女儿,名字叫周宪,后世称她为大周后。这实际上是一桩政治联姻,幸福不幸福全凭运气。不过,李煜的运气相当好,周宪不仅人长得国色天香,而且才艺非凡。史书上说她精通诗书,棋艺精湛,而且擅长歌舞,能弹一手好琵琶。她曾经在李璟的面前弹奏琵琶,李璟听了以后佩服不已,把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琵琶--焦桐琵琶赐给了她。她还是一位时装和发型设计师,曾设计"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人人仿效。

  两个人一经碰撞,便擦出了炽烈的火花,经常是一个弹琴,一个填词,不仅是生活上的知己,更成了艺术上的知音。有时周宪回娘家探亲,李煜就急得如坐针毡,为减相思苦,他就拼命地填词:"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李煜当了皇帝后,他们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经常在皇宫中导演各种歌舞大片,甚至领衔主演。一个雪夜,李煜和周宪在宫中喝酒听歌,有了几分醉意的周宪拉着李煜要他跳舞。李煜笑着说:"你要是能写一首新曲子,我就按照这个新曲子来给你跳。"周宪一点也不含糊,拿起纸笔,边哼边记,眨眼间一首《邀醉舞破调》就新鲜出炉了。李煜当即就踏着周宪弹奏的韵律,翩翩起舞,引得一片叫好之声。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周宪曾凭借盛唐时期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残谱,成功将其复原。《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所作,安史之乱时,曲谱散落到民间。李煜一向有搜集图书的爱好,无意间得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残本,周宪发挥了音乐方面的过人才华,边弹奏,边把它记下来,完成后交给乐队演奏,果然非常动听。从此,《霓裳羽衣曲》就成了南唐宫廷中歌舞演唱的保留节目,常常让李煜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又回到了盛唐一般。

  可惜好景不长,964年,周宪得了重病。虽然后宫美女如云,但李煜大部分感情都放在了周宪身上,《南唐书》说是"宠嬖专房"。周宪病了以后,李煜十分着急,每天早晚都要过问周宪的饮食情况,药一定要亲口尝过才给周宪喝,甚至还衣不解带地在病床前连续守了几个夜晚,表现得如同现代的一个模范丈夫。可没两天,温馨的时光就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而烟消云散。这个人就是周宪的亲妹妹--周嘉敏,后世称之为"小周后"。

  周嘉敏比周宪小14岁,小时候经常到宫里玩,只不过李煜从未把这个黄毛丫头看在眼里。可时间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转眼间昔日的黄毛丫头变成了倾国倾城的大美人,让李煜着实震憾了一把。一场新的恋爱开始了。两个人"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私下约会时,"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就在两个人爱得一塌糊涂时,躺在病床上的周宪察觉了这个秘密。她心中非常愤怒,"至死面不外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不幸的事发生了,周宪最喜爱的二儿子仲宣意外身亡。仲宣特别聪明,记忆力过人,也特别招人喜欢。当时,4岁的仲宣在佛像前玩耍,一只猫把佛像前的大琉璃灯碰翻掉在地上,他因受到惊吓夭折了。如果说李煜的背叛是往她的心口戳了一刀,那么宝贝儿子的死,就是连她的心都给挖走了。

  临终前,周宪选择了原谅,平静地与李煜告别说:"我十分幸运嫁给你,并得到你的宠爱,到如今已经10年,世间没有女子能享受超过我的荣耀了。遗憾的是,我的孩子死了,我自己也要死了,没有办法来报答你对我的恩德。"

  周宪的死给多情的李煜以沉重的打击,史书上描述他伤心痛苦得瘦了一大圈,骨头都耸出来了,必须撑着拐杖才能站立起来。命运似乎还要给李煜一些惩罚,在周宪死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钟氏圣尊后也死了。李煜很孝顺,按照礼仪,他必须守制3年,就是3年之内不能举办歌舞活动,当然也不能谈情说爱。他和周嘉敏的婚事,也暂时搁置了起来。

  爱妻早逝、幼子夭折、母亲亡故,接二连三的重击让李煜一度沉湎于佛教,但他毕竟是一个多情种子,守制期满后,他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迎娶周嘉敏,并效仿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来了个"花屋藏娇",在周嘉敏宫里的墙壁、台阶、窗台上全插满了鲜花,还亲笔题写了一个"锦洞天"的门匾。

  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

  李煜幸运地当上了皇帝,但他这个皇帝当得又非常不幸。一方面因为他实在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李煜急急忙忙地上了一道《即位上宋太祖表》,以臣属自居,大举进贡,目的是保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惜宋太祖的回答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面对李煜的绥靖妥协,不少文臣忧心如焚。大臣潘佑是南唐的第一笔杆子,他就没少劝谏。有一回李煜写词歌颂他和周嘉敏的浪漫生活,并叫身边的才子们也来几首助兴,潘佑提笔写道:"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意思说南唐在江北的半壁江山已经拱手送人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对于这样的进谏,李煜多是装聋作哑。等到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时,潘佑一连上了7道奏书,把朝中大臣挨个批了个遍,言辞非常激烈。李煜不为所动。潘佑急了,第八道奏书又到了,以前是骂别人,这次干脆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李煜。他说:古代桀、纣等昏君是自己乱搞,把好好一个国家搞到要败亡的境地;而陛下你呢?是听信了底下人的那些胡言乱语,把国家搞成这种模样,我看你连桀、纣这些昏君都不如。我不会再跟你这个亡国之君干了,你如果认为我有罪的话,就杀掉我好了,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李煜的脾气再好,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谩骂,索性成全了潘佑的"死谏"美名,其他人就此噤若寒蝉了。南唐老臣韩熙载本是北方贵族,因战乱避难江南。他本来是主张抗战的,但一看潘佑死了,明白李煜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李煜对他一直有所忌惮,他就伪装纵情声色想逃过去。李煜派顾闳中到韩熙载家看一看真实情况,一看不要紧,一幅名画诞生了:《韩熙载夜宴图》。

  当时南唐朝廷上上下下,只有一个人让宋太祖顾虑。这个人叫林仁肇,算得上南唐第一良将,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于是宋太祖亲自出马,又当导演,又当演员,玩了一把反间计。

  971年,李煜派遣他的弟弟李从善到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朝贡,宋太祖顺势将他扣作了人质。有一天,宋太祖派人请李从善进宫,两个人边走边聊,进到一座挂满了画像的屋子。宋太祖漫不经心地指着一幅画像说:"这个人你认识吗?"李从善一看,吃惊地说:"他怎么有点像我们的林仁肇将军啊?"宋太祖哈哈大笑,说:"对,正是他。告诉你吧,他已经投降了,先送这幅画像来给我做个信物,我连他的住宅都安排好了。"李从善默然无语,内心却急出了火,回去后赶紧派人把这个情报送给了李煜。

  李煜开始并没有相信,可这件事却给了嫉恨林仁肇的那些将领一个借口,趁机攻击他早有反心。李煜的耳根子软,听得多了,也就信了,一狠心,派人把林仁肇悄悄地毒死了。就这样,在南唐最需要军队保卫时,他却自毁长城,杀了最勇敢、最善战的虎将。

  974年,宋太祖吹响了对南唐的进攻号,北宋军队势如破竹。第二年,金陵城破,李煜投降,正式成了亡国之君,自此有了"李后主"的称谓。在被仓惶押解至汴梁途中,李煜也不忘填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苍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他明白,自己繁华逸乐的帝王生涯算是结束了。

  千古绝唱《虞美人》

  李煜被押往北宋京城,他住的地方是宋太祖亲自选的,而且还翻修了一下,院子里种满了梧桐。现在开封城西北角的西城墙外,有一个叫逊李唐庄的村子。"逊李唐",就是囚禁南唐后主的地方。宋太祖赦免了他的罪行,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千牛卫"是负责保护皇帝和王公贵族的侍卫,当然不可能真的让他去带兵,而"违命侯"更是一种黑色幽默了。

  李煜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但温和不等于没有自尊。现在到了宋太祖的屋檐下,只有低头的份,苦闷之下,酒成了他最亲密的伴侣,喝起来就是通宵达旦。他在《乌夜啼》里说:"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因为酒的需求量太大,宋太祖一度担心李煜会醉死,下令停止供应。李煜就打报告说:"没有酒,我这日子怎么打发呀!"宋太祖一想也是,便又恢复了供给。

  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在这极度的痛苦中,李煜开始了他的"词帝"之路。后世把他的词分为两部分,前期的词不过是些"伶工之词",多是男欢女爱、风花雪月,顶多算言情,难登大雅之堂。后期的则是"士大夫之词",即以思念故国为主,抒发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故而艺术成就最高。月夜,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溜达,心情凄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半夜惊醒,听见窗外的雨声,他才意识到,重回故国也只不过是一个梦。"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宋太祖赵匡胤离世后,李煜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登基的宋太宗赵光义表面宽容,内心却十分龌龊,他早就看上了美貌的周嘉敏。宋朝有风俗,就是每逢节假日和纪念日,有封号的官员太太都要进宫参拜皇族成员。趁着周嘉敏到宫中请安的机会,宋太宗"临幸"了她。最为变态的是,他居然还命令画工将现场情景给画下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宋太宗赵光义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故云"熙陵"。

  生不如死的周嘉敏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了李煜身上,大吵大骂,要不是自己的男人无能,她怎么会遭如此奇耻大辱呢?面对此种情况,李煜也无能为力,只能弱弱地提醒她一句:"你能不能小声一点,这又不是在咱家。"然后写一些悲凉的词:"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有一次,南唐旧臣徐铉去探视李煜。李煜话里有话,责怪当年徐铉排挤同僚,造成栋梁损失,哀叹道:"当初我错杀潘佑,悔之不已。"宋太宗听说之后,勃然大怒,认为他有回归故土、卷土重来的志向。

  978年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恰好是李煜的生日。他举办了一个小型宴会,让乐工们演唱了自己刚填的一首词,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一听这首词大为光火,于是以祝贺生日的名义,赐了一壶御酒给李煜,还命弟弟赵廷美亲自送去。赵廷美是李煜的忠实"粉丝",两个人关系很好,毫无心机的李煜在他走后,就喝下了这壶酒。不一会儿,李煜的肚子就剧痛起来,最后整个身体弯曲得像一张弓。原来宋太宗在酒里下了一种叫"牵机药"的毒药,据说,这种毒药实际上就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死后的形状就和古代绷起的织布机相似。

  南唐最后一任皇帝李煜就这样去了,死时年仅42岁,被葬在了洛阳邙山。不过结束的只是他的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而他的艺术生命,却在中国文化史上永远高傲地活了下来,他的那些"流行金曲",至今还拥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