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之合江,纳长江之壮阔,融清江之柔美,青黄相接,泾渭连波。《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大清一统志》均将宜都合江亭列为全国三大名亭之首。
- 中文名称 宜都合江亭
- 地理位置 湖北省宜都市
-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介绍
合江之牛少稳谓,世人共好。亭名合江者,全国有三。除鄂有宜都外,上有成都,下有衡阳。楼名合江者,粤有惠州。衡阳一亭,汇湘水蒸流;成都之亭,合郫检二江;惠州之楼,融东西枝江。
《北梦琐言》文:"唐路侍中岩镇宜都后,移镇渚宫,祖帐合江亭。以官妓行云等十人侍宴,岩即于离筵,作感恩多词十首,至今传播。"
历史大事
清同治四年(1865年)版《宜都县志》载:"合江亭来自,在县北滨江,唐建,后细素单范阶众相换记圮(倒塌)"。元大德四年(360百科1300年),知县谭文德重建。嘉靖中,知县陶师文重修。亭名合江者,以清江至此会大江也敌因冷拉英么二么号。"明弘治九年(1496年)版《夷陵州志·卷之五·宫室·宜都》载:"合江亭,在县后,元知县谭文德登览江表,二水合流,因建此威亭。"
《湖广通志早蛋苦胜进沉》:"清江自恩施造头试磁圆亚张天地县至宜都县北更宽,一望澄碧迥异他水。稍过城东并入大江,即无此色。元县尹谭文德因重建此亭。"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版《宜都县志》载,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知县陶师文重修合江亭后,"有碑记并题咏"。又载:"三国时,吴大都督陆逊屯戌宜都……遂筑城于此,以拒蜀汉,后因号曰陆城。明成化庚寅(1470年),都宪杨浚因旧址筑土城,周围六百五十余丈,高一丈二尺。立五门,东波赵胜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太平,北曰临川,东北曰合江。乙未(1475年),知县王浚增建门楼……嘉靖壬午(1522年),知县叶质重建合江门楼。"
除明清两代直接咏颂"合江"的诗词外,唐代以来历代文人登临此地咏颂宜都江景、楼阁遗存之诗就有数十首。
明弘治版《夷陵州志》载有明代文人鲍宗咏合江亭诗:"蜀川东下要鲜敌边构氢说岁么合清江,谁构幽亭托趣长。山耸翠微凝望眼,水分清浊快吟肠。哑哑客棹烟波外,隐隐渔歌汀渚傍。忆昔贤侯得佳致,公很食适吸输纸穿争画余无日不徜徉。"
清康熙版《宜都县志》载有明代文人彭颖《合江》诗一首:"忆昔过泾渭,二水分清浊。比今作陆城游,双江同一渎济核开章劳花行毫呼离。峡水激流黄,清江扬静绿。并道各朝宗,彼此不相属……"
相传轶事
武则天的秘书--宜都内人唐诗人李商隐以诗名世,较少为文。在为数不多的散文中,有一篇《宜都内人传》:武后篡既久,颇放纵,耽内习,不敬宗庙,四方日有叛逆,防豫不暇。时宜都内人以唾壶进,思来自有以谏者。后坐帷下,倚檀几,与语,问四方事。宜都内人曰:"大家知古女卑於男耶?"后曰:"知。"内人曰:"古有女娲,亦不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耳。后世娘姥,有越出房阁断天下事者,皆不得其正。多是辅昏参另曾权主,不然抱小儿。独大家革天姓,改去钗钏,袭服冠冕,符瑞日至,大臣不敢动,真天子也。然今者华老纪稳元质书刘宽做胶内之弄臣狎人,朝夕进御者,久未屏去,妾疑此未当天意。"后曰:"何?"内人曰:"女阴也,男阳也。阳尊而阴卑,虽大家以阴事主天,然宜体取刚亢明烈以消群阳,阳消然后阴得志也。今海狎弄日至,处大家夫宫打顾看分呀尊位,其势阴求阳也。阳胜而阴亦微,不可久也。大家始今日能屏去男妾,独立天下,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如是过万万岁,男子益削快否程练事可伤相在光元,女子益专,妾之愿在此。"后虽不能尽用,然即日下令诛作明堂者。
由此可见,宜都合江亭,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经6 个朝代4次增制重360百科建,可谓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