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望罗浮

《望罗浮》是清代诗人翁方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液起想加表可长前两联写望中的罗浮烟霭序物领制最迷蒙,第三联写山中的飞瀑与幽泉,尾联的议论带出斜晖中峰峦的美色。

全诗以现实的感受与想像的景物相结合,形象鲜明。诗句运用夸张、白描的手法,含蕃地赞美罗浮之景观。

  • 中文名 《望罗浮》
  • 作者 翁方纲
  • 作品出处 《复初斋集》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 清代

原文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①。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②层泉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 半面③尽斜晖。

  【注】①钓矶:钓鱼台。②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③半面:山的西面。

赏析

  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来自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德团行色彩之美。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译文

  遥望轻雾笼罩的罗浮山,朦朦胧胧,隐约可见山脚的几处人家和钓鱼台。凝神之际,寺院钟声突然敲响,打柴人经常穿行的山路在视线中也似有还无了。再看罗浮大大小小的四百多座山峰上的清泉,倾泻而下千丈之高,激起的水花似翠玉飞溅。可是,我跟谁去参悟这如画美景中的奥秘呢?那西山已经全被晚霞覆盖了。

作者

  主词条: 翁方纲

  翁方纲,1733年生,1818年逝世,顺天大兴(来自今属北京市)人。清代书法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乾隆仍行品没孩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长于考证金石,富藏书。集渐什另视圆诉酸到随长对书画、金石、谱录、诗词等艺,靡不精审,其书法尤名震一时。书学欧鲜殖延害胡委青领城、虞,谨守法度。尤善隶书,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有以其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覃溪以谨守法度360百科,颇为论者所讥;然其小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庵所能到也。"著有《两汉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石州诗话》等。《苏轼论书跋语轴》纸本墨迹。行书。凡5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08字。纵130.5厘米,横30.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翁方纲学识广博,田呀课钢讲背活材修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此行书轴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使这幅作品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风范。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因此,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批松京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很沙单胜井味燃专游把飞灵活的用腕。综观此作品,运笔沉酣,墨色浓厚,式左除笔划丰满,筋劲骨健,妙得神韵,是他的精品之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