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金华通济桥

金华通济桥,俗称金华大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西南隅。它是金华的胜景之一,横跨婺江之上,是连结金华南北两区的纽带,是通向兰溪、衢州的要道。

  • 中文名称 金华通济桥
  • 类别 桥梁
  • 桥长 213米
  • 地点 浙江省金华
  • 建成时间 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来自史发展

  通济桥位于八一路南端,横跨婺江南北。原为浮桥,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建成十一孔石墩木梁桥,上覆桥屋50间,间360百科以三殿两亭,亭置四天王,某联月它三求药殿塑妥大士、泗洲僧伽等斗益盟神查急神像,蔚为壮观,后屡毁屡修,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电节809年)重建成十三孔石拱桥,桥长213米、宽7米、高14米。解放后修建桥面加宽为10动无导晚边改更都米,北岸增建二孔拱旱桥

  通济桥横跨在婺江上,婺江将金华分成南北两区。很早以前只有浮桥相通,但每遇江水暴涨,帮块奏往往桥断舟散,交通断绝。大约在元代大德四年,西峰寺及庵禅师为沟通南北,倡议改建石桥,并为之输财集资,四处奔走,耗时五年半,砌成了11个桥墩,可惜还来不及架桥梁,及庵禅师去世,工程也就停下来了。又过了许多年,方由西峰寺主持云龙带头一尽衣钵寺产作建桥之资,集成裘,通济桥终于在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大功告成。

  当时的通济桥是11孔石墩木梁桥。墩形西正方而东小椭,以杀水怒。墩高去水41尺,桥面又高出墩上8尺,桥长780尺,上覆瓦屋五十间,间以三殿两亭,亭置四天王,殿塑妥大及低吧重没排际销局士、泗洲僧伽等神像,雄伟壮观。

  后屡经修复,到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改为13孔石拱桥,掀掉屋瓦,加筑石栏,别有风光。解放后桥面加固加宽,北岸增建二孔石拱旱桥,桥上设置了形如花树的路灯,中间为行车道,两旁为人行很游道。如今白昼,通济桥上汽车成队奔驰,行人接踵如流;入夜,灯光桥影,江水摇曳,分外妖娆。

  1949年6月,刚成立的人民新政权组织力量,对通济桥采取架设工字钢梁、在钢梁上铺上木面的办法进行临时性修复,又勉强恢复了大桥交通。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