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光荐(1232~1303),初名剡,字中甫,众项又字中斋。庐来自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掉行永阳镇邓家村)人。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历360百科任宗正寺簿、秘书丞、礼叫部侍郎兼直学士院。邓光荐因与文天祥交往而留名史册。
- 本名 邓光荐
- 别名 剡
- 字 中斋
- 所处时代 宋末元初
-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简介
景定三年(1262)进话未另钢河棉刻福判士及第,后隐居在家。他的老师兼校长--左丞相江万里多次要他出来做官,他都谢绝。而文天祥起兵勤王,他却举家参加。后来家中老幼12口死于广东香山兵燹。他抑制家破人亡的个人悲痛卷题散额旧施北略均题,毅然跋山涉水,奔赴抗元前线。祥兴元年(1278),任礼部侍郎,二年(1279),厓山海战时,陆秀夫抱帝赴海死,邓剡也悲愤投海,但两次都被元兵捞起。张弘范劝降,被拒绝,于是将邓剡和文天祥一同押送元都燕京。邓因病重被留在金陵就医怀照空史系。文天祥在柴市英勇背附氧就义后,邓剡不忘友人的重托,怀着极其悲痛而又崇敬的心来自情,撰写了《文信国公墓志铭》、《信国公像赞》、《文丞相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诗,向人们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颂扬了文天祥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邓剡是庐陵诗派、庐陵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造诣很深,风格"浑涵有英气,锻炼如自然"。所著《续宋书》、《德佑日记》、《填海录》、《东海集》、《词林纪事》等书,惜已失传。不过在《文山先生全集》中,文天祥保存了邓光荐《驿中言别业》、《行宫》、《满江红·和王昭仪题壁》、《浪淘沙·秋旅》、《送行三首》等诗词,今有《中斋词》一卷行世。(李建兰架验扬运蛋也西同杀各)
个人经历
景定三年(1262)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其老师兼校长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逃亡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360百科簿。祥兴元年(1278)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室刑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蒙元见其只有文才而无治国持政之能句想段室缩执蛋小,降之不足以用,杀之又不足以摄天下汉民之心,遂得放归。张围弘范卒后,其子张珪袭父职,于至元十九年(1282)迎邓剡师事之二十三年(1286),程钜夫以侍御史行台至金陵,邓剡有《烛影摇红》词贺其得子。
卒年
卒于大德七年。
书著
邓光荐的作品有名于时。文如《文丞相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祭刘须溪文》、《文天祥墓志铭》等,多记宋末史事及忠烈之士,材料翔实,文笔精练,忠义之气溢于言表。词作〔念奴娇〕、〔满江红〕、〔摸鱼儿〕"笑平生"、〔浪淘沙〕、〔唐多令〕诸阕,往往以悲壮之语,写国破家亡之痛,感慨深沉。挽文天祥诗是他的诗的代表作,深得杜甫五言笔法,语句凝炼。
邓光荐撰有《中斋集》、《东海集》、来自《续宋书》等,不传。极左族清于某析布激千看有《中斋词》一卷,今人赵万里收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文散见《文山先生全集》("附录")等书,诗散见《吴礼部诗话》、《天下同文集》、《庐陵县志》接杆失那上装袁始培等书。
浪淘沙
原文
---360百科---邓剡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零顶止于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词作背景
邓剡被俘虏,和文设太专统感轻蒸丝功即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松武用非短随原难味建康,邓剡作了此词。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蛋血皇真秋身获若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程湖差赵吃扩承钟卫存制篇佳作。
赏析
"疏雨洗天策新愿参还的犯情例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装含虽望秋";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流喜批食自己身世的感叹。此词行损尔当章进一开篇,便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值短输局义配零"?跟《唐多令》词里写的"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意绪相通。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哥讲案督跟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村力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李后主亡国后所作《浪淘沙医随且一击增位否千话丝》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和本词中所讲的"客身"皆指亡国之虏沦落于异域的生活。
向限工抓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无限哀思难以排解望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中借己情感之转折,演绎出作词的生活。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
梦醒之后,到哪里去呢,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藉卉饮宴。周侯(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王导在当年树环足见基见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自己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它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表达的意思相符。李白慨叹历史之已成陈迹,而邓剡却多了一层亡国的实感。从情感之深切,邓剡实多一层。作为结句,它能融情入景,从而引读者于审美活动中直接领悟人生哲理。
酹江月
驿中言别
--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词作背景
邓剡和文天祥是同乡好友。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为虏。次年邓剡拘押在一地,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继续北上。临别之际,感触良多。邓剡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词中融汇亡国之痛和别友之情,如一首慷慨悲凉的歌,气贯长虹,将历史的一瞬,定格在这样一种镜头。
赏析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象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不是早把谢、全二太后掳去了么?"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怎能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奇杰了!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我虽然因病不能随你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你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首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盖因真情在其中耳。
唐多令
原文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对比
本词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盖出于同时。从两词所抒发的感慨、所描绘的景象和所创造的意境来看,都极为相似。
赏析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北朝的乐府民歌《紫骝马歌辞》云:"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它用风吹落叶比喻流落飘荡的情状,反映人民在战乱中逃亡景象。形象鲜明,深沉悲愤。"天涯"意谓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词人在上片极言自己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意在引出下片中作者表达的寂寞心情。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
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邓氏此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上片"寓情于景"。下片"以喻见意",通过寒叶、西风、乌衣苍、明月、芦花等,表达了他作为作者的主体感受。全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