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安隐击壤集

又名《余杭七家诗钞》,2011年出版。为当代杭州七家诗词选集。中国文扩衣采刘反曾联出版社 “安隐”,杭州临平古刹名,东坡诗“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即咏此寺,今已不存,聊借之以志所在。乃慰乃心,击来自壤以遣,付会心者一笑。

  • 书名 安隐击壤集
  • 又名 《余杭七家诗钞》
  •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

品简介

  《安隐击壤集》又名《余年定细杭七家诗钞》,中国文联出版社来自2011年出版。为当代杭州七家诗词选集。

  "安隐",杭州临平古刹名,东坡诗"当年陆羽空收360百科拾,遗却安平一片泉"即咏此寺,今已不存,聊借之以志所在。乃慰乃心,击壤以遣,付会心者一笑。

作者简介

  徐育宽,笔名赤舒,徐行恭幼载剧究免未律代万易子,甚得家风。杭州人,东塘退休教师。

  陈国明,诸暨人,现居杭州塘栖镇。退休后痴迷诗践局转拿皇词,有"腹中剩得无多字,专食人间秦火余"句。

  虞铭,字昕泓,号曲营,别号南横。室名"吴钩红豆袈裟斋"。著有《塘栖艺文志》《余杭历代诗词全集》等十余种。

  沈刚,号浮蚁,杭州临平人,尤擅填词。

  张滑首密核华处木怕最健,号燕垒生,居杭州临平。亦擅小说,作品有长篇《天行健》,短篇《活埋庵夜谭》等数十部。

  郁震宏,号郁李子晶川哥反给触益语半。桐乡人。著有《大麻志》、《陈傅良诗集校注》等确实右乱最干极双材多部。

  陶学锋,号芦雪斋,祖籍嵊县,居杭州临平。

图书序

  吾友栖水昕鸿虞君集七人之诗既成,锡之以嘉名曰《安隐击壤集》。七人者,年齿不等,居处又不一,亦不皆相识,惟虞君尽识之。今年春,虞君谓六人曰:取吾七人之诗都为一集,何如?佥曰:善。虞君乃佛时仔肩,复与燕垒张君、芦雪陶君任行人东里之责,六阅月始成,其用心之苦可知矣。

  然则安隐者何?志地来自也;击壤者何?志志也。七人居处不一,何独以安隐名也?曰:从众也,就业玉久粉款医规居胜朝有四人居临平也;安隐者,临平古兰若之名也。或有疑之者焉,曰:"六人者皆今之余杭人也360百科,命以安隐,既闻其说矣;子居麻溪,旧隶德清,今属桐乡,而冠以安隐,其义何居?"曰:"昔者临平之诗人,有东湖十子之目,而吾乡徐芳谷先生与焉,然则拙诗之以安隐名也宜矣,这三苏入异成我火又奚疑焉?虽然,余不能诗,附骥而已。"

  书成,虞君不以余浅陋,俾题其首,辞不获,一月无以应,比来新安,公家事了,操笔欲书,将下复止,累日不能得一字,而虞君书来,谓是集且付手民氏矣,乃撰数百字,略识颠末,且以解或人之疑,急就之章,言之无文,聊以塞责而已。庚寅仲秋麻溪席羊居士郁震宏识于新安之藤溪。

后记

  读了燕垒生、郁李子等人的诗挥六般结手门词后,看到了一些彼此血液中流淌着相同的东西。打倒孔家店后很多年,庄周成了我们身上最深的印记。在早早的感知天命、放弃腐鼠之后,或曳尾涂中、或荷锸桃下,这是一个读亲验怕妒生长书人的无奈,却不改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在一次餐聚中,燕垒生说:我们的选本就叫《安隐击壤集》。大家都记得在上塘河北岸的安隐寺,那个造于唐代的安平经幢,一千年来曾经热并集局厂愿属更米延际是临平镇的地标。六十年前,在安隐寺的原址上建造起了一座大监狱,唐代的石经幢也被拆除。作为人文精神象征的安平泉也已荡然无存,不知是暂时隐于地下,还是早已渊源枯竭低买背女高各展治红增。沧浪之水,不管你洗还是不洗,它都在那里,或清或浊。在距离安平泉不远处,在那充满着喧哗与骚或旧超巴秋治则输动的世界里,有一群痴人,仍独自说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在孤独中坚守、在孤独中执著,是他们的理想国。

  虞铭 书于临平曲营算宣步湖精舍

目录

  徐育宽《赤舒诗钞》

  陈国明《九早操掌站额候获思堂诗钞》

  虞 铭《曲营诗钞》

  张 健《燕垒生诗钞

  沈 刚《浮蚁诗钞》

  郁震宏《承业堂诗钞》

  陶学峰《芦雪斋诗钞》

评论

  李保阳《相看千载贤竹林》

  --《余杭七孔父最剂就家诗选》读后

  中国以突极律罪盾是个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最卓绝之处,是发明了诗歌,能让我们在欣欣得意的时候、惆怅落寞的时候、仰观山川虫鱼的时候、俯察个人得失的时候,唱出一己的得失寸心。但诗歌又是个精英化的民族文化载体。若干年前有人倡导"一夜成诗三百首"或者"全民皆诗人"谁历乐看感钱套理相粮热,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是圣洁诗歌的堕落,只是全民族的暂时失忆和精神错乱。后来当诗歌暂时得到松绑,"文学青年"竟成为一时颇为时髦的身份代名词。如今当我们谈起那个时代来,汉却早策界身由老念击阻仍有大回前朝的感叹。时隔三十余载,当诗歌再次沦落蝇营人生的背后时,看到七位余杭人的诗集,竟然让人感动不已--这不是做作,我们试想一千七百年前那个时局动荡而文化昌盛西晋,那七位神仙般的高士,不就是在潺潺流水的竹林边共间功服则刻击思儿命饮高唱吗?不同的是,千载而下,竹林水边易为安隐寺旁而已。如果我们不以死于古人笔下之嫌和不合时宜的酸腐来苛责这七位余杭布衣诗人,那么他们的喁喁吟唱,的确是喧嚣时代一道雅致的山林风景。

  薄松涛《读安隐击壤集》

  谁道风骚见式微,天涯芳草总菲菲。白头不惮捻须苦,青鬓常忘枵腹饥。忧乐心河流赤县,恫瘝泪雨滴缁衣。期安欲隐真无奈,击壤声声未息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