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中国古代王爵封号。汉、唐、五代十国、辽、宋、元、明、太平来自天国都封有宁王。其中较著名的有两位,分别为明初代宁王朱权和四代宁王朱宸濠。一般史书、小说、音影视剧中提及的宁王,多为后者或以其为原型,如《唐伯虎点秋香》、《机灵小不懂》等。另外,在《周书·大诰》中,也以宁王来称呼周文王、周武王。
- 中文名称 宁王
- 主要成就 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
- 年代 唐、辽、宋、元、明、太平天国
- 明初代 朱权
- 四代宁王 朱宸濠
周代
宁王谓开国受命之王。多知体化指周文王、周武王。《尚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孙星衍注引郑玄曰:"受命曰宁王。"孙星衍疏:"郑注见《书》疏,云'受命曰宁王'者,《君奭》云'惟宁王德',郑注云'宁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诰》云'周公谓文王为宁成王亦谓武王为宁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说,宁王指文王,"宁"当作"文"。来自参阅曾运乾《尚书正读》。
唐代
李宪
李宪基垂然均演延现简式划校,唐睿宗李旦长子,本名李成器,李旦登基后为太子,但浓执协福督境参可特不其弟弟李隆基因为特简决粒祖政变帮其父李旦夺权,功劳及声毛切渐频传整望很大,于是李宪把太子位让给了李隆基,封宁王。善音律。死后,被唐玄宗李隆基封为让皇帝。
李琳
李琳,李宪之子,嗣宁王。任秘书员外监,安史之乱时随李隆基出逃一钱查居着华受蜀地,死于至德二年(757年)。
辽代
耶律只没
耶律只没,辽世宗耶律阮之子,母甄皇后为后唐宫人,有姿色。帝从太宗(辽太宗)南征得之,宠遇甚厚,生宁王只没。只没有才情,但命运多舛,封爵多次被夺。(《辽史》曾把"耶律只没"写成"耶律质睦")
宋代
赵元偓
赵元偓(977-1018),字希道,宋太宗第六子。宋真宗继位,先后封彭城郡王、宁王、相王、徐王。天禧二年(1018年)春,王宫失火,赵元偓受惊吓来自而死,年四十二。追封邓王。
元代
孛儿只斤·阔阔出
孛儿只斤·阔阔出,元世祖忽必烈第八子,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十二月封宁远王,封地在今湖南省境内,为金镀银印龟纽王。大德十一年六月己未(1307年7月26日),进封宁王,封地不详,360百科为金印兽纽王。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二月,阔阔出谋为不轨,越王秃剌子阿剌正纳失里许助力,事觉,阔阔出下狱,赐其妻完者死,窜阿剌纳失里及其祖母、母、妻于伯铁木儿所。以畏吾儿僧铁里等二十四人同谋,或知谋不首,并磔于市。
【新元史 武宗】严乱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流宁王阔阔出于高丽。
【元史 仁宗一】皇庆二年(1313年)正月丙午,宁王阔阔出薨。二子;曰薛彻秃,曰阿都曲谈江赤。
孛儿只斤·薛彻秃
孛儿只斤·薛彻秃,元世祖忽必烈第八子宁农数苗套王阔阔出长子。
【元史 英宗一】延佑七年(1320年)四月,封诸王彻彻秃为宁远王。
【新元史 英宗】延佑七年(1320年)四月乙卯,封诸王彻彻秃为宁远王。
【新元史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十一 世祖诸子下】薛彻秃,延佑七年四月形植封宁远王,至治二年(1于真划节散322年)进封宁王。三年七月,入朝。请印。英宗不允。泰定元年,赐福州路永福县一万三千六百有四户,置王傅。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二月凯科,与沙哥坐妄言不道,安置薛彻秃于广州,沙哥于雷州。明年乎松危叫怕或,以燕铁木儿言,赦还。
孛儿承只斤·阿都赤
孛儿只斤·阿都赤,元世祖忽必烈第八子宁王阔阔出次子,泰定三年(1326年)七月辛亥,封绥宁王,赐钞四千锭,给金印。封地在今湖南省境内,为鲜场跟问排危父婷列报做金镀银印驼纽王。后进封宁王。
孛儿只斤·旭很青百历周乐每短项另几灭该
孛儿只斤·旭灭该,元世祖忽必烈第八子宁王阔阔出孙,阿都赤子。
【元史 顺帝六】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二月,己亥,宁王旭灭该还大斡耳朵思,赐金系腰一、钞一千锭。
明代
明代宁藩袭封宁王的有:宁献王朱权、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以及朱宸濠。朱权之子朱磐烒,永乐二年封世子。正统二年薨。以子奠培袭封,追封王,谥曰惠。
朱权
困权液宁献王朱权(13抗划按绿乡亮随在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季棉菜。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朱元璋第十七子,齿序第十六子,卒谥献,又称宁献王。
朱权15岁时,朱元璋为防御蒙古,封朱权于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称宁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次年,继流搞多粉色查哥向映与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进军南京,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前,胁迫朱权出兵相助,并许以攻下南京后,与他分天下而治。经期方犯整肥过四年战争,朱棣打败建杂物思肥假号文帝,夺取了政权,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朱权恃"靖难"之变有功,颇骄恣。朱棣即位后液构汽差虽境,非但只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还将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朱权时年25岁。
朱权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朱权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曾于西山缑岭(今属南昌市)创建道观与陵墓,成祖朱棣赐额"南极长生宫"。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百余种著作中,可归入道家的超过三分之一。其中许多已经失传,但最重要的一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幸而存世。对此书的内容这里不作全面述说,只说其中表达的朱权思想的一些要点。
首先是表达他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道教。在序言中他说:
自有道教以来,三皇建极,五帝承天,其奉道而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备,言奥有未宣,制度有未传,仪制有未正,余乃考而新之,非余则孰能为焉?
长时期来,道教在民间流传,缺少统一的管理和制度与高水平的思想文化建设;久经战乱之后的明初,道教更存在沦落与混乱现象,因此朱权以拯救道教为自己的责任。
"非余则孰能为焉"--如此敢于担当,是什么意思呢?并非是指他的亲王贵族地位,物力财力等,而是他对自己长期学道、修道,信仰之诚和理解之深有着高度的自信:
今是书之作也,若羲驭之出沧溟,果日之破昏暝,可以涤凡尘之俗陋,藻太华之神英。是以驻心灵域,探至道于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枢于紫极。而日尝赜至真之神奥,究造化之枢机,亦有年矣。(《自序》)
他还叙述了历史上"胡夷"对道教的攻击与损害,因此说自己编纂此书是受天命拯救道教的:
太清授以蓬莱玉玺、太阳金符,令余下降人间以匡天道,使振玄风,握灵枢而阐玄化也。于是立勋三界,注名天府,又何伟欤!乃作是书,发天地秘藏之奥,袭日月霄汉之光。彼磷火之纵横,妖芒顿熄;令玄风之普扇,大道开通。使千载之幽阴,重开于化日;继万年之道统,再续于今时,以明吾中国圣人之道焉。(《原道》)
由此可见他对《太清玉册》的撰述自视是很高的。
其次,他对此书的修撰态度极其恭谨慎肃:
于是三沐熏修,质于神明,告于天帝,大发群典,缵类分编,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原道》)
对全书的内容,他说:
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统之始起;仪制之式,器用之备,衣冠礼乐之制,天心灵动之奥,道门仪范之规,立为定制。举道门之所用,皆载此书也。(《原道》)
全书二卷,十九章,汇集了道教义理、源流、经典、神仙、道术、斋醮科仪、典章制度等,非常全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以理论建设为重点,以理念贯穿各章节各个方面。
道教沦落的标志之一是理论之不讲,惟余方术末流。《太清玉册》将《原道》一文冠于全书之首,是有针对性的。《原道》阐说"道"的本质、道教起源和一些相关的根本理念。《开天辟地章》是对"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的阐述;"道教源流章"是对道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历代重要尊神的叙述。《天皇龙文章》是历代道教经典概说与部分经典著录。法咒、设施、服饰、仪轨、制度等的解说。自《干运造化章》以下则是对道教宗教每一章都贯穿着理念和相关说明,当然不免也容纳了许多神活和荒诞不经之说。其中还有对佛教的指斥。有关设施、制度建设各章取自典章和现实生活之外,又有他的许多补充创新体现在南极长生宫的建设中,在《太清玉册》中都有说明,二者密切关联。
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作品和论著多表现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装风流,群书有秘本,莫不刊布之。
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所制作得"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为:宁、衡、益、潞。"飞瀑连珠"传世仅一张,制琴人署"云庵道人"。
朱权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茶谱》,对中国茶文化颇具贡献。
朱奠培
宁靖王朱奠培,为朱权之孙。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世孙的身份继承王位,弘治四年(1491年)薨。奠培是朱权嫡长子朱磐烒的嫡长子。朱磐烒死于正统二年(1437年),后因为儿子奠培继承王位,被追赠为宁王,谥"惠",为宁惠王。
朱觐钧
宁康王朱觐钧,为奠培嫡长子。弘治五年(1492年)袭封宁王。弘治十年(1497年)薨。
朱宸濠
朱宸濠,是宁康王的庶子。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
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赴南京,又引出朱厚照再次平定"叛乱事件",废为庶人,伏诛,史称"宁王之乱"或"宸濠之乱"。自此,宁藩被废除。
后裔
宁王朱权后裔共八支,现分布于南昌各地守祖墓的有几支,另宁王墓朱权有几支后裔于清初被清帝命令来守墓。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山水画大师八大山人朱耷。
太平天国
周文嘉
周文嘉(一作文佳)、郜永宽(又名云官)、汪安钧、伍贵文、张大洲、汪花班(又名怀武)、汪有为、范起发(一作启发),都是两湖人,因有战功,郜永宽封纳王,汪安钧封康王,周文嘉封宁王,伍贵文封比王,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起发都封天将。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夏,江苏、浙江各要地接连失陷,郜永宽等聚守苏州。时守苏州主将是慕王谭绍光,坚决抗战,但郜永宽八人却早存降敌的心,他们的部队,占全部苏州守军四分之三,各人都有独立的指挥权,不受谭绍光指挥。苏州有六个城门,他们守住胥门、阊门、齐门,娄门四个城门。
1863年7月,清朝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所部淮军和英国侵略分子戈登所统的常胜军来犯苏州。敌人攻打不下,采取坚堡从内部颠覆的计策。程学启部将郑国魁与郜永宽旧相识,知他有二心,程学启派郑国魁来诱降。1863年12月2日夜,郜永宽到城北洋澄湖程学启船上,与程学启、戈登、郑国魁会见。他见戈登第一句话就说:"我希望你帮助我"。戈登回答:"要你告诉我怎样帮助你,我是极乐于效力的"。戈登又说:"自从太平天国起事以来,清朝态度已大加改变,他们害怕外国,绝不敢不听我们的话而残酷地对待太平军"。郜永宽见有外国人做担保,解除了对清朝统治者杀降的顾虑,决定投降。他与程学启谈判了投降的方式和条件,程学启满口答应。他回到苏州城,就和汪安钧等六叛徒密商如何行事。
12月4日上午,郜永宽等八叛徒就在慕王殿会议席上刺杀慕王谭绍光,夜开齐门向清军迎降。事详《谭绍光传》。
12月6日正午,郜永宽等八叛徒骑马出城去清军营谒见李鸿章。李鸿章叫左右拿八顶红顶花翎进来给他们,说:"现在做我大清官了,好共立功!"八叛徒洋洋得意把红顶花翎戴上。李鸿章又叫摆酒,宴八叛徒在帐内。坐定,李鸿章假托出巡军,令闭营门,一声炮响,伏兵涌出,立斩八叛徒。
张学明
宁王周文嘉降清被杀后,天王洪秀全于是封张学明为宁王。
1864年三月初三,张学明和听王陈炳文、康王汪海洋、奖王陶金会及花旗利王朱兴隆、平东王翟天凤等自浙北退守,转战浙皖间。
初六,大败清总兵唐义训、道员毛有铭,围徽州。
十三,天京被围多时,天王下旨勤王,无粮成行,自婺源进德兴、海口征粮。
二十三日,攻乐平,被清总兵孙昌国、知县孙鉴所败。
二十八日,攻破弋阳,包围贵溪。
四月十九日,天王洪秀全病死,张学明、陈炳文、陶金会等人想投降,但是汪海洋、翟天凤不肯投降,却汪、翟的部众甚多。张学明等人就不再敢说投降
五月初六,驻军在金溪、东乡之间。
六月初六,天京沦陷,幼天王洪天贵败走广德、湖州。很多部众不知道洪天贵的去向,于是很多人投降。二十三日,汪海洋等被清提督鲍超打败,损失惨重。于是张学明等人就不再忌惮,于七月初一,率部众六万人向鲍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