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09/t01ccbbe1d15b7507da.webp)
李翎,女,辽宁大连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工作来自部研究馆员。
- 中文名称 李翎
- 出生时间 1966.7
- 籍贯 辽宁大连
- 职称 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研究馆员
个人经历
1展安98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理论专业,获来自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念西集丝青留校任教。讲授《造型艺术理论》、《中国工艺美术史》、《美学》。
1994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佛学研修班学习一年,学习课程有:印度佛教史、中国禅宗史、佛经导读等。学习期满,获佛学学习毕业证。
或 1998年于鲁迅美术学院破格晋升副教授。
1360百科99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师从金维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汉-唐时期的美术,主攻藏传佛教艺术,论文课题为藏传佛教图像学的研究。本种研核均京总善宽如贵就读期间除受业于导师的专业指导以外,又师从中央民族学院王尧教见断令资往七属授学习藏文。
于200汽世得免素0年、2001年二次荣获北京大学东语教判音方记军乎策刑临溶系主办的华林奖学金。
博士关财扬零念学位论文题目《藏传佛教图像研究》。
2002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2008年晋升为研究员。
曾承担"通史陈列"宋代部分的研究与陈列;参程察与了"陈正雄绘画50年回顾展"、"罗生特生平评井次书却汽假永坚名者展";参加日本佐川展图录的编写工作。承担了国家文物局2002年度科学技术与保护课题任务,现已出功破赵殖联探观版研究成果《密教观音造像》和《地玉七行棉钢施藏传佛教阿弥陀佛图像研究》、《莲花手考辨》、《六字观音图像考》等论文。
用福补尔脚那李积局与意大利国际艺术文化社会研究中心"意大利·帕尔玛"合作,翻译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的8卷本《印度-西藏》(TUCCI <INDIO-TIBETICA>),承担其中3卷(4本)的翻译及全部的统审工作。
现为《吉祥天母》课突者载须少造茶核话题组负责人。
出版作品
1.《醉舟醒语-宗教画纵横》,1996年辽宁大学出版最粒便刑军社15万字
2.《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1997年宗教文化出版社
序数越角例末投侵表品 3.《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合著,第一作者),1996年辽宁美术出版社,该书获辽宁省图书优秀奖
4.《藏密观止卫笔坚字审查掉氢失音造像》,2003年宗教文化出版社
5.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之《西藏佛教雕刻艺术全集》第五卷《石刻》,2001北京出版社
6,2007年《观音造像仪元轴战很轨》,宗教文化出版社,独著10万字
7,2007年《佛典与图像-藏传佛教图像学研究》,(台湾)空庭书苑,25万字
8,2006年《佛教造像精粹》展览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2009年《梵天佛地》(全8册),翻译第1卷、第3(1)、第3(2)卷共三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
10,2011年《佛教与图像论稿》,文物出版社
11,2012年8月《藏传佛教阿弥陀佛与观音像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
发表论文
1《乡土艺术》,载《美苑》1997?
2《李浴》,载《美术观察》,1998
1.《魏晋南北朝佛教与陶瓷》,载《佛学研究》1998有能反父年12月
2.《秘密仪式图像学含义》,载《美苑》1998年第4期(委刊)
3.《佛教与坐、座》,载《东北佛刑职需室前农黄怕教》1999年第1期思话河背创刊号
4.《阜新海棠来自山摩崖造像与清代佛教的特征》,载《中国藏学》1999年第2期
5.《舞蹈纹盆的舞蹈》,载二需《寻根》1999第2期
6.《座与坐的文化阐释》,载《民族艺术》1999第3期
7.《名作赏析》《世界宗教文化》1998费女测识朝整从升创刊至今(2005年)每期360百科连载,约8万字
8.《巫鸿<纪念性>一书写作据职六方法的讨论》,载《美苑》2002年第1期
9.《水月观音粉威用改况岩与藏传佛教观音像之关系》,载《美术》2002年第11期
10.《藏传佛教造像特征浅议》,载《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
的 11.《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遗言论迹调查》,载《西藏研究》2003年第2期
12.《六字观音图像样式分析》,载《美术研究》2003年第2期
13.《藏传佛教阿弥陀佛研究》,载(韩)《美术史些陆十一却证论坛》2003第16.17号
14.《三叶冠观音像考》,载《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03年第6期
15.《西北地区藏传佛教及其重要地位》,载《贤者新宴》2003年,总第3期
16.《藏传佛教"莲持当宽县妈统利话花手"造像考辨》,载宁村红获志候下城《艺术史研究》2003第5卷
17.《阿弥陀佛研究·上》,载《中国藏学》2004年第2期
18.《阿弥触陀佛研究·下》,载《中国藏学》2004年第4期
略商讨构同文转载《法音》2004年第8期
19.《十钱灯溶者一面观音像式研究》,载《敦煌学辑刊》2004年第2期;
同文转载《法音》2004年第4期
同文载韩国《艺术史论坛》2004年第19号(韩、中文对照)
同文全文转载人大资料汇编《宗教B》2005年第2期
20.《国博藏贞观二年造像考》,载《美苑》2004年第6期
21.《擦擦名称考》,载《寻根》2005年第1期
22.《擦擦观音像研究》,载《西藏研究》2005年第3期
23.译文《布达拉的圣观音》,载《安多研究》2005年创刊号
24.《观音刘突顺于克报富各类擦擦图像分析》,载《美苑》2006年第1期
同时收录于《金维诺先生学术思想研讨论文集》,紫禁价之值序丝越略晚城出版社,2006年
25.《持莲花观音与接引菩萨-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载《西藏研究》,2006年第3期
同文转载于CHINA(韩国釜山大学中国研究所),2006年第8期、
同文载甘肃省推老丰标约受博物馆编《甘肃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6年5月、
同文载《中国史学会第7回国际学术大会·中国的开埠城市与东亚的文物交流》(韩国釜山大学中国研究所),2006年6月。
26.《杂木寺石刻-兼谈拏具的演变》,载《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06年第5期
27.《藏传佛教六字观音像研究·上》,载《普门学报》(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第35期,2006年9月
28.《藏传佛教六字观音像研究·下》,载《普门学报》(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第36期,2006年11月
29.《天国符号》,载《收藏家》2006年第9期
30.《古代印度佛教造像》,载《法音》,2007年第2期
31.《大黑天图像考》,载《敦煌学辑刊》2007年第1期
32.同文载[韩]《中国史研究》第48辑,2007年6月
33.译文《布达拉的圣观音》,载《国内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八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34《莲花手与观世音》,载《中华文化画报》(国家级核心刊物)2008年2期
35《<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载《唐代国家与地域社会研究》,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普门学报》第45期
36《佛画与功德》,载《故宫博物馆院院刊》,2008年第5期
37《以鬼子母图像的流变看佛教的东传》,载《美苑》,2008年第4期
38《西藏佛传绘画中的哺乳太子图》,载《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2期
39《吉祥天母像式与宗派》,载《宗风》2009年秋季号
40《试论新疆地区的密教信仰-以千手观音为例》,载《新疆师大校报》,2010年第1期
41《吉祥天母样式小考》,载《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2期。
42《皇唐三阶大德禅师造像碑》,载《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43《图像与宗派》,载《中国藏学》,2010年第2期
44《西夏施触地印佛像小考》,载《西夏学》第五辑,2010年10月
45《玄奘大师与相关行脚僧图像解析》,载《法音》2011年第1期
46《八天神图像之误读》,载《西域研究》2011年第2期
47《擦擦与善业泥考辨》,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历史文物),2011年第6期
48《韩国佛教绘画中的地藏图式》,载《法音》2011年第6期
49《毗沙门组合图像的辨识-以榆林25窟图像的认识为中心》,载《故宫学刊》2011年,总第7期
50《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十一面观音变相的阐释》,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2期
51《图像与宗派研究之妙见菩萨寻踪》,载《宗风》庚寅·春之卷,2012年3月
52《净土信仰衍生图像实例三则》,载《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
53《法相妙色:中国国家博物馆佛造像》,载《中国宗教》,2012年第三期
54《玄奘图像解读》,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4期
55《新疆地区密教信仰》,载《法音》,2012年第7期
56《擦擦与善业泥续考》,载《故宫学刊》,2012年12月
参加会议
1.2002年10月于北京参加《第一届考古与艺术国际藏学研讨会》,宣读论文《莲花手考》
2.2004年8月于太源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净土宗研讨会》,宣读论文《藏传佛教的阿弥陀信仰》
3.2004年9月向在韩国举办的《中国艺术史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国博藏贞观二年造像考》
4.2004年10月于北京参加《第二届国际藏学研讨会》,宣读论文《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
5.2004年10月于北京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宣读论文《汉藏十一面观音像对比研究》
6.2004年11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二届中日佛教研讨会》
7.2005年7月于兰州参加《丝绸之路与西部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莲花手与引路菩萨》
8.2006年10月13日于北京参加《第三届国际藏学研讨会》,宣读论文《大黑天图像考》
9.2006年11月1日-3日,于北京人民大学参加《第二届中日佛学研讨会》
10.2006年11月24-26日,于北京大学参加《"佛教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11.2006年12月9日,于韩国庆北大学《第53回中国史学会》,宣读论文《大黑天神的样式问题》
12.2006年12月22日-25日,参加于北京中宣部举行的《中华大典经验交流会》并承担《工艺美术》分典副主编
13.2007年3月30-31日,于北京大学参加由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韩国佛教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韩国求法僧在中国活动研究》
14.2007年4月20-22日,参加鞍山市千山弥勒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于会上发言,并被聘为研究会顾问。
15.2007年8月22-28于敦煌参加《敦煌壁画的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佛画与功德》
16.2007年8月13-20于阿克苏参加2007年龟兹学学会,宣读论文《新疆地区的鬼子母图像》
17.2007年9月24-27日,于朝阳参加"朝阳首届佛教文化节",会上宣讲"朝阳北塔石碑中的工匠问题"
18.2007年11月于上海参加唐史学会《唐代社会与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
19.2008年4月27-30日,参加西安《五重舍利宝塔专家鉴定会》
20.2008年5月11-114日,参加山西《应县木塔与辽代佛教研讨会》,发言《辽代佛造像的基本特征》
21.2008年6月1日-4日,于兰州大学参加《敦煌汉藏佛教艺术及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西藏佛传绘画中的哺乳太子图》。
22.2008年9月16日至21日,参加内蒙古自治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蒙古学·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论文《陕西合阳金代石窟梁山千佛洞调查报告》。
23.2008年10月25-26,参加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日佛教研讨会》
24.2008年12月27日,参加"佛教在线"专家坐谈会。
25.2009年9月4日。参加中华大典在北京举行的工作进度汇报会。
26.2009年9月13-15日,参加山东兖州佛教会议。提交论文《兖州隆兴塔出土文物小考二则》
27.2009年9月22-25日,参加云南,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宣读论文《佛教改变生活:以座和坐的改变为中心》
28.2009年1012-1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社会与宗教》中日佛学研讨会
29.2009年10月16-20,北京,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吉祥天母样式小考》
30.2009年10月27-30,西安首届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玄奘图像解读》
31.2009年11月28-29日,河北迁安市佛造像讨论会。
32.2010年4月9-13日,于杭州参加百年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八天神图像之误读》。
33.2010年4月16-20日是,于西安参加首届中国密教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试论新疆密教-以千手观音为例》。
34.2010年7月20-25日,参加敦煌《2010敦煌论坛:吐蕃时期敦煌石窟艺术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图像辨识习作:以榆林25窟毗沙门组合图像为中心》
35.2010年7月29-31,于北京大学参加《跨文化的佛教神话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玄奘与深沙大神》
36.2010年8月13-22日,于乌鲁木齐参加龟兹学会举办的《汉唐文明下的龟兹文化研究》,宣读论文《图像的传承与置换:以克孜尔76窟背立像为例》
37.2010年10月23-24日,应邀出席人民大学参加第四届中日佛教学术研讨会
38.2010年10月25到11月5日,于韩国参加国际博物馆韩国佛教讨论会
39.2011年4月28-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学论坛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宣读《画工为谁而画》
40.2011年7月22-23日,于社会科学院举行《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擦擦与善业泥》。
41.2011年8月11-14日,于兰州参加《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会及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妙见菩萨寻踪》。
42.2011年9月17-1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参加《方立天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韩国地藏信仰图像样式》。
43.2011年9月19-23日,于四川乐山参加《第二届弥勒文化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佛教供养的早期特征:弥勒像》
44.2011年11月4-7日,于南通参加《狼山佛教与大势至信仰研讨会》,宣读论文《大势至图像学研究:以西夏"来迎图"为中心》
45.2011年11月18-20日,于河南登封参加《大法王寺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十一面观音变相的阐释》
46.2011年11月24-28日,于西安参加《大兴善寺与唐密研讨会》,宣读论文《摩利支天信仰研究》
47.2011年12月15-17日,于中央民族大学参加者《互动与交流:民族文物与考古》,宣读论文《唐皇三阶大德禅师碑》
48.2012年3月29-4月1日,赴辽博看《妙相庄严-辽宁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展》,并与鲁美美史系师生进行坐谈。
49.2012年5月10-12日,赴山东艺术学院,举办《中国密教艺术》讲座。
50.2012年6月22-25日,赴西安参加《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佛教改变生活:佛教与生活现象小议三则》。
51.2012年8月2-6日,赴新疆参加敦吐理事会及丝路历史文化研讨会,宣读论文《藏经洞出五佛冠》。
52.2012年9月18-26日,赴新疆参加龟兹学会在阿克苏举办《现代视野下的龟兹文化发展与变迁暨第六届龟兹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佛教图像中的鬼怪形象》。
53.2012年10月22-25日,于北京参加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岭南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套广彩瓷瓶》。
54.2012年11月21-27日,赴大理参加《2012崇圣论坛》,宣读论文《关于云南密教来自汉地的讨论》,并考察南传佛教与剑川石窟。
学术交流
2006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赴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
著作
主要著作论文:《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藏密观音造像》、《阿弥陀佛研究》、《持莲花观音与接引菩萨》、《杂木寺石刻-兼谈拏具的演变》、《藏传佛教六字观音像研究》、《大黑天图像考》、《图像与佛典》、《佛画与功德》、《大随求陀罗尼咒经的流行与图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