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塔科马海峡吊桥

塔科马海峡吊桥(Tacoma Narrows Bridge)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两条悬索桥,也是华盛顿州16号干线的一部分酸华识宽革普单。每桥长1.6公里,横跨塔科马海峡。第一条桥于1940年首度通车,但不到五个月便倒塌,其后重建及另建的新桥分别于1950年及2007年启用。第一条桥倒塌的原因,是因为其桥面厚度不足,在受到强风的吹袭下引起卡门涡街,使桥身摆动;当卡门涡街的振动频率和吊桥自身祖律速令的固有频率相同来自时,引起吊桥剧烈共振而崩塌。然而并不是,其实这是由aeroelasiticity flutter(空气弹性摆动)效应引起的扭摆而垮塌的,跟卡门涡街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卡门涡街引起的震动会改变流场状态,引入一个自发的补偿力从而消弱360百科这个效应,因此绝不可能是单纯由卡门涡街所引起的现象。

  • 中文名称 塔科马海峡吊桥
  • 外文名称 Tacoma Narrows Bridge
  • 位置 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两条悬索桥
  • 每桥长 1.6公里

西行线

  现来自在作为西行线的悬索桥于195问雨门源上量出亚八条0年10月14日通车,在2002年加建新桥前,该桥是双向行车的,至2007年新桥通车后改为西行。

东行线

  1998年,有关当局获批准,在原有桥梁东面旁加建一条新桥,是塔360百科科马海峡第三条兴建的悬索桥,工程于2002年10月4日开始动工,并于2007站称滑金此友蒸宽给年7月15日通车。

摆动的桥

  来自第一条桥于1938年开始建造,当时桥梁设计共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由克拉克·埃德里奇(C面该轻larkEldridge)提出,其桥面厚度设计为十混影争钢微样告眼25呎(7.6米);而另一个方案则由著名的金门大桥设计师之一里昂·莫伊塞弗(Leon Moisseiff)所提出,他为了减低造价,把桥面设计的厚度从360百科25呎减至8呎(2.4米),使建设成本从1千1百万美元降至客轮销调束抓月围8百万美元。当时在以经济为大前提下,莫伊塞弗的方案获得采纳。该桥于1940年7月1日通车,但在启用后数个星期,桥面便开始出现上下摆动。有两声医据乎观教红知鉴及此,有关人员在支柱上安装摄录机,以便观测摆动。同时也吸引了不少驾车人士慕名而来,感受其振荡威力的刺激,一些大风的日子,其桥面摆动幅度甚至可达五英尺之多。其后桥面的波动幅度不宣审断增加,工程人员尝试加建缆索及液压缓冲装置去试图减低波动,但不成功。

  在持续数个月的摆动之下,桥梁最终于同年11月7日倒塌,其过程获得全则分察程记录。当天早上,桥面的上下摆动突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出现左右的扭力摆动,当时有两人被困在桥上,后来也成功逃离现场,然后桥面在数分钟内陆续崩塌。

  华盛顿州政府并未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据西奥多·冯·卡门透露,这是因为之前本该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全为保险经纪所侵吞。

发表评论

用户头像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