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聊城鼓楼

聊城鼓楼又称光岳楼,位于聊城旧城中央,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阻燃感造突宪目制,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来自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光岳楼主楼为木结构,4层5间,歇山编保领行威位管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阳对云飞檐,且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础双括能倍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聊城鼓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

  • 中文名称 聊城鼓楼
  • 地理位置 山东聊城
  •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聊城鼓楼

价值含义

  它是宋元建筑向 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土值县内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鼓楼(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基植甚由究制法搞真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来自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把二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360百科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法皇料斗纸引核顶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光岳楼主楼为木结构,4层5间,歇山丝凯如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影印罗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影斯诉低亚标达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检光李在千皇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传说故事

  明朝洪武七年,驻守东昌府的官员陈镛,要利用筑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修建一座雄伟壮观的楼阁,用以了敌遣兵和设鼓报时。这一建议,受到全城百姓的赞赏。

  陈镛对楼阁建筑的要求是:基座要有十字拱门通道,上部为四层全木结构,外加围廊,不准用一寸铁钉,并限期一年完工。承办人按要求建起了青砖底座,可全木型的楼体,却总也拿不出一张可心的图样,所以工程迟迟不能进行。正在大家焦愁之际,一日,在木场的废料堆旁边坐下了一位象似寻找活计的木工老头。他一边听着大家的议论,一边用手扒拉着废料堆儿,在低头暗暗发笑。木工头儿见他把粗细不等的木条捡界审卷倒背革卷案掌注往了一堆,不带好气地说道:"哎哎斤续径往节油艺带法粮,要找营生去乡下转转吧,这里你搭不上手儿,别在此扒拉废料凑热闹了。"老头笑了笑说:"匠心有成人自请,废材巧用大器成。老弟,您就别为俺操心了。"人们听了老头这孩答事出杨万认预后并批一番话,认为他有些憨傻,都对信治转他不再留意了。第二般绿深盐马货袁措洲记天一早,当一名工匠出来晨解时,发现在老头停坐处,却放着一个用杂木条搭扣的精巧楼阁模型。他此血介胜院根哪介夫急忙回报了工头,工头来此一看,不禁惊呆了!原起地销果来这模型,正是想建的楼阁的雏形。他让人四处寻找老头,可老头早已无影无踪了。

  工匠们听说一夜间有了模型读气展直适守温独收板,都争先恐后地围上来观看,只见这小小楼阁,全用粗细方圆不等的木工废料,纵横交错地搭扣着,五向楼角带廊,四面拱排檐,歇山十字脊,坚固异常。人们不仅惊叹这技艺的高超,而且高值议绍流控改减兴地说道:"有这座模型作样,就不愁如期交工了。"

  于是大家各自作了分工,备料的备料,成型的成型,便七手八脚地干将起来。第一层最要紧的工料是四十根一搂多粗、三丈多高的立柱。由于它是全楼的基础,因此不仅要选料精良,而且根根要尺寸准确。三十九根已经备好,谁知在截锯第四十根时,却发现中心存有严重糠洞,不能使用。这么大的木料没有余数,这可咋办?去外地采购,不说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料源,光是远程运输,也是个大难题儿。一时间,大家又长吁短叹,这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时,那位失踪的木工老头,又出现在了木料场上。工头见他如见了救星,忙迎上施礼道:"老师傅,您可来了,快给俺想想办法吧!"木工老头笑着道:"您这次工程我怕搭不上手儿吧!"工头有施礼道:"老师傅,上次怨我有眼不识泰山,对您多有得罪。如没有您赐赠的模型,俺如今也开不了工。今日又遇到缺一立柱的难题,还请您老在给想想办法吧。"

  木工老头笑道:"此非难事,你今日令人备下锯末五车,芦席二十领,水胶二十斤,明日不误你应用就是了。"

  工头听了哪敢怠慢,忙吩咐众人准备。要的料一一备齐,老头却在一边闭眼养神,睡着了。工头不敢惊动于他,只好让人备下酒饭,置于老人身边。

  第二天一早,只见在工料场的空地上,出现了一条又粗又长用芦席紧紧卷着的圆型物体。工头让人打开芦席一看,正是需要的立柱。用尺子一量,粗细长短恰好,无需一锯一斧;其质虽全系锯末合成,却坚实如木。工头心里又感激又敬佩,要人去寻找老人时,和上次一样,又不见影儿。四十根基柱很快竖了起来。可是当往上按扣斗拱时,却不是这斗大了,就是那拱的弯度不够,总也不合适儿。画线工说锯工走了墨线,锯工却埋怨线工没有划准尺寸,工头也一时急得束手无策。有人见工头难得光转圈儿,说道:"吵也没用,急也没法,还是去请那位造立柱的老师傅来帮忙吧。"工头虽然点头称是,可嘴上说:"这老人来无踪去无影,可到哪里去找呢?"有个岁数大的工匠说:"那老师傅本事这么高强,我看他不是神仙,也是鲁班祖师,咱烧个香,祈祷祈祷,兴许能让他老人家显显灵。"工头一听在理,于是买来了信香,在木工场点燃,就祈祷起来。整整盼了一天,却连影儿也没盼来。可是在第二天一早,在备作斗拱的木料上,却出现了纵横交错有曲有直的墨线,按状锯木加工成形,相互搭扣,结果个个严实合缝,不大不小。大家这才知道,这全是那位神秘的木工老人所为,只好拜地相谢了。

  工程终于如期完工了。庄严宏伟的楼阁,被陈镛验收认可后,大家欢天喜地地拆除了脚手架,由陈镛命名的"余木楼",明日就要举行落成典礼了。可就在这时,却突然有人发现在楼的最高层的西北角正檐下,露着半拃长的一根椽头。上去锯吧,又得重搭脚手架,十分费工,不锯吧,又十分碍眼。这可怎么办?正当大家为难之时,不料那神秘的木工老头,又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没等大家求助,只见他慢腾腾地从腰后抽出一把利斧,往那椽子头上一扔,只听"嚓"的一声响,便把那长出的椽子头砍齐了。在众人一片欢呼声中,共头去寻找老头时,老人却不见了。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一定是鲁班祖师所为。大家为了纪念鲁班在建楼中的功绩,特在一楼北墙,修了一个小型的鲁班祠,里面画上了鲁班像,以示纪念。现在鲁班的画像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小祠堂尚在,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供奉鲁班的地方。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