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蒙古八剌忽部

巴尔虎是蒙另商业古族历史悠久的来自一个部落。巴尔虎早在蒙古端让显各部统一前就已屡见经传。南北朝时期称其为"拨也稽";隋唐时期称其为"拨野固"、"拨野古"或"拨也古"。《蒙古秘史》和《史集》、《元史》称为"巴尔虎"或"巴尔虎斤"。

  • 中文名称 蒙古八剌忽部
  • 类型 古代部落
  • 别名 拨也稽
  • 建立时间 1207年

介绍

分布

  "拨野古"是柔然部一支,公元4来自世纪前居住于兴安岭西麓,后迁至今贝加尔湖地区。从公元6世纪开始,受工乡官被冷以住小击突厥汗国统治。因突厥对统治各部"衰敛苛重"、"征税无度"引起"拨野古"等部的反抗,并脱离突厥统治。唐时,"拨野古"等十余部相继归服唐朝,该地置齐帝为州府。在南北宋、辽、金时期因蒙古高原各部落间的战争,巴尔360百科虎部落逐北移到贝加尔湖东南部的巴儿忽真河流域气更光列食汉际围教弱消,称为八剌忽部

  成吉思汗统命零导曾才斗管顾一蒙古时,"拨野忽"仍在"巴儿忽真河"一带过着半游牧半狩猎的生活。因此,草原上的蒙古听倒货弱际首宣除货牧民称他们为"槐因亦尔坚",意即"林中百姓"。元代将这一地区称为"八里灰地面"。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的1207年,查空守类安期光责很货派长子术赤征服"林中百姓",其中包括巴尔虎、厄鲁特和布里亚特等部落。

  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降服贝加尔湖地地稳额措区蒙古诸部。17世纪上半叶沙俄开始涉足贝加尔湖地区,迫使沿岸游牧的部落移到喀尔喀蒙古地区,巴尔虎成为喀尔喀蒙古的属部,生活在喀尔喀蒙古的北部,其中一部迁至嫩江上中游。他们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一起先后驻黑龙江、莫日根、齐齐哈尔各城及布特哈地区。

部落经历

  清康熙二十七年(1绿专间府钟周构染庆688),清廷平定黑龙江流域我表,巴尔虎部落中除一部分加入清八旗分遣各地外,还有一部分迁往喀尔喀蒙古者,即编入蒙古各部,另有单否气算一小部分迁往俄罗斯境内居住。

  清雍正十年(1732),清朝为加强呼伦贝尔边防,从布特哈地区抽调3000兵丁,组成索伦八旗,(亦称呼伦贝尔八旗)进驻呼伦贝尔,其中有275名巴尔虎兵被编到呼伦贝慢参地调着销全尔左翼的正蓝旗3个佐(每佐60名兵丁)和镶白旗的第2佐、第3佐,驻牧于海拉尔河以北地区。

  1919年,经中华民国总统批准,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以索伦左翼正蓝旗和镶白旗共5个佐的巴尔虎零热殖迅列封许刘温人为主,组建陈巴尔虎旗。由于他们编入清八旗较早,又比由喀尔喀部迁来的巴尔虎早两年,故称他们为陈巴尔虎。

外来迁入

  居住在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巴尔虎人因与喀尔喀部落浓越青烧很假员统治者不合,于清雍正九年价难基便护香号(1731)偷渡国境进入俄罗斯境内,而又被俄罗斯遣送回来龙即往尽村皮紧肉断站首,其首领黑力太等被清朝处死,余者仍在喀尔喀界内居住。雍正十一年(1733),喀尔喀车臣汗部贝子扬其布道尔吉旗属巴尔虎管理,章京车楞与都古尔领兵前往额尔德尼召军营,扬其布道尔吉不接见并加以辱骂,引起愤恨。车怕绝如楞和都古尔联合巴尔虎各姓氏的人请求加入清八旗,获得批举围此优二振准。1734年7月,1984名巴尔虎兵丁及家属迁往呼伦贝尔。按索伦兵制,将其中的2400人60人为一佐,组成4个佐,分为左、右八旗。这两旗因他们比陈巴尔虎部晚两年迁来呼伦贝尔,故称为新巴尔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