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畲田词五首

《畲田词五首》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五首诗歌颂了山民们座继劳动的快乐和山乡民风的淳朴,语言和情调都酷似山歌。第一首诗可称作歌头,以呼唤努力劳动、实现美好愿望起兴。第二首诗写山民们杀鸡设宴,盛情邀集。第三首诗写山民们乘着酒兴自由快乐地劳动。第四首诗写山民们自发地互相合作。第五首诗可称作歌尾,表来自明诗人作诗是有感于这种劳动,是为山民们助兴的。 整组诗语言朴素浅近,清新流畅。

  • 作品名称 畲田词五首
  • 作者 王禹偁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出处 《小畜集·卷八》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畲田词(有序)

  坏制氢在联上雒郡南六百里,属邑有丰阳、上津,皆深山穷谷,不来自通辙迹。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斫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俟其干且燥,乃行火焉。火尚炽,即以种播之。然后酿黍稷,烹鸡豚尼仍宽胡黄情危简常行,先约曰:"某家某日,有事于畲田。"虽数百里如期而至,锄斧随焉。至则行酒啖炙,鼓噪而作,盖剧而掩其土也。掩毕则,不复耘矣。援桴者有勉励督课之语,若歌曲然。且其后想几至速项蒸河顾俗更互力田,人人自勉。仆爱其有义,作守赵苗齐协丝诗复但境《畲田词》五首,以侑其气。亦欲采诗官闻之,传于执政者,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辟矣普受引厚却队电其词俚,欲山甿之易晓也队商率

  • 其一

  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胡题线用树适满青山。

  • 其二

  杀尽鸡豚唤劚畲,由来递互作生涯。

  莫言火种无多利,树种明年似乱麻。

  • 其三

  数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乱入云。

  自种自360百科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 空得眼白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 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 其五

  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畲(shē)田:烧荒垦种。畲,《全宋诗》全部作"畲"。词:《宋诗钞》作"调"。有序:《宋诗钞》作"并序"。
  2. 雒(luò):《宋诗钞》作"洛"。
  3. 刀耕火种:古时农民,在多山地区开荒,先伐去树木,烧去野草,以灰肥田。
  4. 抵:《宋诗钞》作"底"。斫(zhuó):砍伐。
  5. 仆:倒。
  6. 酿黍稷,烹鸡豚(tún):用高梁烧酒,煮鸡肉猪肉。这里固简饭间记外画指招待客人。豚,小猪,亦泛指猪。
  7. 至:《宋诗钞》作"集"。
  8. 啖炙(dàn zhì):吃肉食
  9. 鼓噪:擂鼓高歌。
  10. 掩:《宋诗钞》作"劚"。
  11. 援桴(fú)者:司鼓报缺提激容人。桴,打鼓的棒。
  12. 仆:自称的谦辞。
  13. 畲田词:《宋诗钞》作"畲田"。
  14. 采诗官:收集采访诗歌的官员。
  15. 执政者:掌理国家政事的官员。
  16. 苟:如果。二千石(dàn):古代郡守的代称,指州官。百里:县令的代称,指县官。
  17. 使化三频激次回容书天下之民:以此教化国内的农民。如斯民之义:像此地农民一样有互助合作的义气。
  18. 污莱:荒田。
  19. 其词课款再唱兵超劳黑俚(lǐ):《宋诗钞》作"其则采乎词俚"。俚,指俚语,即民间俗话。
  20. 欲山甿(méng)之易晓也:《宋诗钞》作"盖欲山民之确发上专别运余因击今易晓也"。
  21. 斫:《全宋诗》丝务件讨好该蛋额新观作"劚"。孱(chán)颜:通"巉岩",高峻的山岩
  22. 索:古代长度单位,十丈为一索。作者自注:"山田树失妒执升束地开选承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宋诗钞》作"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以为田数。"
  23. 豆萁(qí):豆茎,这里运触其于演细杂采脱泛指豆类作物。
  24. 递互:交替互助。生涯:生活,活计
  25. 树种明年似乱麻:作者自注:"种谷之明年,自然生木,山民获济。"树种,《全宋诗》作"禾树",《宋诗钞》作"林树"。
  26. 数:《全宋诗》作"鼓",《宋诗钞》作"谷"。猎猎:风声,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
  27.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取《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死月黄径直同到散防径,帝力于我何有哉"之意。尧舜,唐尧、虞舜,古时的贤明帝王。
  28. 刀:《宋诗钞》作"力"。岂有偏:没有偏心,指互相帮助,公平无私。
  29. 皆似我:都像我们一样的互助合作。
  30. 四海:四海之内,即普天下。
  31. 熙熙(xī xī):和乐的样子。
  32. 商於(wū):古地区名,在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内乡一带。战国时,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即指此。(见《史记·张仪传》)一说指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陕县)两邑及两邑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宋代属商州所辖。於,《宋诗钞》作"于"。故事:过去的事。
  33. 舍(shè)人:作者自称。《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作者曾任右拾遗、直史馆、左司谏知制诰等官,常在皇帝左右,故自称"舍人"。

白话译文

  在上雒郡南方六百里,有其属县丰阳、上津,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当地农民仍旧采用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是先砍掉山田上的树木,即使是悬崖绝岭,也将树木全部砍到,等到树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火势猛烈之时,便可进行播种。之后,用高粱烧酒,煮鸡肉猪肉,在农事季节前约定:"某家在某日要进行畲田。"届时,即使是在数百里外的人,也会带着锄头、斧子按时到来。到了以后就饮酒、吃烤肉,擂鼓高歌后开始耕作,锄土覆盖种子。覆盖好后种子就会生长,不需要再耕耘。耕作时,持桴指挥的人会唱着山歌似的调子勉励大家。而且当地保持着协力耕作的习俗,大家都自觉。我喜爱这种耕作制度的有义气,于是创作《畲田词》五首来发扬当地的风气。同时希望采诗官知道这种风气,上报给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选择贤良的州官和县官,使各地的农民都能像商州人民一样有情谊,则荒地差不多都能得到开垦。用词通俗,是为了让山民容易明白。

  • 其一

  大家齐心合力上山田砍树烧灰,耳听山歌的同时手不停地劳动。

  各家都希望种上千百亩的庄稼,豆子和稻谷的果实遍布在山中。

  • 其二

  杀鸡杀猪招待前来助耕的乡亲,一向以互相帮助为谋生的办法。

  不要说烧山种谷没有什么好处,明年树木就会茂盛如丛生的麻。

  • 其三

  在猎猎声响中喝酒喝得足足的,登山砍柴烧灰直到被云雾缭绕。

  自种自收而能够满足自家吃用,连尧舜是我们的国君都不知道。

  • 其四

  耕完北山的田就去耕南山的田,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哪会有偏心?

  希望种田人都像我们这样合作,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荒废的田园。

  • 其五

  畲田时伴着鼓笛声而一派和乐,只是吟唱时有歌曲而没有歌词。

  这种情况在商於地区成为过去,满山人都将唱我写的这五首诗。

创作背景

  北案脱尼含空赶证段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徐铉辨冤而触怒宋太宗,来自被贬为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当时商州还很荒僻,其属县丰阳、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而且保持着互相帮助、协力耕种的古老传统。诗人深为山区这种质朴淳厚的风习所感动,便在到商州的第二年(992年)春天写下《畲田词五首》。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畲田词五首》展现了山民畲田的劳动场景,描述了劳动的欢乐,对相助360百科力耕的淳美风俗予以热情赞颂。宽态五首诗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其中,第一首描绘了齐力垦畲的情景,表达了山民纯朴的愿望。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互相劝勉,齐力向前,烟云火影笼罩陈己战余市配时菜员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劳动图景,充满自信的语调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第二首叙写了一家畲田而四邻相助的淳美风习。第三首抒发了劳动的欢乐和对自食其力生活的自得之情,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给自袁华离创响帮态环还足自然经济的推崇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第四首抒写了在团结互助、勤奋劳作长史护中产生的自豪感。其中,前二句,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畲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朴素的诗句,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团结互助,共同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第五首描述了畲田时受胡积后随心语乐歌相和的欢乐景象,总结全篇。其中,第一句真切特教团企伤敌再伤刚成地刻画了劳动场景的欢快热烈。

  整组诗仿效当地民歌格调写成的,极富民歌情味。朴素浅近的语言,悠扬欢畅的节律以及对风土习俗号陆季族的生动描绘,交织成一幅诗意盎然的风情画,呈现出浓郁的民俗美。同时,诗人不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而是把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化为畲田劳动者的正量算位相及心声,用他们的口吻唱出,使整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研究室研究员范宁:《畲田词镇宗境免证明无采》歌颂劳动者的勤奋,语言平易通俗。(《范宁古典文学研究文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优民:《畲田词》五首生动描绘出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如"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不仅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宽阔胸襟,而且富有民歌清新活泼的风味,显示作者善于向乐府民歌吸取思想乡随艺术营养。(《新乐府诗派研究》当引统)

  山东大学教授王延梯:《畲田词》七绝五首,着力用平易通俗的民间口语溶讨沉,描绘商州的农村生活,歌颂当地农民"更互力田"的良好风尚,殊具特色。(《古雅简淡,易道易晓空饭乱基检--王禹偁及其创作》)

  武汉大学文学院原教授沈祥源:王禹偁也向民间文艺学习,他的《畲田词》五首,就是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和民歌的格调至明什北迫写的,生动地表现了山村的劳动生齐秋活,道出了劳动者的心声。(《中国文学史·宋元文学史》)

  灯径育范息考商困矛款滑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袁仕萍:《畲田词并序》是民歌山歌与诗人创作的完美结合。(《汉水流域民歌研究》)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家境贫寒,累代务农。九岁能文。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刚直敢谏,屡遭贬谪,曾作《三黜赋》以明不屈之志。晚年贬居黄州(今属湖北),世称"王黄州"。散文学习韩愈、柳宗元,诗歌则学习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卓然可观,一改宋初之浮靡纤丽之风,诗文简淡洗炼,平易有味。著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十三卷,存词一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