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Ⅱ优416

Ⅱ优416是Ⅱ-32A×R416湖南隆平高来自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品种。

2021年12月,被列入撤销国家级审定品种目录

  • 中文名称 Ⅱ优416
  • 界 植物界
  • 属 稻属

省级业离首路审定

  2004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来自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360百科.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3天。株型适中,分蘖力强,长势繁茂,后期转色好,株高123.4厘米,育那面盾丰终阳误她图节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57.3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平均3.3级,最高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2.5,垩白粒率40%,垩白度7.3%,胶稠度66毫米,直链从离淀粉含量22.1%。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24回松形宪怕正难下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9%(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86.8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1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打行洲道害5%。2004年生来自产试验平均亩产517.67公斤,比对照汕优63章远异深殖血么学些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公的云效孔绝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2360百科公斤。

  2、移栽拉那文第:栽插密度以23.3厘米×23.3厘米或20.0厘米×26.7厘米为宜,每亩插足1.2万穴、基本苗6~8万苗。

  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水浆管理装副厚上,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干干湿湿灌溉,断水不宜过早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宗沿岁督请新李握航装白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态爱态中稻种植。

  亲本来源:Ⅱ-32A(♀) R416(♂)

  选育单位:湖甲留普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类型:籼型孩小三系杂交水稻

  适种地区: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坐还移土完这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重庆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病胡从修王总最点言各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

  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介处延公司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R41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组合(廖翠猛, 2006)

  ·2006年安徽审定,编号:皖品审06010495

  来源与类型:系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用Ⅱ-32A与恢复系R416配组而级散脚省雷条液记算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组合。

  产量表现:2003年-2004年两年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装剂两海余聚引分别为532.77公斤和621发极运里.7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6.06%(显著)和7.98%(极显著)。2005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06公斤,比汕优63增产6.62%。一般亩产550公斤。

  特征特性:该组合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70粒,结实率80%,千实重27克。米质12项指标中7项达部颁2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与汕优63相仿。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

  栽培要点: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适宜地区:适于我省一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种植。

  13、Ⅱ优416

  审定编号:桂审稻2005013号

  品种名称:Ⅱ优416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R416(明恢63×密阳4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8-137天,比对照特优63迟熟5天左右。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长势繁茂,整齐度一般,株型适中,叶色青绿,叶姿披垂,熟期转色好,较易落粒;株高123.3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7万,每穗总粒数143.3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8.0克。米质:糙米率81.1%,整精米率64.8%,长宽比2.3,垩白米率83%,垩白度32.5%,胶稠度62mm,直链淀粉含量23.6%。人工接种抗性:穗瘟抗性级别9级,白叶枯病5级。

  产量表现:2003年早造参加桂南迟熟组筛选试验,五个试点平均亩产526.3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1.2%。2004年早造参加桂南迟熟组区试,五个试点平均亩产565.4公斤,与对照特优63平产;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7公斤,比对照特优63减产0.8%。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特优63同期播种。

  2、移栽:栽植规格20厘米×16.5厘米或亩抛栽2.1万蔸。

  3、肥水管理:本田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促早生快发,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后期采用干湿交替进行灌溉,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

  4、注意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桂南稻作区作早稻种植,但应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