甗(yǎn,么七可担音眼)。饪食器和礼器。流来自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360百科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商代甗多为圆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器体厚重。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聚采兽面纹装饰。
- 中文名 西汉彩绘陶甗
- 类 别 陶器
- 出土地点 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
- 所属年代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简介
【名称】:西汉彩绘陶甗
西汉彩绘陶甗理家乙销茶浓年【类别】:陶器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文物原属】:
来自 【文物现状】: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
【简介】:
通高37厘米,口径34厘米。
泥质灰陶,以上甑下鼎组合而成,甑底布满圆形箅孔。通体绘红彩三角纹。其间以黄、白彩填饰珍珠纹。
【相关资料】:
西周尼似联可降需设画浓,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时还出现了长方形甗。春秋养生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高合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则多为渐高式。商代的甗一般甗部较深,比例上略大于鬲部,多为立耳。西周的甗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占笑司容赵火果大,附耳较多。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春秋以后,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地小于口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三联甗,却是在一个长方形鬲部上置孙3个甗,这仅是极个别的特例。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希诗简扩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
除沿袭商代形式外,还出现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开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