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三菱G3M"96"式陆攻机

日本第一种双发动机、起落架可收放飞来自机。机身细长,采用考究的全金属单壳式结构。它的出现,标志日本飞机制造技术在30年代中期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中文名 三菱G3M"96"式陆攻机
  • 盟国编号名 Nell 内尔
  • 机长  M 16.45
  • 翼展  M 25.00

  Mitsubishi 三菱 G3M

  盟国编号名:Nell 内尔

  海军"9观药样房跑否府停教植6"式陆攻机

  性能简表:

  型号 配用动力装置

  Ka-15原型机(1、2、5、6号机) 2*Hiro"91"12 缸液冷750hp发动机抗体眼派,木质4叶定距螺旋桨

  Ka-15原型机(3、7、10、12号机) 2*Mitsubishi Kinsei2 14缸气冷发动机 830hp,木质4叶定距螺款七陆旋桨

  Ka-15原型机(4、11号机)

  G3M1、L3Y1 2*Mitsubishi Kinsei3 14缸气冷发动机 910hp些满货响台笔急,3叶变距金属螺旋桨

  G3M2 2*Mitsubishi Kinsei41/42 14缸气冷发动机 1075hp,3叶变距金属螺旋桨

  G3M2、L3Y2 2*Mitsubishi Kinsei45 14缸气冷发动机 1075hp,3叶变距金属螺东实克里车际场答旋桨

  G3M3 2*Mitsubishi Kinsei51 14缸气冷发动机 1300hp,3叶变距金属螺旋桨

  军械简表

  型号 军械

  K来自a-15\G3M1\G3M2-21 两个背部可收回炮塔,一个腹部可收回开纸所晶海径为炮塔各1挺7.7mm"92"式机枪

  1*800K鱼雷或800Kg炸弹

  G3M2-22\G3M3 背部炮塔1*20mm"99-1"机炮,侧舷窗和背部可收回炮塔各1挺7.7mm"92"式机枪

  4*7.7mm"92"式机枪可从座舱发射

  1*800K鱼雷或800Kg炸弹

  L3Y1\L3Y2 1挺7.7mm"92"式机枪在背部可收回炮塔

  性能得逐误游额反简表

  Ka-15 G3M1360百科-11 G3M2-2李五胡省庆样商责朝衣2 G3M3-23

  翼展 M 25.00

  机长 M 16.45

  高 M 3.6干医副线先面稳团呼9

  最大起飞重量KG 7250 7642 8000 8000

  最大速度KM/H 315 348 347 414

  升限M - 7480 9130 10280

  航程KM - - 4400 6250

  简介:

  日本第一种双发动机、起落架可收放飞机。机身细长,采用考究的全金属单壳式结构。它的出现,标志着日本飞机制造技术在30年代中期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1938年武汉空战期间日军轰炸华中区域的主要机型 。

  1930年以前,日本海军航空兵使用的飞机都以外国飞机为摹仿的对象。只要外国制造出一种新饭武食候均界式先进飞机,日本一定要少量引简冷庆美进,然后拆卸,进行详细远容育象学几候研究,稍经改装后便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1930年-1933年,山本五十六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治送翻圆向吃金技术部长。在任期内,山本套集希甲优住老强调:日本应该自力更生,由本国自行研制飞机;日本海军维免针章普了放的主力应从战列舰移向飞机,在名态事则怎本图件胞海军建设中,应重点发展海上作战的空中力上音量,飞机将是未来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在1934年日本海军提出了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开发任务书,要求该机能够用炸弹与鱼雷轰炸1500公里以外的陆上与海上目标,并且具有当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当时的日本航空工业还并不发达,日军的航空武器大多数都是由外国公司设计,发动机多数靠进口或仿制,而且国外发达国家也没有研制过这样性能的轰炸机,当时的战斗机与轰炸机多数都还是些双翼飞机,航程一般不过1000公里,这样高的性能指标对日本的航空制造工业与设计能力水平都是个考验。

  不过日本三菱公司居然顺利的完成了该机的设计任务,当时三菱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所以设计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为了提高飞行速度,三菱公司果断的放弃了双翼机设计,使用了单翼设计,并且采用了可收放起落架减小飞行阻力,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可收放起落架的单翼飞机之一,机身则为全金属单壳式结构,公司编号G3M。G3M的试飞成功标志着1930年代中期,日本的航空设计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G3M试飞期间还曾到国外去秀了一把,当时欧美国家虽然觉得G3N的确水平很高,但又认为G3N肯定不是日本独立设计制造的,一些国家的报纸还发表过报道,认为G3N装的是从欧洲进口的先进发动机,后来干脆推测G3N与更早时期的日本飞机一样,是由日本雇佣的欧洲飞机设计师帮日本人设计的,差点没把日本人气死 。

  山本为什么如此重视这种飞机呢?因为他考虑到这种大型飞机可以有效地削弱美国海军的力量。在未来对美作战中,有利于力量上处于劣势的日本海军。假使优势的美国海军舰队横渡太平洋向西进击日本的话,劣势的日本海军可以用这种飞机,到近海以外的海域上空去迎击敌人,使美国舰队在未达到近海同日本舰队交战前,力量究被削弱到与日本舰队相匹敌,或劣于日本舰队的程度。此即稳妥的"逐步消耗敌方的战略"。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意图,只有依靠潜艇和飞机。就使用飞机而论,如果用航空母舰上的小型舰基机的话,因其索敌和攻击半径同敌方是一样的,未必能取得对敌优势,战而胜之。使用这种"陆攻机",还可以充分利用日本实行委任统治的南洋各岛,把这些岛屿当成供这些飞机起飞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必要时还可以将飞机从这一个岛屿的基地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岛上,以便做到先敌发现和先敌攻击长驱直入的美国舰队。出自上述作战意图,所以山本才热心于这种航程远、性能优良的飞机。

  G3N在1936年正式被海军订购,海军称其为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该机的总设计师是本庄季郎,此外还有久保富天、日下部信彦、尾田弘治、福永说二、高桥己治郎等。为了满足这种飞机的训练要求,日本相继修建了木更津、鹿屋两个机场,并组建了木更津、鹿屋两个海军航空队。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两个航空队合编为第一联合航空队,进驻我国台湾省。从台湾起飞的96式陆上中攻可以威胁新加坡,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菲律宾,法属印度支那等广大区域。

  1937年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开始投入实战,大肆轰炸中国内陆,但也并非没有损失代价。1937年8月14日,第一航空队的"96"式飞机从台北和高雄起飞,对杭州笕桥空军基地和安徽广德基地进行袭击,在杭州湾上空遭到中国空军的拼死截击,"96"式被中国的"霍克-3"击落6架,中国空军无一损失。这是"96"式第一次参加实战。之后"96"式作为侵日日军轰炸机的主力,对南京、南昌、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进行长期轰炸,使无辜中国民众死伤惨重,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恶。在中国空军的抵抗下,"96"式也有损失,日本海军航空队的"轰炸之王"奥田喜久司大佐的"96"式就是在成都上空被击伤,在返航时坠落于成都附近仁寿县籍田铺的田野中,奥田喜久司大佐被烧成一堆焦尸。

  1941年12月10日,驻越南西贡的海军第22航空队的85架"96"和"1"式陆攻机在关丹以东40海里发现英国远东舰队的"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随即将其击沉。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96陆攻发挥了重大作用,对英军,美军,荷军都造成了重大损失。随战争的继续,"96"式的速度和载弹量逐渐落后,被新式的"1"式陆攻机取代。96式陆攻就退出了第1线改装以后充当海上反潜巡逻机,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各型一共生产了1048架。

  三菱 名古屋工厂 21 Ka-15 1965-1936

  34 G3M1 1936-1937

  343 G3M2-21 1937-1939

  238 G3M2-22 1939-1941

  中岛 Koizumi工厂 412 G3M2-22/G3M3 1941-1943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