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方旗庙石刻

在今南京南郊江宁区江宁街道(原江宁镇)南约2.5公里宁芜公路西侧的建中村方旗庙农田之中,现存两件南朝陵墓神道石辟邪。两辟邪东西对立,原相距12米左右,1997年宁安侵还周买整修后距离为8.7米 。它们均张口垂舌,有翼无角,作迈步收达吧货药脚高担求前行状。其中西辟邪保存完整,但石表来自风化严重,为雌兽,长2.57米,高2.04米 。东辟邪躯体后半部不存,残长1.50米,高2.28米,可能是雄兽。1988年,它们360百科与南京、丹阳、句容三地其他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方旗庙石刻
  • 地区 南京
  • 身高 2.04米

历史与考古

来自古与发现

  "方旗庙失考石刻"仅留有一对石辟邪。这对辟邪东西相望,长2.5-3米,高2米左右,西边的这只保存完整,东边的却被拦腰截断,从腰部开始的后半部分躯干不知去向。围绕着这个奇特的现象,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这两个辟邪是天上的神兽,它们常常结伴下凡偷吃村民的水稻。有一次它们再度下凡时,遭到了事先埋伏在稻田里的村民们的突袭,其中一只被齐腰砍断,再也飞不上天了。另一只360百科为了保护受伤的同伴,也一起留在人间。正因为这个传说,两只辟邪一直被认为他紧费到爱是有灵性的,当地风俗宜溶振小孩出生都要来拜它们为"干老子",以祈求孩子平安长大。

  2007年5月开始,为了配合当地基建,南京市博考古队对两只辟邪周边地职黑打烈假分强速体口还区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勘探。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东辟邪遗失躯干之谜。勘探中,仍否耐基军将训候层考古队员手持洛阳铲站成一排一点点进行钻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附近地下数米深的地方,探到了坚硬的石头,经取样,它和石辟邪是同一种石质,而且大小和遗失的后半衣她队二菜念升界洋见破部分相当。

  2007年5月9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江宁镇方旗庙的两只石辟邪附近进行考古勘皮县另功单需承配愿息微探,经过初步判断,在石改端正弱氢打耐自地辟邪附近的山岗上,有一座南朝皇家陵墓。石辟邪的主人是否是皇帝,这位帝王的身份又是何人?此次考古发掘有望揭开这位墓主的神秘身份。

  两只石辟邪东西对立,相距8米左右。它们都张口垂舌,有翼无角,作迈步前行状,但是石表风化都非常严重,其中有不少石皮已经剥落下黑积要套体聚农护阳搞洋来,西侧的石辟邪保存完整,而东侧的辟邪躯体后半部已经被劈掉,只留下前半部分身躯,显得特别奇怪。

  南京市博物馆专家发现,这两只石辟邪背后的主人极有可能是南朝梁元帝萧路刚绎。 而且,在这座墓葬周围力定满吧,还有萧绎的生母文宣阮太后(名令嬴)陵墓,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墓。

史与研究

  这两件石辟邪最早系1934年9月朱希祖、朱亻契父子调查发现,并著录于次年出版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一书中,被列入"已发现而(墓主)不可考者"。此后1985年出版的《南朝陵墓石刻》和1998年出版的《南京的六朝石刻》都认为墓主有可能是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但均未给出推测依据。关于这两件南朝石兽所属的陵墓所在,以往的著录要么略而不言,要么称"墓已平"。2004年2月初,己胶干笔者在江宁建中村南宋墓发掘期间曾对近在咫尺的方旗庙石刻周围地貌进行了踏查,结历消毛被吗换机果在正对石兽西北方向400余米的一连绵高岗上发现一座高约5米的大型墓葬封土。根据南朝陵儿省须玉跑得亮墓地下玄宫与地上神道石刻的分布规律,此封土应当就是石刻墓主所葬。如今的问题是,此石刻墓主真有可能是南齐豫章王萧嶷外称升价吗?如果不是,那又有可能会是谁呢?

  史载豫章王萧嶷字宣俨,是齐高帝得或失亲视班末萧道成第二子、齐武帝萧赜之弟。齐武帝即位后,萧嶷进为太尉、领太子太傅又进为大司马困调。永明十年(492年)四月卒,赠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扬州牧,谥曰文献。建武年间(494-498年),萧嶷次子萧子恪还约请沈约及孔稚?分别为乃父撰造神道碑文。萧嶷墓地位置,《南齐书》卷四十《竟陵文宣王子良传》载:"初,豫章王嶷葬金牛山,文惠太子夹石,子良临送,望祖硎山,悲感叹曰:'北瞻吾叔,前望吾兄,死而有知,请葬兹地。'即薨,著儿陈检每可雷处遂葬焉。"按齐文惠太子萧长懋乃武帝萧赜长子,永明十一年(493年)卒葬崇安陵。竟陵王萧子良为武帝次子,隆昌元年(494年)卒。可见豫章王萧嶷叔侄三人前后相继葬于金牛山周围。

  金牛山在今何处?前人所考主要有四说。一说为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认为金牛山在今江宁东南铜山。然书中未加考证,笔者遍寻方志亦未得其出处,仅《至正金陵新志》卷五《山川志》引《庆元志》载铜山"山南名金牛坑"。不过这里明指是"金牛坑",而非"金牛山",显然此说依据不足;一说为朱亻契《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谓:"齐豫章王萧嶷葬金牛坑,去江宁镇不远,或系此墓。"他显然是把萧嶷葬地"金牛山"误作"金牛坑",又可能把旧志有金牛坑记载的江宁东南的铜山误为江宁西南的铜井了。至于后来的《南朝陵墓石刻》等书就更是以讹传讹了;一说为《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三《古陵》记"梁昭明陵在城东北四十五里贾山前,与齐文惠太子同处排陵而葬。"前文已述齐文惠太子与萧嶷葬地相望,据此则金牛山当在今南京东北郊栖霞区一带。南宋以降历代方志大多沿此记载,把萧嶷、萧子良、萧长懋三墓都记在南京属地。但是依照常识,昭明太子陵属梁代,文惠太子陵属齐代,它们同处排葬与礼制不符,故此说也颇可怀疑;一说为《至顺镇江志》卷十二《古迹#陵》引《舆地志》云:"泰安陵(齐高帝陵)、景安陵(齐武帝陵)、兴安陵(齐明帝陵)在故兰陵东北金牛山。" 《舆地志》是南朝陈代著名地志学家顾野王的著作,他学识渊博,又生活于梁陈之际,距齐代不远,其记述自然可信。又《至顺镇江志》卷七《山水》载丹阳县"金牛洞,在经山。"《乾隆丹阳县志》卷二《山川》更明确记载:"经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昔有异僧讲经于此,故名。上有金牛洞,一名金牛山,一名金山。"则金牛山当指今丹阳东北经山无疑,其周围是齐代帝王宗室陵区,今其附近建山、胡桥、前艾、埤城诸乡镇村野散布的多处南齐帝王陵墓神道石刻可为明证。齐豫章王萧嶷葬地在今丹阳东北经山一带可以定矣

  再从方旗庙南朝石兽的造型看,也不太可能是南齐之物。我们把它和同属无角石兽的丹阳水经山南齐陵墓神道石兽做一对比,便可一目了然。后者腿长弯曲,足四爪,作跃动奔跑状,动感很好,而前者腿短,足五爪,虽作迈步前行之状,但整体取静态之势,似乎更接近南京甘家巷、尧化门一带的梁代宗室王侯陵前的无角神道石兽。此外,根据曾布川宽《六朝帝陵--以石兽和砖画为中心》一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南朝帝陵的有角石兽还是王侯陵墓的无角石兽,从神道正面即由外向内看,齐代陵墓的左右石兽都将外面的前肢伸出,而刘宋、萧梁和陈代的石兽则伸出里面的前肢。只有丹阳三城巷的梁文帝建陵是个例外,因为其石兽制作于梁王朝成立初年,所以还沿袭着齐的形式。方旗庙一对南朝石兽从正面看皆伸出里面的前肢,因此不属齐的造型。综合上析两个因素看,认为它的时代在萧梁以后应该没有问题。

  那么这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墓主究竟会是谁呢?我们认为从文献记载分析有可能是梁元帝萧绎。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生于天监七年(508年)八月,承圣元年(552年)冬十一月即帝位于江陵。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城破为西魏所俘,次月被害,时年四十七岁。翌年其子萧方智承制,追尊萧绎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萧绎之初葬地,据《南史》卷八《梁本纪下》乃当亡后草葬于江陵津阳门外。《资治通鉴》卷一六八胡三省注曰:"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周人归元帝之柩于王纟林。王纟林败,陈人乃得而葬之。"具体归葬之时间和葬地,《陈书》卷三《文帝本纪》中有一段比较详细的记载,天嘉元年(560年)六月陈文帝陈艹倩下诏说:"梁孝元遭离多难,灵榇播越,朕昔经北面,有异常伦,遣使迎接,以次近路。江宁既是旧茔,宜即安卜,车旗礼章,悉用梁典,依魏葬汉献帝故事。"是月,乃葬梁元帝于江宁。众所周知,梁代帝陵区在今丹阳三城巷一带,那里埋葬有梁文帝建陵、武帝修陵、简文帝庄陵等4座陵墓。梁元帝归葬的"江宁旧茔"又是一个怎样的陵地?还埋葬有什么人?

  原来梁元帝的生母阮文宣太后陵就葬在江宁。《梁书》卷七《后妃传》及《南史》卷十二《后妃传下》载高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余姚人。天监七年(508年)八月生萧绎后赐姓阮氏,由采女进为修容。大同六年(540年,一说大同九年,543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其年十一月归葬江宁县通望山,谥曰宣。梁元帝即位后,追崇生母阮修容为文宣太后。梁元帝所葬的"江宁旧茔"应当就是指江宁县通望山的其母阮太后陵。这种以血缘上的母子关系来决定陵区位置的例证在南朝屡见不鲜。如南京北郊幕府山陵区内所葬的宋明帝和沈太后是母子关系,南郊岩山陵区内所葬的刘宋武帝和路太后是母子关系,殷贵妃和始平王刘子鸾也是母子关系。又据《宋书》卷七十九《文五王传》记载,宋文帝第十子武昌王刘浑于孝建年间被逼令-,先葬襄阳,后于大明四年(460年)亦还葬其母江太妃墓旁。因此,梁元帝萧绎葬在通望山其母阮太后陵旁合乎情礼 非常遗憾的是,通望山的具体位置旧方志多载"未详所在",我们遍查史籍也毫无踪迹。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根据一些线索对其大致方位作些推测。 史载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秣陵县西南境新置临江县,次年改称江宁县,后废,至永嘉元年(307年)又复置,东晋、南朝置县如故。其北界大约在今牛首山一线与秣陵县接壤,而南界当与今安徽马鞍山市毗邻。六朝江宁县治就在今江宁区江宁镇,直到隋灭陈后才迁县治于建康故都宣阳门外。至宋代,江宁故城尚存。《至正金陵新志》卷一《江宁县图考》记曰:"古城在今城西南七十里,南临江宁浦,周六里四十步。"今方旗庙石刻正在六朝江宁县范围之内,且距县治所在的江宁镇更仅咫尺之遥,西北不远便是长江,近旁的宁马公路是六朝由都城建康(今南京)通达牛渚(今马鞍山采石矶)的一条古道,交通十分便利。萧绎母阮太后归葬的江宁县通望山位于其县治旁的今建中村周围的连绵高岗是完全可能的

  问题是推测墓主系梁元帝的方旗庙两件神道石兽都为无角的辟邪形,而按照等级这种石兽一般置于南朝宗室王侯墓前,帝王陵前一般设置有角的麒麟和天禄。这该如何解释?如前所述梁元帝既非正常死亡,也非正常埋葬,而是事隔六年改朝之后由陈文帝从上游江陵迁葬,他是否真如诏书所言"悉用梁典"在萧绎陵前使用了帝陵一级的有角石兽是要打个问号的;另一方面,与齐高帝礼葬宋顺帝于遂宁陵、梁武帝礼葬齐和帝于恭安陵不同,梁元帝萧绎虽然作为前代帝王被陈文帝礼葬,但陵号不传。在这一点上,却与梁敬帝陵情况相同。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武帝陈霸先后被奉为江阴王,次年薨于外邸。陈武帝虽诏遣太宰吊祭,司空监护丧事,追谥他为敬皇帝,但亦陵号不传,这大概是陈代对待前朝之君的一以贯之的政策吧!所以,如果梁元帝陵前仅仅只是安放了宗室王侯的无角石兽也是可以理解的。

保护与开发

  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这对辟邪守护的南朝大墓很有可能在政权交替之时,遭到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东边的辟邪被拦腰打断。随着岁月流逝,折断的部分逐渐淹没地下了。再后来,这里逐渐成为村民居住的村落。村民们因为找不到辟邪被"腰斩"的原因,于是就衍生出很多动人的传说。尽管发现了辟邪后半部分的踪迹,但由于南朝石刻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要原样保护,不会轻易挖出来复原。

  从2004年开始,此处配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开发,滨江开发区专门修建了方旗庙石刻公园,不间断对石刻周围环境进行修缮和保护。2011年,园区又启动石刻加顶保护工程,并顺利通过南京市文物局和江宁区文广局领导专家组的验收。该工程由东南大学留美博士,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周琦教授设计。 同时在公园前扩修了一面人工湖,自此石刻公园成为当地的一处风景休闲区。

交通与旅游

  方旗庙石刻公园位于南京市郊江宁镇,距南京城区约20状决经短款板送权李公里。旁边就是省级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205国道宁芜公路从旁边经过,宁马高速公路入口、宁芜铁路、建设中的宁安高铁江宁南站距此均不到1公里,交通便捷。

  著名的南山湖风景区、银杏湖风景区距此约4-5公里。

  公交线路有:宁井线(雨花台南门到铜井)、D6线(滨江客运站到油坊桥地铁站)、陆九线(陆郎到九四二四)等。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