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石室岩寺

石室岩寺坐落在莆田市城使排百板路蒸剂此民厢区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于唐初,已有1000多年历史。 高僧妙应禅师为其开山祖师。来自据载,妙应祖师在此开山肇筑二石室习禅,驯服二虎,故名伏虎岩。宋绍圣年间,住持道静扩建为寺,初名"石陆既八求液妈室岩精舍",后改名为"妙应寺",后寺院兴废不一,元明两代更是两经火毁。明万历这弱年间,礼部尚书陈经邦按旧址重建。并在寺后建造北极玄天上帝殿,以取水制火(北方属水),从而开了此山佛、仙同居之先河。后又陆续增建大士殿360百科、祖师殿、八仙阁、山门和香积寮等。石室岩寺为莆田二十四景之"石室藏烟"所在地。

  • 中文名称 石室岩寺
  • 地理位置 莆田市城厢区西郊大象山中部
  • 开放时间 全年:周一至周日 00:00-24:00

寺庙简介

  石室岩寺"石室藏烟",自古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一处融自然景来自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蜚声海内外的莆田著名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风景区之一。由其特有的摩崖石室而得名亚读通曾

  石室岩寺坐落在莆田市城厢区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载,从此神僧南禅宗西岳下四世妙应禅师在此开山以石室习禅,时遭两只猛虎入室侵扰。后这两只老虎均被妙应禅师用禅杖度化,从此紧随禅师为其护法。因而后人尊称妙应禅师为"开技治拿超山祖师"、"伏虎祖师",石室岩称为"伏虎岩"。至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块宋代书法家方360百科左钺写的'伏虎岩"3字篆书崖刻。

历史沿革

  北宋绍圣年翻办志距岁字间(1094-1097年),住持道静募化形了紧责雷止少守在岩前建寺,初名"石室岩精舍";

  崇宁五年(1106年),为了纪念妙应祖师开山功孔绍见势品德,朝廷赐额更名"妙应寺"。

  元至正九年(1349年),遭受火灾,翌年住持范又须拉业道泰重建。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遭火患,寺宇夷为平地,厥后遗址尽被灌木林你抗互被称不及莽所覆盖。

  隆庆三年(留功必1569年)冬,里中进士陈经邦为母卜葬于岩下,夜宿临时搭盖的茅舍,忽闻虎啸于舍外,翌日命人寻至态减台讨太卷蒸情只虎穴,以火焚之,草木树林随之焚尽,古刹基址显露无遗。陈经邦登岩观眺,发现此处风光除赵胜死飞选物迫模明秀丽,感慨不已,迨其官至礼部尚书之时,有感于妙应祖师庇佑,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倡议大兴土木,重建佛殿,并在寺后建造北极玄天上帝殿,以取水制火(北方属水),从而开了此山佛、仙同居之先河。后又陆续增建大士殿、祖师殿、八仙阁、山门和香积寮等,恢复古刹旧观。陈经邦退休之后还在山上费鸡等纪垂绍争呢百建造别墅,课子读书。他为石室岩撰写的碑记至今尚存。明清奕代 ,几经重修,并增建"凌云别殿"。

兴化名刹石室岩

  最后一次修葺则在晚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邑人进士刘尚文为记。尔后乃为城中梅峰寺下院,几十年间,盛衰更迭。20世纪80年代由达山法师主持石室岩各项工作。90年代妙敬法师率众全面重建。

主要景观

七层方形砖塔

  石室岩寺现存的 "七层方形砖塔"古迹,是于明代期间在原为石塔的旧址上重建的,迄今有700多年。塔高30 多米,分为七层成方椎形状,中来自央通孔,仰观似"天井"一般。原每层外围设有木构回栏塔檐,保护游欢空宗朝氧答阳人绕塔身外沿逐层环上还院几罪科叫少调条服塔顶。因年代久远,现木质风化脱360百科落无存。然而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之形象犹在。至今还是巍峨磅礴地矗立在寺院大雄宝殿之后,为国内少有的砖塔,具有较高的史科研究价值,已成为象征石础找略拿措养女室岩寺的标志。莆田市政论讲油指损占负迅式北府于1983年列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石室岩塔

龙舌石

  沿着寺后蹬道拾级而上约百米处,有一块巨石悬在空中,长约二丈,形如舌头,人称"龙舌石"。相传,古时岩前将儿松平原都被海平面所淹没,海水一直延伸到仙游榜头林碑,当地溪里有一块巨石,涨潮时,水也漫不染行雨免过此石,于是有了"林碑大石未过水"的说法。而凤凰山亦发现了多处海蚀洞,证明海水离石室岩近在咫尺,龙舌近水楼台伸向海里汲水,久而久之,近前的海水逐渐干涸了,海底里就凸现了南北洋直至仙游东西乡。山上的土地神着了慌;怕这样汲下去,早晚整个东海也会被汲干了。于是上奏玉额精房攻帝。帝即派天神来镇住龙舌汲水,在"龙舌石"前盖了一座北极殿(现殿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殿里供奉着玄天上帝及四大天神,天神面色威严、形态逼真,若胆小之人观之,会胆颤心惊。如今,"龙舌石"上有古榕盘石而比货压间出生,枝繁叶茂,清进士陈池养有诗赞曰﹕"石因散果使室空山兽伏虎,根盘古木欲季斯岁华衡引呀十伤乘龙",形象地描绘出古榕盘根错节之奇景。树下有座乘风亭,是游人避暑、避雨的好去处,旁侧有海印洞等诸洞穴,在此小憩,远近风光,涉目成赏,亦成了石室岩的一大景观。

怪石兰本围

  际逢世纪之交,石室岩寺后漫山茂林草木间,又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怪石群。这些怪石有的各与物象惟妙惟肖,有的各似某动物较鲁失浓干前还族而栩栩如生。经请十多位本地方家文人上山考察,他们依其形态初步立名的怪石便有:禅床石、仰天龟、海狮望月、伏虎石、倒挂金钟、木鱼石、拓荒牛、独眼双珠、毗卢帽、合掌帽、试剑石、海豚搁浅12处,加上石松洞穴,曲径通幽,畸形怪些括建树等计数十处之多。这些怪石景象的发现,显然为石室岩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热利设还者育的胶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内涵。

景点特色

  石室岩寺三面群山拥抱,古树参天,青松翠竹,林海绿波,接连莆田著名的凤凰山公园罗稳压况完矿激几这头守景区,交织掩映构成了一道莆田市区自然的绿色屏障。且山上奇岩怪石星罗棋布,现存有石门、仰天龟、将军把做困减口、海豚搁浅、倒挂金钟、独眼双珠、卓锡泉、海印洞、龙舌石、禅床石、合掌石、木瓜石等天然景象,浑查演然天咸。千姿百态、春程造型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风韵。每逢春季,景色更佳。雨后天晴晨昏时节,俯首仰观,胜景浮现,烟浮绿野,云封古刹,殿宇凌空,塔影渺茫,峦峰闪跃,白雾横腰。 "石室藏烟"之胜景呈现,美妙绝伦,不亚于蓬莱仙境。

民俗活动

  点头柱香

  自古教派惟我独尊,石室岩则不同,自明代建凌云别殿始,便开了此山佛、道并存的先河。但殿内无道人,祭祀活动均由僧人主持,所谓分界不分家。凌云别殿又名玉皇殿,由于民间信奉玉帝较普遍,石室岩道教的份量逐渐加重。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上帝的生日,玉皇殿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除演戏两天外,重头戏是点"头柱香"。自初八夜起,山下水渠一带早己吹响了香客"集结号",从福厦漳泉等远地赶来的信徒也纷纷加入上山"大合唱"的队伍中来。他们手持火把(或手电)摩肩接撞、潮水般涌上山来,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舞动的火龙,络绎不绝地向上舞动挪移,山上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善男信女于夜半时分,争先恐后涌进大殿来抢"头柱香"。谁能夺得先机,定能获得圣恩,许下的愿望就会实现。这一刻,玉皇殿沸腾了,整个石室岩成了不夜城。初九正日,寺内外挤得水泄不通,进香游览的人数以万计,盛极一时,且保持年年递增的势头。为满足信众"一香"难求的奢望,近年寺里实行改革,采取募捐认购办法,改头柱香为十八柱头香等措施,给人更多点头香的机会,以扩大信众的虔诚需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点头柱香己成为众多香客翘首以盼的一份信仰、一份寄托、一份荣耀,也成为有别于其他寺院的独特习俗而名闻遐迩。由此可见,道教与佛教握手言欢、相互协作,共同拉抬了石室岩在诸教中的地位和声势,不仅取得了共赢,更为石室岩的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