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是2010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清利,何真。本书在"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的选题和论证上可以说既切中了人类来自行为选择的约束条件的"影子力",又把人类制度文明最核心的要素领季重业构更孔土置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加波皮帮降如因以考察。

  • 中文名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唐清利,何真
  • ISBN 9787511806147

图书信息

  出版时间:2010-11-01版 次:1页 数:298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民

内容简介

  《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修订版)》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当前最为流行的学术范式,在设定《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修订版)》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明确展示了研究进路以及所采用的分析来自工具,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所追求的结论,这在方法论上是具有前沿性的。《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修订版)》的重要特点之二是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突破"与360百科创新。具体而言,一方面作者对财产权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对财产权的概念、本质和终极价值等做出了全新的论证,获得了财产权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财产权的终极价值是人的福利,财产权在本质上具有法律性与伦理性等具有"开拓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推动有关财产权的理论与实务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财产权与宪法的演进(修订版)》的这项工作是富有挑战而有价值的--既按零能雷别迅在弥补学界有关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的基础上为人类制度文明这两个最重要的"晶体"完成了一项"素描性"的工作;又克服了用静态的理论观察一系列动态的社会过程所不可避免的片面和"与世隔离苦考族感",从而使《财产权与毫都科丝马宪法的演进(修订版)》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具有"可触摸感"和现实意义。而实现该两项工程至少是艰难和富有挑战的。

作者简介

 来自 唐清利,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民间金融及法律规范研究所副所长、副教点国企白短时造美此市授、法学博士、博导,《光华法学》与《光华法律》主编将技。主要研究经济法与民商法,成果集中在合同法、金融法、法理学和制度分析方面。 多次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四川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起草或论言田多占各动剧型某证工作。曾应邀赴台湾地区访学交流,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近年来,获得了包括四川省人民政府、请伯石策何向感鲜实四川省法学会等颁发的各类奖励十余项,指导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获得了中宣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部门的奖励。 主持和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主持和主研省部级项目十余项。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重大法律问题研究" (08&ZD008)子课题负责人。在《法商研列之去毛应程湖究》、《法学家》、《政治与法律》、 《政法论坛》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十余部。

  何真,女,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生,四川省宪法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蒸控总初密划备素半宪法与行政法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360百科金青年项目(O8CMZ002):《后税费时代村社功能的转变与利益平衡的法律应对》,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主持四川省司法厅重大调研项目:《转型时期三大调解的衔接》。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在《中国法学》(英文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发表学术专著两本。曾获得多项四川省法学会、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学术成果奖励。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

  ·查门快界老看全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财产权的理论分析

  1.1 财产权语义分析

  1.2 财产权的流变

  1.3 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的裂变与融合

  1.4 财产权与所有制的黏合与分离

  1.5 私有财产权的特征与财产权的本质

  1.6 财产权的终极粉丝种铁般括却价值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起点

  2.1 宪法的基本假设

  2.2 宪法的市民性

  2.3 私有财产权与宪法的生长

  2.4 财产顺九祖把表显名差权、财产权思想与宪法的同构

  第三章 宪法演进的动力与基础

  3.穿滑样与四飞接象服诉1 宪政的隐喻

  3.2 宪法演进的动力系统

 夫编 3.3 财产权思想的演七事

  3.4 宪法演进的逻辑起点:财产权的两重本质

  3.5 宪法演进模式的决定因素:财产权本质观的演变

  3.6 宪法演进的基础:木计便绝格屋实特私有财产权的思想变迁

  3.7 宪法演进的规律及其社会影响

  第四章 宪法演进与财产权的异化

  4.1 财产权异化的原因

  4.2 资本主义国家财产权的异化

  4.3 苏联型社会主义国家财产权的异化

  4.4 财产权异化的社会影响

  第五章 宪法演进与财产权复归

  5.1 财产权异化推动宪法演进

  5.2 宪法演进促使财产权复归

  5.3 财产权复归的宪制障碍研究

 依液保核行干听市你 第六章 财产权复归与宪法保障的模式选择

  6.1 财产权复归的假设条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6.2 财产权复归的显性变量:市民社会与政知另响速钢干风支施治国家的财产权对立关系

  6.3 财产权复归的隐性变量:财产权在毛解两个主体内的对立关系

  6.4 财产权复归的恒量:人的福利

  6.5 财产权复归的参数:宪法模式

  第七章 宪法模式与财产权的保障

  7.1 近代市民宪法模式与财产权的保障

  7.2 现代市民宪法模式与财产权的保障

  7.3 苏联型社会主义宪法模式与财产权的保障

  7.4 当代宪法模式的新发展与财产权的保障趋势

  第八章 宪法演进中财产权问题的应对

  8.1 从宪政的高度保障财产权的均衡

  8.2 宪法演进中财产权结构的优选方案

  8.3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演进中的财产权结构

  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财产权与宪法演进

  9.1 财产权保护制度在当代中国四部宪法中的变迁及其评价

  9.2 中国财产权理论认识的深化与宪政实践

  9.3 中国财产权宪法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第十章 结论:理性、自由与财产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

  人类不一定是地球上繁衍能力最强的生物,却是最具智慧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智慧使人优越于其他生物,并或多或少地成为其他生物的主宰。可是,人类获得的主宰能力激发了野心的膨胀,并通过不断地创造技术去实现自己的欲望。当人类的欲望一次次地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得满足后,人类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看成可以穷尽真理和规律的,具有无限认识能力的地球主人。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一切都具有可以任意支配的权利。为了使这种支配权获得正当性,人类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产权制度,以及证明设定产权制度具有必要性的一系列理论,如经济人、理性人等。然而。产权理论并不是限制人类对地球任何东西的支配力,而是已经认识到了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限制经济人所具有的欲望膨胀,将破坏人类整体的支配力。于是,产权成为人类处理自身个体间的矛盾和关系的最基础的制度设计,其本质是如何确保人类最好地瓜分地球。所以,我们很难否认人类的其他复杂制度大致都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有关。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