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09/t012b16873d372f052e.webp)
《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宋代的黄庭坚。
- 作品名称 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出处 《鄂州南楼书事》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黄庭坚
作品原文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居是奏料材毛作品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共有四首,这是第一首。友损龙却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时曾登城南楼览赏风光(见《世说新语·容止》及《晋书·庾亮传》)。后人于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求亚势)复建一南楼纪念庾亮。黄庭坚在1102年(崇宁元来自年)寓居鄂州后即登此楼,叹其制作之美,第二年六月再登,写下了这一组诗。
360百科 陈衍曾说过:"山谷七言绝句皆学杜,少学龙标(指王昌龄),供奉(指李白)者,有之,《岳阳楼》、《鄂州南楼》近之矣。"(《宋诗精华录》)这首诗即是风神摇曳,具有悠远之姿,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即写登临纵目的所见,境界阔大,气象不凡。以"四圆纪压长剂导顾"领起,具见豪迈气魄;"接"字半训专基河下得贴切,措绘出山川相缪的壮丽景色;一个"光"字,则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接写"凭栏十里芰荷香",夜色中的十里风荷,给人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其念英究鲜独视觉形象,而是其清香四促任规湖药蛋斗裂封科溢,所以着一"香"字而境界全出。诗人面对如此风物,感讨造形困消顾万挥础觉人间的一切争斗都不复存在,于是唱出了"清风明月无人管"之句。"清风"近台影承"芰荷香",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之意(越陈迅李优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明月"遥应"山光接水指航喜打青矛一握光",点明皓月朗照,山川生辉。大而言之,"清风明月"实指一切自然景物。"无人管",则是化用了苏轼《话谈感显轮前赤壁赋》最后一段的议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清风明月,见《南史·谢譓传》):"(苗谢譓)不妄交接,门无来宾。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清风明月,非人所得而私。诗人此时物我两忘,逍遥自适。
最后一句便点哪引此苦叫景才普区明了这种感情。一个"凉"字概括了他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这里巧妙地运用读顾目增半损了通感手法,无论是视觉的"光",还是嗅觉的"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写出其摒弃尘虑之想。"清凉",佛家常用语,指摆脱一切憎爱之念而达到的无烦恼境界,如《大集经》说:"有三昧,名曰清凉,能断离憎爱故。"又如《华严经·离世间品》说:"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前面所写的景物都有清高脱俗的寓意,构成了一个使心境澄淡的"清凉世界"。一个"凉"字意味深长。黄庭坚在这之前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谪居黔州、戎州的流放生涯,遇赦后赴太平州任,仅九日即罢官,只得流寓鄂州,等待命运的安排,结果是远贬宜州而死。尽管如此,他却力图在儒、道、佛的思想中寻求企克太考真单短室精神寄托,一方面洁身自好,即所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方面寄情山水,放松身心,置生死荣辱于不顾。这就是他"清凉"心境的内涵。
清代冒春荣评李白七绝说:"七言绝句,以体近情章状巴解跳束增作明城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简回威命界口头话,而有弦外音,味外味,神气超远。太白有焉。"(《葚原诗说》)黄庭坚此诗就有李白的遗响,写景清新淡雅,抒情含蓄蕴藉而颇有理致。此诗通体散行,一意直叙,如流水淙淙,直归于结句的"凉"字,而又妙在点到即止,留下了玩味想象的余地。诗句在散行中又参以当句相对,如首句的"山光"对"水光",第三句的"清风"对"明月",往复回环,摇曳生姿,增添了声情之美。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来自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赶居身鲁何季移本老置受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1064-1067)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周群景万用刚态本火、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