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闪蚬

中文名称: 闪蚬

拉丁名称: Corbicula nitens(philippi)

科目: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真瓣鳃蚬科 蚬属

分布类型: 海水,淡水

  • 中文名称 闪蚬
  • 拉丁学名 Corbicula nitens(philippi)
  • 界 动物界
  • 门 软体动物门
  • 纲 双壳纲

简介

中药的闪蚬

  药 名:闪蚬

  拼 音:值肥热变班除依并因令SHANXIAN

  别 名:蚬子(《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 源:为蚬科动物闪蚬的贝壳。

  功 效:止咳化痰、解毒疗疮。

  主 治:用于肺虚久咳、皮肤疮疖肿毒。

  性味归经:辛、来自甘,平。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5准测谈别川响倍风损光-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360百科用动物志》。

形态特征:

  俗称蚬仔。贝壳中等大,外形近卵圆形。壳高19.1mm,壳长21.1mm,壳宽13.3mm。壳质坚硬而薄。壳顶不太明显,位于贝壳近中央包所该续吃帝制。前后端呈弧形。壳面黑褐色或黄褐色。壳表的生华东汉钢长纹细密。贝壳内珍珠层很慢后基频发板问音述杂紫色,略具光泽。环走肌痕下缘呈暗紫色。左右壳主齿各3枚,右壳前后侧齿各2技,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

生活习性及分布

生活习性

转游战沿读轴米军房毫推  (一)栖息环境

  菲律宾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二)生活方式

  菲律宾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菲律宾蛤仔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各群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三)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菲律宾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肉宽言矛跳其危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形染鲁时,死亡率达50%;当减留破秋黑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必皮反减村我十罗小样程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菲律宾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降未矿映逐尽游卷乡创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菲律宾蛤仔大量死亡演财顾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状态,影响了菲律宾大春欢代笔余听蛤仔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主要分布地区

  台湾分布:台湾西部,台北县八里乡十三行遗址,澎湖大仓岛,澎湖北部海处谈叶移盐力黄边区宣域,澎湖内海海域,台北县贡寮乡龙洞,屏东县恒春半岛,台湾东北角,金门后湖,金宁,金城,金沙,金湖,烈屿,桃园,新竹,苗栗县通霄,苑里,台中县大甲以北。辽宁地区亦有广泛养殖。

食用做法

  辣炒闪蚬原料:

  主料:闪蚬750克。

  辅料:蒜5-6瓣、姜5大片、干辣椒5-6个、葱花。

  调料:食用油2大匙、黄酒2大匙、蚝油1大匙、糖2小勺、淀粉1小勺、盐1小勺。

来自  做法:

  1、买来的闪蚬放在清水中,在水里放入一勺盐、一勺360百科香油,促进闪蚬吐泥。泡的时候可以切酱、葱、蒜。泡一会儿后,用两只手像大叉子一样在水里来回反复的揉搓振草种简闪蚬,让闪蚬头晕,多吐点泥出来。

  2、长的干辣椒可以用剪子剪成两半、蒜切片、姜切丝、大葱的葱绿部分切成葱花,也可用小香葱。

  3、反复清洗闪蚬数次后,把花蛤放入开水锅中,盖上锅盖,一分钟后捞出。

  4、焯过水的闪蚬都把壳子张开了,再用清水冲洗两遍,把闪蚬里的泥彻底洗祖阶八干净,沥干水分备用。

  5、起锅放油,煸香蒜片和姜丝后再放入干辣椒煸炒,然后放入闪蚬。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