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0/t015f0307a43b8bdd31.webp)
《赠稼轩山水》 ,可以代表他的水墨山水画的基本作风。这幅画不着色,全来自以笔墨气势取胜,笔致墨韵,拙椎秀润,神气充足。画中山水树石,秀逸潇洒,具有"平360百科淡"而又"痛快"的特点。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师法董源、巨然、米萧、黄公望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画中。款他注重传统技法,功力是很深厚的。他曾说:"余画庆免与文太史(征明)较,各有所长,文之铁按满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稚秀润,更进一筹矣!"这番话,正好说明他在师承古法,继承传统方面,有扎实的基础。
- 中文名称 赠稼轩山水
- 属性 水墨山水画
- 作者 董其昌
- 目的 研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
作者简介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也是绘画理论家,富收藏,精鉴赏。他不仅滑是"松江派"的重要画家,而且对文入画的发展与宣传起了很大作用。他生于公元1555年,卒于1636年,江苏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来自)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书画驰名当时。
赏析
他写得一手好字,善于把书法渗透到画法之中,从而使他的画更显清润明秀,具有文人画的显著360百科特点。但由于他不重视师法自然帮草作背施实还,过分强调笔墨风趣与形象的"脱略",致使丘壑变化较少,缺乏山川自然的生气。然而,当时,有些追随者对他评价很高,县左认为:"烟云流润,神垂晶治加气俱足,而出以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也有天如的以为:"有明一代书画,结穴于董华亭,文、沈诸君子虽噪有时名,不得不望而泣下。"我们不管这些说法是否过于夸大,但他在绘画艺术上对后人的印象是深刻啊的,以至清时的著名画家王时敏、朱耷等都受其影响。
明代的松江,工商业比较繁荣,文化发达,集中在那里的文人学士为数不少。他们往来利客转频繁,穷探旨趣。画坛中形成了以顾正谊为首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陈继儒、莫是龙等都属这一派。"华亭派"又名"松江派"。这一派的画风特点用笔洗练,墨色清淡,在董其昌的作品中就可见其一班。
董其昌的传世作品不少,如《赠稼轩山水》、《夏木垂阴图》、《秋兴八景图》、《林和靖诗意图》、《江干三树图》、《山川出现云图》等,都能代表他的水墨、青绿山水画的作风。
董其昌是个书画家,并有理论著作,他的著述, 自明末以来,在画学思想上有着重大的影响。他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张,启发后来的画家勤奋诗浓激补士读书,认真做学问,深入大自然,好负矿脱初肥环套有积极影响。同时,他提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他所提"南北宗"之说,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关于绘画流派的理论,风行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日本人编了《南画大成》,还成立"南画院",美千击换提形黑按回院点五国也有人研究南北宗问题。其实,他们的论点有一部分不符合历史事实,有片面性;有一部分较有道理,可作为研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和山水画派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