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游石淙诗

来自石淙诗,此诗把武周政权描绘成得人心、合天意的仙境,所以赐筵于朝臣和皇亲国威,共同欣赏山水美360百科景,以协调君臣关系。此诗是武则天唯一的一首七律,虽是拗体七律,但意义重大。

  • 作品名称 游石淙诗
  • 作品别名 夏日游石淙
  • 创作年代 唐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游石淙诗(并序)

  若领谓边散体模民句息安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台玉阙,陟县圃而无阶。唯闻山海之经,空览神仙之记。爰有石淙把补者,即平乐涧也。尔其近接嵩岭,俯届箕峰,瞻少室兮若莲,睇颍川兮如带。既而蹑崎岖之山径,荫蒙密之藤萝。汹涌洪湍都食引,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筵。密叶舒帷,屏梅氛而荡燠;疏松引吹,清麦候以含凉。就林薮而王心神,对烟霞而涤尘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还浮竹箭。纫薜荔而成帐,耸莲石而如楼。洞富破夫选编依年星口全开,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无烦昆阆之游,自然形胜之所,当使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於幽栖,冀不孤於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喜足怀约宗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作品简析

  公元工因华等700年(武周圣历三年)夏季,武则天率群臣巡游中岳嵩山,登封峻极后,避暑石淙河,曾来自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武则天即兴作诗一首《夏日游石淙》,命从臣360百科16人奉和诗名为《侍游应制》,武则天又作序《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命薛曜书写,让工匠刻于优则友印崖壁上。16位从臣是: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昌宗、李峤、苏味道、姚元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武则天在此宴请群臣一事,两唐书武后本纪失载,薛曜的碑刻可补其阙。诗作已收入《全唐诗》,刻本文字稍异,以碑刻为是。

  武则天在诗序中要求侍从群臣"各题四韵,咸赋七言",于是引出16西小等老首七律,影响深远。武则天对新诗的热心超过她前代任何君王。唐太宗写诗100多首,但未有一首七律;《全唐诗》收唐高宗6首诗,全属五言杂诗。武则天对律诗的定型所起的作用,是别人不可比拟的。

者简介

  武则天

者应贵为效似妈酒武则天像

  (624~7来自05)中国女皇帝。名曌,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360百科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小农散带记滑晶一几谈,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刘贵响措仪,进号宸妃。655年(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弦乡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683年(弘道元年)临朝称制。690年(根位弱封载初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705年(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卒谥则天大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红处持士传。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编纂《要览》、 《字海》、《乐书要录》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续补》补诗3首,诗序1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