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题阳关图二首

《题阳关图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第一首写离别之悲,充满了感人的艺术力量;第二首诗究离别之情、关情之物,写得入木三分。这两首诗不仅吟出了王维《阳关三叠》的诗情,而且突出画面,深化了李公麟《阳关图》的画意。全诗有情景、有理趣,兼之音调谐和,语言平易,可谓黄庭坚题画诗中的精品。

  • 作品名称 题阳关图二首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黄庭坚
  • 作品别名 题阳关图

作品原文

 抗管律便 题阳关图二首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阳关图:重士身销英读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画,乃为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图围房挥第故担。王维诗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县名,西汉设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以居玉门关之南而名,与玉门关同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隘。

  2.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

  3."想得"句:语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阳关无故人孔斯课源。"

  4."北风"句:语出北朝乐府《敕勒歌》。北齐时烟川宣宁红容期高欢玉璧之败,使斛律金作《敕勒歌》,其词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人事"句:语出陶渊明《答庞参军诗序》:"人事好乖,便当语离。"乖,不顺利。

  6.龙眠:即北宋画家李公膦,字伯时,庐州舒城(今安徽)人,官至朝奉郎。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擅人物鞍马及来自历史故事画,为王安360百科石所重,也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有深交。貌:描绘。

  7.渭城:是秦都咸阳故城,汉武帝时改称"渭城"。在今西安西北,渭水北岸。

白话译文

  其一

  在悲痛欲绝的离歌氢联宽慢严医声中,行者身影慢慢消失在穷荒僻域,画虽无声亦使人感触颇深,柔肠寸断浓练背较

  想到行者出阳关东围须燃西去蛮荒之地,只有北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其二

  人啊!本来有许多不顺之处,而在不顺利之中,又以问刚破律调穿星期拿离别为最大的不顺,既然人的心头有离愁别绪,所以北宋画家李公麟的《阳关图》便画出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断肠诗的意境。

  渭城的柳仿佛也关心起人间的别情,所以离人们见到杨柳就会引起继八站类直异判片又别械离愁别情。

创作背景

  黄庭坚《书伯时〈阳关图〉草后》说:"元佑初作此诗,题伯时所作《阳关图》。"故《黄庭坚年谱》把这组诗编入元佑二年(1087)。王维铁少在渭城送别友人元二西出来自阳关赴安西都护府时,写了《送元360百科二使安西》这首赠别诗。王维此诗一题《渭城曲》,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故又称为《阳关三叠》。李公麟取以为画,便题为《阳关图》。

  黄庭坚又据图题诗,进行了再创作,画上题诗并不难,唯难在前有王维之绝唱。然而这并没有难倒黄庭坚,他笔意纵横,连赋了这二首诗走械部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散名急烈万全大企攻讲析 第一首诗写离别之悲。《阳关图》中的离筵上,主人向着远行者,手举杯,唇微启,如同在唱着那让人黯然销魂的《阳关三叠》,故首句写道:在这使人悲痛欲绝的扬育孔围我翻念画带较岩离歌声中,行者将踏上征途远去,他的形影终于消失了,十分令人伤感。次句承上深叹道:"画出无声亦断肠。"李公麟之图,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却也够使人肠断的了。两句遗貌取神,写出映容皮必服川师木图意,三四句由"无形影",想象行人去处:"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末句是诗人的想象:行人去到那"阳芳更西路"处,见到塞外风物如此大异内地,必也哀感流程聚历互红血顾涕;而送行者的心紧坏达告帝劳随那行者一道渐行渐远,想见其景其情,心里更加悲伤。此二句,又把离别之悲写得渗出了画面,充满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第二首诗究离别之情、关情之物。诗人先探究离情自何而来,说是人事多有不顺利处,而不顺利之中,又以离别为最。人世间既有离别之情,艺术家笔下也有别离之情的反映。诗人接着道,由此,李饭谓公麟的《阳关图》便画出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断肠诗的诗意。三四两句,诗人又进一步推究:李公麟图中的渭城无知之柳,和三了逐另人间别情的关系。诗中便以问句出之:"渭城柳色关何从提双事",诗人经过思考和领悟,得出结论说:"自是离人续教住映蒸称作许悲。"原来是离人们自己在作出那如许悲意。诗人是说,事物固然无情,而人有情,有情的离人将情加于事物上,便使那原不关情的柳也变得有情了。因为如此,所以离人们见到杨柳就会引起别愁、义眼至缩危吧品别情,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与"渭城柳"之类的歌声,就要潸然泪下了。诗人按图索"骥",穷究离别之情与关情之物,写得入天卫杨集也木三分。

  《苕溪渔隐丛话》曾称引黄庭坚的诗"随人作计终后人"。这两首诗,正是不"随人作计"的力作,诗中不仅吟出诗情(王维诗)画意(李公麟图),而且又突出画面,从空际、从理上着笔,深化了李公麟图讨伟自攻路或的画意。全诗有情景、有理趣,兼之音调谐和,语言平易,绝无诗人某些作品的生硬与刻意好奇之病,因此,此诗虽未能与《送元二使安西》比肩,亦可称为题画诗中的上品之作。

名家点评

  其一

  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企明:李伯时取王维诗作画,发挥了画的长处,以补诗的不足。而黄庭坚题《阳关图》,又对李伯时画所无法表现的事物,征福硫比如"阳关更西路"的画外景物,用诗加以补足。这样的创作实践,完全符合南宋吴龙翰的艺术见解:"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历代题咏书画诗鉴赏大观》)

  总评

  泉州学研究所高级编辑李元强:此二首联章题画诗,作者敢在王维绝唱上进行再创作,真可谓艺高人胆大。诗人不仅咏出了王维的诗生精住装死形互情,而且深化了李龙眠的画意,全诗语言平易,情景交融,理趣浑然一体,虽不能与王维诗比肩,但也是一题画诗中的佳作。(《宋诗名篇赏析》)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裂当语端线特发刻呢(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