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钢叉又称"放钢叉"。属民间杂耍舞蹈。主要流行于宝山区葑塘乡一带。一般用在庙会、出灯及多种民间喜庆活动中。
- 中文名称 飞钢叉
- 别名 放钢叉
- 类型 民间杂耍舞蹈
- 流行地区 宝山区葑塘乡一带
简介
飞钢叉又称“放钢叉”。属民间杂耍舞蹈。主要流行于宝项置告超子钟殖政山区葑塘乡一带。一般用在庙来自会、出灯及多种民360百科间喜庆活动中。
表演方法
飞钢叉既是一种玩赏性的表演节目,又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武术表演节目。飞钢叉表演时,以两手臂为动力,将钢叉不断地抛换,并以“拷叉”为基本动副维菜如助资作,连贯“提花”(单手、双手)跨腿提花、抛叉等。双腿成马步蹲状,慢慢走动,向前、后退。表演者双眼盯住究映找真进害必响钢叉,表演时不允许钢叉落地。飞钢叉没有固定的动作要求,几套动作不分先后,任意选取,每一套动作也没有规定的时间长度总切技,完全依表演者的体力和技艺高低决定。 飞钢叉表演可以分行进(行街)和围场式两种。行进表演时,舞钢叉艺人分两排,(可根据街道的宽狭)边表演,边行走;围场式表演,则是观众围成圆圈,表民演者在围场中央表演。 飞钢叉诗机搞率破住的表演者,没有统一服饰,一般穿自己的衣服。有时表演者也可脱去衣服清,赤膊舞钢叉。 飞钢叉的钢叉,由钢叉、木柄两个部分组成。比一般武术中的钢叉小而灵活,便于表演者舞耍。木柄长90公分,直径3公分,木柄上缠有彩色条布,钢叉上有三只刺,为防伤人,外面两只成半圆结未配完约陈皇通形弯向中间。钢叉尾部安装两个活动响片,钢叉转动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 飞钢叉表演时不用音乐伴奏,仅用哨子指挥,以示表声宜免合结管才审哥演开始和结束。但数把钢叉舞动时所发出的响声,虽无规则,但却非常热闹,弥补了无音乐伴奏的不足。

代表艺人
丁家桥村的飞钢叉班在葑塘、大场、刘行一带享有盛名,距今已有80多年了。据丁家桥民间老艺人陶大山等回忆远优她举贵突松防:1912年陶大山的叔父陶车题跑季过政立容抗计阿雪外出学木匠,(现嘉定县桃浦来自乡)看到人家玩钢叉,非常好奇,回家后也仿做了一把钢叉,以后逐渐练出几套动作,并传给了后人,一直流传至今。 建国前,飞钢叉经常被邀360百科请到庙会、出灯等民俗活动中表演。建国后,他们经常参加社会庆祝活动。建国初曾在嘉定县马陆乡政府成立时应邀参加庆祝活动;1956年,陶大山、翟宏仁二位艺人参加了上海农民民间舞蹈会演;1958年飞钢叉班又参加了游行庆祝活动,在南京路上表演;1983年在罗店地区民间文艺年会上,丁家桥飞钢叉班老、中、少三代艺人再度作了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