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

"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原名"龙威",1886年春开工建造,基本排水元两果笑量2150吨,满载排水量2640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重创日舰"松岛"号。北洋水师战败后,被编入日本舰队,列为一等炮舰,仍保留使用"平远"舰名。日俄战争时,"平远"舰在东渤海铁岛以西1.5海里处 ,右舷碰到俄军布设的水雷,引发大爆炸,几分钟后,"平远"号沉入大海。

  • 中文名称 "平远"级近海防御铁甲舰
  • 原名 "龙威"
  • 基本排水量 2150吨
  • 建造时间 1886年

简介

  福建,古称八闽,位处中国大陆东南。浩瀚无垠的大海,来自给这块与浪花相伴的土地染上一层骄人的蓝色光辉。早在五霸称雄的春秋时代,福建便有了造船的历史,闽江口先民们笃笃的拿报肥识解求斤离吧受希凿木声里,清楚地表达360百科着龙的子孙走向大海的万丈豪情。中国造船史上“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破浪而行”的著名船型——福船,就诞生在这风景秀美如画的土地上。驾驶着福船,郑和舰队七下西洋,交通四方;驾驶着福船,戚家军擂响战鼓,犁平倭寇……。时光转瞬,拥有深厚造船、海洋文化积淀的福建,在中国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时代,又创造出了一艘新时代的“福船”,这艘战舰满载着古老中国不甘沉沦的自强之志,寄托了八闽大地的万众期望,成为中国近代海军、近代造船史上一座光绿胞杂彩夺目的里程碑。

福建船政局

  两次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在海防虚弱,国门洞开的惨痛现实面前被听种,开始了创建新式海值和军的艰难努力。围绕建设海军的核心问题——如何获取新式的舰船武间展法回货态乡下器装备,当时中国国内高层洋务官僚中出现了“购舰”与“造舰”两派。持购舰论者,主张直截了当行事,向西方展的功临上国家购买舰船,但不久这种议论全坐头士含显接便因为遭遇到阿思本舰队事件的挫折,而暂时归于沉寂。当时持“造舰”论的一方,则坚持要自行设厂造舰,认为此举尽管初创阶段会耗资不菲,较为艰难,但从学习、积累技术经验,造就中国自己的海军、造船人才等方面起见,对国家的意义远远大于直接购买西方军舰,而且还可以回避西方制雨鱼列强借出售军舰而大加要挟的不利局面,维护国家的主权,这种坚持“权自我操”的提案,很快便一度占据了上风。

  这批直接秉承魏源、林计总来切念曾按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洋务派官僚中,真正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上的,首先是宗出改叶级良药打在上海开创江南机器制交终北附志阳造局的李鸿章,进而便是坐镇东南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因为韬略过人,文采出众,受到湘军统帅曾国藩的赏识,倚为左右手。有别于当时中国很多传统科举文人,左宗棠虽然是举人出身,但平日间非常留心经世实用之学,对于近代海防建设很早就有一定认识,早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便开始了自行建造蒸汽轮船的有益尝试。1864年,曾雇佣中国工人,按照传统的福船的样式,在杭州建造了一艘迷你版的蒸汽船,尽管只能够容位准愿承头纳2人,航速迟缓,但息绝红出现在波光粼粼的西子湖上的这艘喷着黑烟的小船,足可以说明闽浙总督对于西式海军事务的热心程度拉星凯红老米起黄台短复。1866年,太平天国起义逐渐被平息后,6月25频句研听几日,左宗棠便连向清政府中央上了两道奏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申请设厂造船,为预防顽固派的非难,奏折中写下了异常精彩的一段议论:“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彼此同以大海为利,彼有转卷江游经核满所挟,我独无之。譬如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如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可乎?”

  饱尝西方坚船利炮打击之苦的清政府,不甘心永远结筏骑驴,很快便批准同意了左宗棠的奏请。当年8月19日,选定在福州城郊的马尾兴建船厂,史称福建船政局,12月23日,这座在中国海军和造船史上意义重大的船厂正式开工建造。由于对近代造船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福建船政的创建过程中,左宗棠主要依靠的是法籍顾问日意格。这位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参与组建常捷军,与左宗棠私交甚好的法国人,此后对中国近代造船业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使得福建船政全盘引入了法式设计、建造方法,生产的舰船具有浓浓的法兰西风韵。与此适应,后来用于培养造船技术人才的福建船政前学堂,也直接采用法语教学,并派出大量学生赴法国留学造船。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当时世界海上的两大霸主,英国的海军指挥、驾驶被公认为最佳,而造舰技术方面最为突出的实际则是法国,这也是后来日本寻找法国造舰的一个原因所在。

  福建船政局开工后不久,因西北军情紧急,左宗棠被调往陕甘,主持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林则徐的外甥、女婿沈葆桢被推荐接管船政局,任总理船政大臣。在沈葆桢、日意格的努力,以及左宗棠的全力支持推动下,至1868年夏,船政局大功初成,这占地约600亩,拥有各种车间数十处,以及4座船台和1座世界罕见的铁制浮船坞,员工多达3000余人的船厂,在当时远东首推第一,被誉为亚洲第一船厂,很多西方人到达中国后,都要专程前往马尾一睹船政局的风采,将其看作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一大壮观景象。与之相比,东邻岛国日本同时代创设的造船企业横滨船厂仅有雇工不到100人。近代中国历史上,对于海防事业,一旦投入全心关注,立定主意,很快便能做出令举世震惊的成就,北洋海军的成军、福建船政局的建设皆是例子,但令人扼腕的是,往往这些成就都出自领导层的心血来潮,一旦兴趣过去,就归于没落,始终无法理解海洋海权的真正含义,因而对其的关注始终无法做到长久持之以恒。

  作为创办船政局的元勋,左宗棠自然功不可没。但局限于经费紧张和近代海军知识的缺乏,左宗棠早期制定的某些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船政局造舰的成就和技术进步。在最初奏请开厂造船时,左宗棠便提出,船政建造的军舰应该同时具备运输与作战两种功能,“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有事之时申请舰5调法,以之筹调发”,认为这样造出来的军舰平时可以担负漕运,军民两用,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节省经费的目的。由此结果导致福建船政局早期建造的军舰,除“扬武”号二等巡洋舰外,普遍加大了货舱,吃水过深,“船身高耸,船轮迟缓”,船型不伦不类,“兵商两绌”,徒有战舰之名,几乎都成了运输船。1884年中法两国因越南问题爆发战争,8月23日,马江一战,大部分由福建船政局建造的军舰组成的福建船政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尽管有战备方面被动挨打的原因,但舰型落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生的船政局遭受这次沉痛的外来打击,尽管船厂设施遭到一定破坏,可谓惨痛之至,但战争中暴露出的舰船设计、建造方面的问题,却给船政局上了苦涩的一课,受此影响,福建船政在造船思路方面开始了一些有益的转变。

  马江之战结束后不久,江苏阜宁人裴荫森接替战争中措置失当的张佩纶,成为船政局历史上第八任总理大臣,这位任事勤勉的官员,担负起了复兴船政的重大责任。在更新厂房以及添置机器设备的同时,裴荫森听取多方意见,认真地总结了马江海战失败的经验,抛开难以随意涉及的指挥决策方面的问题,裴荫森讲主要责任归结到武器装备的落伍,认为巩固海防,必须要拥有当时世界最具威势的海上利器——铁甲舰。尽管过于偏重强调客观原因,但也属可以理解之事,在那个官场派系复杂的年代,一步不慎,前面就可能是万丈深渊。在裴荫森的领导下,福建船政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近海防御

  1885年7月4日,一件特殊的奏折从福建由轮船送至上海,再由驿站快马加鞭500里急送北京,尘土飞扬的驿路上,铭记了这桩对中国近代军舰制造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由船政大臣裴荫森撰写,左宗棠、协席穆图善等大臣联名上奏的这份加急奏折里,首先开宗明义,指出中法战争中,法国舰队之所以能横行海上,肆无忌惮,关键原因在于中国海军缺乏制敌利器铁甲舰。认为经过马江一战挫折后,海防薄弱的闽浙、台澎一千装露制员斤即送带,急需装备铁甲来自舰,“惩前毖后之计,整顿海军必须造办铁甲,时势所趋,无庸再决者也”,随即便介绍360百科了福建船政的留法学生魏瀚等提出的一个方案。该方案预备仿造法国1885年左右设计的3艘同型的小铁甲舰,这种军舰比北洋在德国定造的“定远”舰吨位小,吃水浅,较适合福建一带的船坞。而马力比“济远”舰略低,驾驶较为便易,单艘造价不包括武器、电器等装备约为谁要湖长46万两银。裴荫森请求清势现知逐廷在财政经费短绌的情况下,也应该竭力拨款建造3艘,“闽省若有此等钢甲兵船三数号,炮船、黄层族会兴六花组格代制快船得有所护,胆壮气扬,法人断不敢轻率启衅”,奏折中激动地称“……该学生等籍隶福省,均无希图名利之心。只以马江死事诸人非其亲故即属乡邻,以报仇雪愤之心,寄于监作考工之事,其成效越想领住顾业谁浓取宗必有可观。”大有一番驾长车,踏易乐写高无紧破贺兰山缺之豪情壮志。

  关于这级铁甲舰的设计方案,原本在裴荫森的奏折中讲得清清楚楚,是仿造3艘法国军舰。但随后因为抄录转载者的粗心大意,以及后世编辑出版者的误读,竟然喜酒坐关六挥犯信酿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上的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公月石括劳击至案,以致直到历史长河缓缓流过100多个春秋后,某些时候仍善德地改成夫节善宽然还被混成一笔糊涂帐。其实在裴荫森个人的文集《裴光禄遗集》,以及福建船政史料,乃至一手原始资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光绪朝朱批奏折中,都非常明确肯定地表示福建船政局申请建造的铁甲舰,参考的母型是法国军舰。但1895年,刘名誉编刊《越事备考》一书时,竟将裴荫森的这份奏折,误抄录成参考的是德国军舰,一字之差,失之千里,法兰西就此变成了德意志。而对现代学术研究影响颇深的史料集《洋务运动》一书中,竟然也随之错书成德国。

  错误并没有就此停止,更为荒唐滑稽的事情来自3艘法国军舰的舰名,原本裴荫森上奏的年代,因为没有现代标点符号,用作参考母型的法国军舰的舰名是直接被书写为“柯袭德士迪克十飞礼则唐”的,对于这组复杂的音译,上世纪50年代满关关游独放《洋务运动》一书编纂时竟然不假思索,在没有任何依据的基础上,乱点鸳鸯谱,随意标点断句为“柯袭德士迪克”、“十飞礼”、“则唐”,由于这套书在学术界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以至于“德国”造的“柯袭德士迪克汉短化财本超皇比黑”、“十飞礼”、“则唐”竟然成了定论,被各种著作反复引用,一错再错。实际上,遍查19世纪查想的德国军舰资料,是绝找不到哪型军舰的译名与此相同的。这3艘被马大哈们硬生生篡改了出生地和姓名的军舰,真实身份乃是法国在19世纪末期建造的“黄泉”(Acheron)级,除了首舰“黄泉”号外,其他3艘军舰Cocyte(“痛哭河”)、St虽称切点助门坏推yx(“冥河”)、Phlegeton(“地狱火河”),根据音译,应该分别断句为“柯袭干受送父德”、“士迪克十”、“飞哥移端少阳国洋胶句礼则唐”,这些才是裴荫森奏章中所指的军舰。

  19世纪中期以后,由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伦道尔肇始,小船架大炮的蚊子船出现在大洋上,这种军舰体格小巧,造价低廉,而却装备与其身材远不相称的大口径巨炮,颇有点“志大才疏”的阵势。这类军舰不利于出远海航行,主要用途是防守海岸、要港,当时被称为水炮台,因为具备陆地炮台所无法比拟的机动性,以及造价低廉,甫经出世,就被各主要海军国家大量装备。不太愿意亦步亦趋地跟随英国人,德国在蚊子船的设计思路上作出自行改进,加上了水线带装甲,创造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装甲蚊子船Wespe号,这类军舰又被称作近海防御铁甲舰(Coast Defence Ships),名为铁甲舰,实际则是加强了防护的蚊子船而已。但较普通无防护的蚊子船,生存力已大为提高。

  法国建造的“黄泉”级铁甲舰正是属于这个类别,设计上直接仿照了德国的Wespe号,单桅杆的设计体现了她的德裔血统(在19世纪中后期的很多军舰上,存在以下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正统的德式军舰往往采用单桅杆设计,而英式军舰是双桅杆,艺术感强烈的法国军舰则大都使用3桅杆的设计)。这级军舰的排水量为1690吨,舰长55.2米,宽12.32米,吃水3.56米,外形上和蚊子船一样,看起来有点五短三粗。舰上采用2台蒸汽机、4座锅炉,双轴推进,功率1600匹马力,航速11.6节,煤舱容量较小,仅能装载98吨,由这点清楚显示了这级军舰根本不是被用来出远海作战的。值得一提的是,这级铁甲舰上,包裹舰体厚度为8英寸的水线带装甲却是钢质,在近代,钢被认为过于坚硬,容易折断,韧性不如熟铁,因而从来没有被考虑用来作为军舰的装甲,法国人在“黄泉”级上使用了科洛苏工厂生产的新式全钢装甲,在当时世界造船界被认为是大胆创新之举。这艘“名不副实”采用钢甲的铁甲舰,装备的主要武器是1门10.8英寸28倍径的1881式加纳火炮,小于Wespe采用的305mm克虏伯炮,另外增加了法式舰船的传统设计——耳台,2座耳台上各装备1门3.9英寸炮,此外还有一些3磅、1磅小型速射炮。整体来看,这级军舰在各国的蚊子船中,算是较为先进出众的设计。

  但由此可以看出,裴荫森积极上奏要仿造的铁甲舰,其实是蚊子船的变种。就防守海口而言,蚊子船是完全能够胜任,但这种军舰是绝对无法出大洋作战的,福建船政局选择法国的装甲蚊子船作为母型,尽管“黄泉”级属于先进设计,但不得不看到当时选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船政局有关仿造铁甲舰的申请提交的同时,北洋大臣李鸿章也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资金请求,申请向欧洲订购新式穹甲巡洋舰(即后来的“致远”、“经远”级军舰),用以加强中法战争后显得薄弱的台澎海防。“造舰”派和“购舰”派这次刚好撞了个满怀,正在因为购买了“定远”、“济远”级军舰志得意满,准备进一步加大外购军舰力度的李鸿章,看到半路杀出来的福州船政铁甲舰,认为其打断、干扰了自己外购军舰的计划,而异常恼怒。为争夺宝贵的经费,7月30日,李鸿章毫不客气地上奏清廷,从军舰吨位、主尺度、装甲防御、动力系统以及造价等问题上全面出击,措辞严厉地将船政选定的建造母型批驳得体无完肤,称通过和李凤苞的讨论,判定船政提出的方案“船式、轻重、尺寸均不合海面交锋之用”,“欲以此敌西国之铁甲舰,恐万万不能”,进而把矛头直接指向裴荫森,称“裴臬司于此道素未考究,误信闽厂学生之蛊惑”,要求清政府“审慎图维,勿任虚掷帑金”。资历、实力和官场经验都无法望李鸿章项背的裴荫森落得很大没趣,唯有值得庆幸的是,不管是否出于故意,李鸿章竟然没有看出3艘法国铁甲舰就是蚊子船型,否则,很难想像还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平心而论,裴荫森选择仿造法式近海防御铁甲舰,出发点自然是为了巩固国防,提高船政造船的技术层次考虑,尽管选择的型号可能与国家的需求不是非常适合,但对新生儿横加笞伐是不够公正的。而李鸿章的部分批评,也不可谓不切中要害,同样,李鸿章坚持大量购买外国军舰,也是为了加强中国的海防起见。之所以二者间争得面红耳赤,掺杂其中的地域、派系等感情起了重要影响。

  正当裴荫森灰心丧气,准备将法国铁甲舰的资料锁入档案柜,束之高阁之际,出人意料,清政府中央高层竟突然伸来有力的援手。主持中国朝政的最高权力人物慈禧太后,亲笔在福建船政的奏折上写下了很长一段批语:“筹办海防二十余年迄无成效,即福建所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谓自强何在?此次请造钢甲兵船三号,着其拨款兴办,惟工繁费巨,该大臣等务当实力督促,毋得草率偷减,乃至有名无实。”意外出现的太后批示,让本已前途渺茫的福建船政铁甲舰计划,真正开始启动了。和今天的人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脸谱化形象不太一样,慈禧,这个控制中国近代政坛达数十年之久的女主,在贪婪的一面性格之外,还具有一种近乎天生的对新事务的敏感性,她实际乃是洋务运动、近代海军建设早期在清政府中央高层最有力的支持者。甲午战争之后,被评价为祸国罪人的慈禧曾经和朝臣有过一次对话,针对摆在中国面前的严峻形式,指出“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总须慢慢自强起来,断不是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龙威

  为平衡福建船政和李鸿章间的关系,清政府批准了李鸿章关于购买西方新式穹甲巡洋舰的申请,但将最初购买6艘的计划调整为4艘。同样,清政府也同意福建船政仿造近海防御铁甲舰的方案,不过也做了一定改动,将原本3艘的请求缩水为1艘,而且说明鉴于闽浙局势渐趋缓和,新军舰建造完成后将归属创建中的北洋舰队。一碗水端平,各方也就相安无事了。

  1886年的春天,福建船政前学堂学生魏瀚受命前往法国,购买造船所需的大批钢材。魏瀚,字季渚,福建福州人,16岁进入福建船政前学堂,为第一届学生,学习船舶建造,一度被派赴欧洲留学,后来成长为中国近代杰出的船舶工程技术专家。经过在欧洲的认真采办,至当年秋天,魏瀚将舰材购买回国,12月7日,由船政大臣裴荫森亲自主持,为新军舰安放龙骨,配套的各种肋骨开始拗制,船体的监造为魏瀚、郑清濂、吴德章等3名船政科班出身的工程专家,同时轮机部件也先后开模铸造,监督轮机建造的是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3人,同样也是船政前学堂科班出身,建造工作就此全面铺开。以后来的实际情况看,这艘中国自行建造的新型近海防御铁甲舰,并没有完全照搬法国“黄泉”号的设计,而是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改良,充分体现了福建船政局技术人员的能力。

  这艘中国自造的铁甲舰,后来得到一个极具威势和民族特色的名字——“龙威”号,英文译名Lung Wei。军舰的正常排水量2150吨,满载排水量2640吨,大于法国“黄泉”。主尺度则和“黄泉”接近,柱间长59.99米,宽12.19米,但吃水较深,舰首为4.19米,舰尾4.40米。动力系统采用了2台福建船政局制造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轮机转速80转/分钟,配套使用4座圆型高式燃煤锅炉,每座有2个炉门。主机功率24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0.5节,军舰上的煤舱容量设计得较大,远远超过“黄泉”级,为350吨,这表示福建船政在设计时根据这艘军舰将要用于远海作战的实际需求,做出了必要的改进。

  “龙威”舰的防护能力与“黄泉”相近,舰底采用了双层钢底设计,两层之间间隔2英尺。环绕全舰装备有水线带装甲,全为从法国购入的全钢装甲。其中舰首部位装甲厚5英寸,高7英尺;军舰中部因为要防护安排在其内的弹药舱、锅炉舱等要害设施,装甲厚度达到8英寸,高5英尺;舰尾部分装甲厚6英寸,宽4英尺2英寸,除此,军舰两侧的煤舱里的燃煤也能提供一定的防护,起到抵挡炮弹破片的作用。另外,有装甲保护的部位还有,装甲甲板厚2英寸,露炮台装甲围壁厚8英寸,炮罩厚2英寸,司令塔装甲厚5英寸。整体来看,“龙威”级军舰防御力较强,但由于采用的是蚊子船船型,而且军舰吨位相对较大,整体机动性能不佳,航速较慢。

  福建船政建造“龙威”时,并未给其配备武器,船政大臣裴荫森在汇报清廷的奏章中,只是介绍这型军舰可以装备260毫米主炮1门,和120毫米副炮3门,但这并不表示“龙威”已经安装了上述火炮,仅仅是可以安装而已。后世一些研究者不加辨别,忽略了这一细微的差别,竟然直接将上述数据套用为“龙威”的武备系统,这又给本就因为出身问题混乱不堪的“龙威”舰的技术记载,更增添了一层荒唐色彩。事实上,直到最后完工,“龙威”都没有安装武器装备,直到后来被编入北洋舰队后才另行装备了各类武器。因此,沿用法式设计的这艘军舰,武备系统上则和当时北洋舰队的很多舰只一样,具有浓烈的德式风格。

  作为标准的蚊子船型设计,“龙威”的主炮被安装在舰首,是1门威力巨大的260毫米克虏伯钢箍套炮,型号为1880式35倍口径,与日本海军“浪速”级军舰的主炮相同,因为担心船头大炮太重,遇到风浪容易造成船头颠簸摇晃,难以瞄准射击,因而主炮塔的位置被安排在接近军舰的中腰附近。火炮身管长9100毫米,膛长8320毫米,炮管重27700公斤,炮架重14900公斤,配备有钢弹、开花弹、子母弹,其中钢弹、开花弹弹头重275公斤,子母弹重215公斤,而发射药包则均为87公斤。火炮有效射程高达12200米,初速530米/秒,使用钢弹在274米距离上,可以击穿571毫米厚的钢板。与众不同的是,“龙威”尽管主炮采用的是德式,但炮罩却是延续前部敞开式而来的标准法式设计,而且炮罩上还有碉堡状的观察位,使得这艘充满法兰西特色的军舰,在德、英式军舰占主导地位的北洋舰队中别具一格。

  “龙威”的副炮和北洋舰队的“定远”、“济远”等级军舰一样,使用的也是克虏伯1880式150毫米钢箍套炮。布置方法则和母型“黄泉”相同,将2门火炮分置在军舰两舷的耳台内。符合船头对敌时代的设计习惯,“龙威”舰也没有安装大口径尾炮。

  在上述中大口径火炮外,“龙威”另装备有4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小速射炮4门,10管格林炮2门,均为北洋舰队大量装备的型号。

  作为蚊子船型的近海防御铁甲舰,“龙威”与她的母型“黄泉”一样,和当时的传统铁甲舰与巡洋舰不同,都没有舰首冲角的设计。不过,在“黄泉”的设计基础上,“龙威”增添了当时世界非常新锐的武器,即鱼雷兵器。在军舰的首尾各装备有一具固定式的18寸鱼雷发射管,另在军舰两舷甲板下各装备1具,根据后来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的记录,这两具鱼雷发射管的射角各是45度(中央线垂直角之前5度,之后40度)。

  综合来评价,“龙威”可以认为是19世纪中后期一型典型的近海防御铁甲舰,各项参数性能在当时世界同类军舰中居于中上水平,如果考虑到这是福建船政建厂以来建造过的规模最大、技术程度最新的军舰,那这艘军舰,以及创造她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们,都是不应被忽视的。然而,由于最初选型上的问题,这级军舰实际只是一个守口利器,而并非船政大臣裴荫森一心希望得到的能纵横海上的主战铁甲舰。

  因为照片、图纸资料的缺失,“龙威”舰的外形、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神龙见尾不见首,处在云雾缭绕之中,不为后人所知。近年,随着保存在海外的有关“龙威”的大量资料逐渐回流入国内,使得有可能来廓清这艘军舰的真实面容。

  从外形看,“龙威”最显眼的特征便是单桅杆、单烟囱,这显然是继承了母型“黄泉”号的设计,属于转抄的德式设计。但似乎是发觉到传统德式设计上,烟囱喷薄出的煤烟,会造成后方桅杆上桅盘内的工作环境恶劣,“龙威”和“黄泉”一样,都是将烟囱改在了桅杆之后,这样桅盘里的瞭望手就稍稍可以松口气了,看着滚滚浓烟在自己的身后翻腾,总比煤烟扑面而来要强得多。

  “龙威”舰首甲板的干舷较低,没有采用首楼的设计,应当是出于减少舰首吃水的考虑。在充满法兰西情调的主炮塔后,是一座同样法式风格浓郁的甲板室,横亘军舰左右,近代中国军舰的特征——飞龙舰徽就安装在甲板室的外侧。甲板室朝向舰首尾的两面左右都开有水密舱门,里面是连接舰首甲板和军舰中部主甲板的通道,甲板室前部居中的部位,里面就是“龙威”的装甲司令塔。 “龙威”舰的舰桥安装在甲板室之上,属于体形硕大、结构复杂的法式舰桥,共分为两层,第一层在甲板室顶上,是军舰的平时驾驶平台,安装有舵轮罗经等设备,在驾驶台之上则是露天的罗经舰桥,安装有1座潜水盔式标准罗经,较为特殊的是,在第一层舰桥的两翼,各设计有1个小型耳台,用以保护舰桥系统。经过甲板室建筑之后,就是“龙威”舰的主甲板,略显空旷的主甲板两舷有高高的舷墙加以防护,在接近军舰中部的两舷,有两座较大的耳台,为防止高速航行时上浪,耳台对外一侧安装有可以折倒收放的挡板。“龙威”的舰尾设置有尾楼,尾楼上方和尾楼内部两侧,分别各安装有1门小口径速射炮。虽然前方的甲板室和尾楼都各自有木梯通向军舰中央的主甲板,但是出于行动方便考虑,从甲板室到尾楼之间架设了一到纵贯全舰的天桥,从两侧的风筒中穿越,成为“龙威”舰上一道特殊的景观。

  经过1年多的建造,1888年1月29日,马尾江边人群聚集,万目共瞻,一起见证中国自造,也属亚洲首创的钢甲军舰的下水仪式。午后,船政大臣朝服冠带,率领部下在江边祭拜天后、江神、土神、船神,为新军舰行命名礼,随后“抽撑拔楔,如法推送,风潮顺满,循轨徐趋”,浪花溅起,龙腾闽江,“龙威”舰在岸上如雷的欢呼声中,顺利下水。此后又经过了近1年的舾装等工作,至1889年春,“龙威”基本完工,这艘军舰在建造过程中“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她的成功,标志着福建船政,乃至中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迈上了一层更高的台阶,西方人对此也极为赞叹“外国师匠入厂游观,莫不诧为奇能,动色相告”。随后,福建船政水师“靖远”号练习舰管带林永谟受命暂行管理“龙威”舰,孰料此后便发生了一连串意外。

平远

  1889年5月15日,船政大臣裴荫森亲自乘坐“龙威”到达馆头停泊,16日早晨6时“龙威”舰升火,9点钟启航行驶出芭蕉口,在白犬洋一带航行了数个来回,以进行航试,当时测得航速为12.5节,到此时为止一切均极顺利。但在下午“龙威”准备返航时,右侧螺旋桨突然显出迟滞之相,航速大减,经检查发现右侧蒸汽机螺丝折损,遂被迫航行到壶江岛深水处停泊,直到29日才返回船政局修理,这次试航宣告失败。之后用了将近3个月时间,“两副卧机逐件拆卸,一一校对”,进行检查修理,至9月28日再度试航,终于一切顺利,因而这天被定为“龙威”的完工日期。

  根据最初的计划,这艘新造的军舰将归入北洋舰队编制。10月4日,“龙威”舰开赴上海,准备经由那里北上,26日由上海出洋前往天津学堂吹灰uen时,轮机系统突然又发生故障,“小抽气机折损,动掣未能如意”,“龙威”舰再度出现技术问题。因为“购舰”、“造舰”问题上和船政正面冲突过的李鸿章,早就在等着看这艘福建自造军舰的洋相,接连出现的故障,使李鸿章非常快意,立刻致电让裴荫森难堪,称“龙威”舰“断不可靠……‘龙威’若来,无人收管,望速饬令无庸北来为要”。

  担心事态由此越演越大,上传到清廷中央,进而影响船政局的声誉,以及将来自行建造其他军舰的计划,裴荫森一面急忙派出技术专家赶赴上海修理军舰,顾不得李鸿章的冷面孔,仍然坚持表示希望该舰能加入北洋海军。同时,大玩弃子战术,上奏清廷,将新军舰故障频发的责任归结到监造轮机的3名学生身上,要求全部予以暂时革除顶戴的惩罚。事情虽然已经发展到了这步田地,李鸿章仍然想要船政局好看,称“龙威”舰“屡坏机器,恐成病骥”,但口气稍微松动,表示将派丁汝昌到沪查看,如果尚能使用,则可编入北洋舰队。

  这一期间,为使“龙威”舰能加入北洋海军,福建船政局的工程人员就近在英商耶松船坞订购了2具抽气机进行替换,基本解决了存在的问题。1889年12月2日,例行南下过冬的北洋舰队,以“定远”级铁甲舰为首,由威海抵达上海,黄浦江上一时龙旗飘扬,蔚为壮观。12月12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偕同总教习琅威理仔细勘验了“龙威”舰,并出海航试达3小时,测得航速11节。为人朴诚忠厚的丁汝昌给予“龙威”高度评价,称“闽厂首先试造之船能是亦足”,并向李鸿章做出汇报,建议先命令“龙威”舰返回福建,进行一次全面修整,来年春天再和北洋各舰一起航行北上,获得批准。

  “龙威”舰从上海返回福州后,立刻严格按照丁汝昌的要求,紧急修整,“增修镶配百数十处”,并安装了探照灯等设施。1890年春天,李鸿章致电裴荫森,要求根据北洋海军主力舰的命名规则,将“龙威”舰改名为“驭远”,旋因与南洋水师的军舰重名,经裴荫森提议,更名为“平远”,英文舰名PingYuen。5月8日,北洋舰队主力抵达福州,28日,“平远”舰随同北洋各舰一起北上。福建船政首创的这艘近海防御铁甲舰终于加入到了中国海防事业的第一线,开始了其真正的生命。

  “平远”到达天津后不久,6月23日,李鸿章亲自前往查看,并乘坐这艘一直以来遭他批评的国产铁甲舰,试航达4小时之久。白白获得了这么1艘新式军舰,自然是要说些面子上的客气话,李鸿章在随后的奏折中首先称“闽厂试造钢甲兵船,事属创始……初次试造钢甲兵舰有此规模,已属难得”,然而随后便话锋一转,还是大大揶揄了裴荫森一把,“若遽绳以万全无弊,是阻其要好之心,人才何由奋兴,制造何由精进?”“以之归队操练,聊助声威,尚未可专任海战”。相对在闽江口费力不讨好,眼巴巴盼着“平远”加入北洋舰队,以便能以此为例,得到国家更多支持的裴荫森,李鸿章可谓是得了便宜卖乖,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送上门的新军舰,还一面拼命表现出万分的为难和勉强,似乎若不是为了鼓励人才,他就未必肯要这艘军舰一般。论起官场上的权术手腕,裴荫森还远远不是老辣的北洋大臣的对手。

  “平远”舰编入北洋海军后不久,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的学生李和被任命为管带。李和,广东三水人,1867年与邓世昌等一起进入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留用于福建,后调入北洋,但一直未得到重用,出任“平远”管带时,不过是都司而已,仍属于低级军官。与舰长一样,“平远”进入北洋海军后,也一直未被重视,这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长久被视作另类,其重要程度仅和雷艇、蚊子船相类似。

  1894年,因朝鲜事变,中日两国间爆发了甲午战争。9月16日,北洋海军主力护送增援平壤作战的陆军前往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抵达后,“平远”与同队舰“广丙”作为第二梯队,被配置于大东沟口外,担负警戒任务,这艘近海防御铁甲舰自降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执行了近海防御的任务,而北洋海军其余的10艘主力舰则作为一线主力,在口外12海里处下锚。9月17日中午,口外的北洋海军主力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展开激战, 距离战场较远的“平远”、 “广丙”以及鱼雷艇“福龙”、“左一”在看到远方弥漫的硝烟后,立刻一起急驶战场,支援作战的北洋舰队主力。

  下午2时以后,“平远”、“广丙”二舰相互配合,向日本舰队旗舰,法式巡洋舰“松岛”发起攻击。“广丙”一度准备向“松岛”发射鱼雷,但因敌方火力过于凶猛,而被迫撤退。防护能力较强的“平远”则在管带李和指挥下,于弹雨中拼死冲向“松岛”,下午2时34分,双方距离逐渐接近至2200米,“松岛”舷侧的速射炮疯狂地向“平远”倾泄弹雨,“在无数发炮弹的轰击下,已使其舷侧出现洞穴,从舰内冒出浓烟,舰内也出现火焰”,而几乎与此同时,“平远”舰舰首260毫米主炮发射的一颗钢弹击中“松岛”,炮弹从“松岛”左舷中部下甲板的医疗室斜穿而入, 击穿1英寸厚的钢铁墙壁,穿过中央鱼雷发射室,击中“松岛”320毫米主炮塔下的机关,引起爆炸,顿时使得320火炮炮罩粉碎,火炮无法旋转。这颗炮弹在穿越中央鱼雷发射室时,“使舰内各室发生猛烈震动,硝烟弥漫,人近咫尺难以辨认,令人窒息”,4名日本鱼雷兵因此窒息死亡。

  下午3时10分,“平远”舰装备的4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小速射炮又接连命中“松岛”的中央鱼雷发射室和桅杆, “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相混之水,难以步行……”,多名日本鱼雷兵受重伤,鱼雷管发射电路被打断。根据战后统计,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旗舰“松岛”共中弹13发,被击毙35人,在这战绩中“替补队员”“平远”占了很大比重。

  短短几分钟后,下午3时20分、3时30分,“松岛”的姊妹舰“严岛”又接连被“平远”命中,被击毙4人。而“松岛”等舰也发炮还击,“平远”前主炮被命中无法操作,且燃起大火,被迫于下午4时16分退出战斗,驶向大鹿岛附近的浅水区,灭火自救。开战前并未被列入一线阵容,且大受李鸿章歧视的“平远”舰,尽管进入战场的时间较晚,参战时间较短,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方面体现了“平远”舰自身武备和防护的先进性,同时以管带李和为首的全舰将士之奋勇精神,也是其能取得如此战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黄海海战后,“平远”舰随舰队返回旅顺抢修。1895年,日军水陆夹击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平远”又参加了威海保卫战。不久,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海军覆没,“平远”与残存的北洋舰只一起屈辱地被编入日本舰队,列为一等炮舰,仍保留使用“平远”舰名。

  1904年爆发的日俄海战中,“平远”被编入日本第七战队,担负旅顺口的警戒,以及对陆支援等任务。后又被并入“济远”支队,负责渤海湾的哨戒工作。9月18日,“平远”舰在东渤海铁岛附近巡弋,傍晚遇到强风骤雨,与支队其他舰只失去联系。晚上7时45分,在铁岛以西1.5海里处(北纬38度57分,东经120度56分),右舷碰到俄军布设的水雷,引发大爆炸,几分钟后,这艘一度象征了中国近代造船业最高成就的军舰最终沉入了大海……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左宗棠。

  滚滚闽江水流经马尾,在罗星塔的注目下川流不息奔向大海,昔日福建船政局的遗址上,早已耸起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吊塔,这座现代化的造船企业里还保留有一座厂史陈列馆,展厅中的一角赫然展示着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平远”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