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0/t01a5255bd8dedad226.webp)
赤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异鱼来自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在《山海经·南360百科山经》、《图赞》中有记载。
- 中文名称 赤鱬
- 别名 儒艮,鳗,缔鱼
- 读音 chìrú
- 出处 《山海经》
- 族种 神兽
历史起源
赤:空净无物;鱬:通"需",柔软。赤属人鱼类,古代神话传说中异 鱼名来自,最早见之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之后《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践脸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都指赤鱬。
![](http://d.aap5.com/20230210/t01e7d804c0b5f7fdbb.jpg)
吴任臣引刘会孟说:磁州亦有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啼,其豪膏燃之不灭。据刘说乃缔鱼也。人鱼也叫鲵鱼,据《广志》记载,鲵鱼声如小儿啼,四足。而赤蠕则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说可360百科以不得疥疮。
外貌形象
郭璞《图赞》:"赤鱬之物(一作状),鱼身人头。"赤鱬图多有备卫两种形状:一是人面鱼身;二是鱼形,但非人面。赤鱬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异鱼,音如鸳鸯。
现实参比
据考证,赤鱬学名''深海鲑鱼'',在日本海曾发现类似赤鱬的海鱼标点唱品核本。
版权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sji1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