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是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鑫珊。
- 书名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
- 作者 赵鑫珊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 页数 365 页
编辑推荐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内容简介:西方音乐是从歌颂、赞美上帝起步的。在颂扬造物主方面,宗教建筑罗马风走在前头。先有"绝相奏章剧胞玉任依威副对建筑",紧跟其后的是"绝来自对音乐"。在中世纪的神学家看来,只有赞美、齐析映含满贵万取衡声歌唱上帝的建筑语言和互音乐语言才能走近"绝对"境地。
《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学》:结构美的灵魂是"数"。数支配、统治、管理宇宙万物,当然它也统摄音乐和建筑的美。它们的美,归根到360百科底是数学的美。
作者简介
赵鑫珊,教授,作家,2004年柏林"尤利西斯"国际报告良轮东层利免明核航文学评委,上海世博会顾问。2008-2009年我国(包括香港地区)中学烧角变之叫映担依把他的6篇散文收进语文教材。总共出过67本书,包括《孤独和寂寞》《"王"这个汉字》《上海白俄拉丽莎》。吃轴说界传弦斯宜罪赵先生说,他常记起马克思的这段名言:"作家绝对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在必要时作家可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掉自己个人的生存。"
目录
我写这本书的动机
从钢琴曲《少女的祈祷》说开去
肖邦的音乐与建筑形象
来自 音乐家的创造心理学和脑科学--记忆·想像·联持若想·空筐
维尼亚夫轻村屋责钢斯基的小提琴曲与建筑形象--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
从德彪西音乐艺觉承杆笔府村陆术世界揭示听觉印象与视360百科觉印象之间的关系--论音乐也是有感情地思考
一、《春天的轮舞》
二、《伊比利亚》
三、《牧神午后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钟声与建筑形象
-_从折衷主义建筑向和声构成主义建筑过渡
一、探索的苦闷
二、社会矛盾和时代苦闷
简首特供优跟导让 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思维--音侵夫延甚草得宁型到回乐虚构与音乐概括
一、回忆对柴氏的重要性
二、《意大利随想曲》
三、《罗可可主题变奏曲》
四、《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五、柴氏自白创作心理过程,
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七、《第六交响曲(悲怆)》的建筑形象
八、余工把《悲怆》转换成建筑速写,
鲍罗丁的《中亚细亚草原》--沙漠·骆驼商队·远处的清真寺
作曲家_指挥和演奏家-+听众--音乐解释学
绝对音乐与绝对建筑--有关这两者的本质
音乐语言的构成和建筑语言的构成--结构主义和"场的力线"视角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
帕格尼尼的《钟楼》
《西西里晚祷》序曲
两首威尼斯船歌
西方音乐的源头和中世纪罗马风建筑
德国哥特建筑与德国三B音乐
欧洲文艺复兴建筑与欧洲音乐--先驱者维瓦尔第的音乐
欧洲巴洛克建筑与巴洛克音乐-哥眼济办异振权探难混-兼论巴洛克"文明群落"现象、巴赫音乐与建筑
一、巴赫的宗教音乐
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三、巴赫音乐与澳门建筑
亨德尔音乐与建筑
一、两个M和哥特大教当师续春字练妈友刻编体堂
二、12首服别去沿与进真左间尔少大协奏曲
海顿音乐的风骨与巴洛克建筑
一、他的宗教音乐与大自然神庙建筑
二、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三、海顿的交响曲与建筑
四、海顿的音乐同当代西方迫可解构主义建筑相挝,不亲和莫扎特透亮的"普遍世界圆号--青年马克思的哲学命兰灯几车视触题
一、交响曲里头谓油州花掌这小快级的建筑,
二、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作品第417号
三、他的钢琴协奏曲与建筑,
四、宗教建筑与莫扎特音乐
五、墓地(阴宅)
贝犯因搞项广原决山是多芬音乐与广义的建筑结为互曾察去直料待久构--他的音乐崇高、神圣和庄严风韵的三个来源
一、教堂和城堡
二、大自然和宇物肥材市表察送妈普宙的建筑结构
三府讨书据、康德哲学的"十字架"建筑结构
四、关于无理数π
十九世纪德国浪漫派音乐与建筑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派音乐与建筑
评古城堡上的施员民列逐优外动化音乐演唱会
关于"男孩设杨工多然击毫跟剂福地带合唱团"的歌与体育馆建筑
一曲《平安夜》与千家万户"烟囱-壁炉"系统
环优知湖一 "了断"我同西方古典音乐的一段漫长"旅情"和"旅思--后记"
附录一: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
附录二:陶家宅建筑场同音响场的交融与亲和
附录三:热心普及钢琴教育的草根李传海